摘 要: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在法治国家建设方面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公民教育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历史学科的内容贯穿古今,涉及中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各方面内容,在实践公民教育中发挥着其他学科难以代替的作用。但想要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开展起卓有成效的公民教育,需要做好几个准备……
关键词:历史教师论文,历史,公民教育,教师,准备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在法制国家里,公民意识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美国思想家加尔布雷思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国家机器、市场经济、合格公民,是促成国家强大的三个重要因素。但是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在法治国家建设方面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公民教育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历史学科的内容贯穿古今,涉及中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各方面内容,在实践公民教育中发挥着其他学科难以代替的作用。但想要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开展起卓有成效的公民教育,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准备:
一、教师要知道的几条提高自身公民素养及公民教育技能的途径
作为实施公民教育的主力军,教师自身的公民素质决定了公民教育开展的成败。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公民教育起步较晚,教师在公民素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对于像笔者这样的农村中学的历史老师来说,知道公民教育的都不多,更不用说良好的公民素养了。所以提高教师公民素质与公民教育技能,才能实施有效的公民教育。下面简列提高教师公民素养及公民教育技能的几条途径。
(一)不断学习新公民教育相关理论
在目前我国新公民教育还未成型,尚在发展的起步阶段,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学习借鉴各国关于公民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积极参与新公民教育理论上的讨论,勇于探索出符合我们中国国情的公民教育理论,探索出符合本地区情况的新公民教育模式。
(二)深入了解社会,了解生活
教师要紧紧抓住每一个机会,充分利用每一种途径,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不光是要关注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动向,还应该关注各社会各领域,向其他行业的劳动者学习,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这样,积极关注社会发展,热心参加社会事务,才能充分体现公民的权力和义务。
(三)认真学法、严格守法、时刻用法
教师应该懂得国家的基本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