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中学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职称论文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励教学法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4-07-15 15:29:14更新时间:2014-07-15 15:29:48 1

  引言:曾有哈弗大学的教授做过一项关于激励对一个人能力作用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如果没有收到任何的激励,那么他仅能发挥他能力的 20%—30%,然而当一个人收到适当、合理的激励之后,他就能发挥他80%—90%,抑或是更高的能力。

  摘 要: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入激励因素是十分必要的,这对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力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首先分析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初中数学激励式教育方法的必要性,最后就其应用步骤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职称论文,初中数学,激励策略,应用步骤

  由于数学是一门抽象、精确、严谨的基础学科,学好数学知识对学习其他东西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浓厚的兴趣,所有的一切都是成为泡影,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把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并且适当的加入一些激励元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入激励策略,用老师的激情来带动学生的对数学的热情。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由于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初中院校还都是民办的,而这些民办院校的生源还比较广泛,很多学生的起点还是比较低的,他们的基础不好,个人数学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他们的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另外,初中院校中数学老师的来源一般都是非师范院校的,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而且大部分还都是应届生,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综合师生的情况,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一般都是不理想的,甚至还存在一些学生上网、玩游戏而荒废学业的情况。这就使得数学教学课堂的气氛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课堂教学的效率非常低。

  综上所述,如何才能更好的上好一堂初中数学课呢?作为初中数学老师首先要明白,一堂课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不但要“教”,还要进行“育”和“陪伴”,这就是说老师要协调和控制好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把课堂教学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入激励策略的意义

  在所有的学科当中,数学一直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学好了数学,才能培养自己的严谨的思维能力与合理的逻辑能力,而初中数学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所以说初中数学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主要的授课方式还是老师教学,因此数学老师如何很好地利用课堂的45分钟,如何高效的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节课45分钟,如果老师按照正常的授课程序,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这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要做到真正的高效的上一堂高质量的数学课,就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中,不光要注重教学的成果,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在学习当中学生的因素,而在初中数学中引入激励策略正是充分考虑到学生因素的表现。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入激励策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入激励策略,这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要求,同时老师对学生的肯定与支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它们能够朝着梦想继续前进。学生得到老师的鼓舞与激励之后,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而且在精神上就会很受鼓舞,然后想着目标努力,另外,老师和学生之间也会建立起浓厚的感情,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和生活,不但能够是他们努力学习,而且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裨益。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入激励策略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及效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入激励元素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努力复习。加入激励元素之后,学生就会得到更大的动力去学习数学,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学生有了足够的积极性就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仔细复习所学知识点,按部就班的完成老师的作业,比如说对二次式有兴趣的学生,就会很认真的去做有关二次式的题目。

  三、初中数学激励教学法的应用步骤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入激励策略,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老师备课、讲课、布置作业以及检查作业都要分层进行。

  (一)对学生进行层次激励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首先应该清楚的了解学生的水平,然后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根据他们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各个方面,比如说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潜力等等。一般将他们划分成三层是比较好的:优、中和差,为后面的激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层次激励

  在做好了对学生的层次激励之后,老师还要针对学生所处层次的不同来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出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在对基础知识做到熟练掌握之后,进一步的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充分挖掘其创造力以及创新能力,并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中等生处了能够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学会融会贯通,增加自身的实践能力;对于差等生来说,就需要她们能够基本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生能够对其进行运用,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生们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差等生只需要能够清楚地知道圆与圆之间都有哪些位置关系,弄清楚相关概念,能够做到基本的应用即可;然而中等生除了做到对差等生的要求之外,还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熟练的应用以及计算;至于优等生,他们就要在掌握了所有的基础知识之后,善于思考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把所学的知识做一定的创新。

  (三)教学内容的层次激励

  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做到数学分层激励教学,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的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引导他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也要由简到繁,一层层的进行思考和分析。差等生首先要保证基础知识都能掌握,然后再试着更进一步;中等生在完全掌握所学知识以后,就可以试着按着优等生的要求来进行。只有这样,老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在可以做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激励。

  (四)考核的层次激励

  考试是老师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检验的办法。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分层进行,这样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有收获的,在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之后能够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老师对学生进行分层考核,就要根据所划分的学生层次来出难度不同的试卷,差等生的试卷只要是以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为主;而中等生的试卷就要加入一些知识应用方面的试题;优等生的试卷就应该跳过那些基础知识的题目,要多一些综合性的题目以及一些创新型的题目。对学生进行分层考核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激励的一个重要方面,成绩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反应,同时也是对学生最大的激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加入一些激励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它体现了新时代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激励,但是激励也要分层进行,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发掘出他们学习数学的最大的潜力,同时还有助于带动课堂气氛,让数学课堂永远充满生机,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l] 谢之文 . 浅谈激励教学法在初 中数学教学中的 运用 田 . 中国 教育创 新与实践 , 2010 , (22) : 62一 63 .

  [2] 王 小 燕. 兴趣激励 , 习惯养成—初 中数学教学模式探讨田. 教书育人 : 教师新概念 , 2010 , ( 22) : 50

  [3] 邹尚智.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开明出版社,2009.

  [2]RonaldL·Partin著,徐富明,张爱宁译. 教师课堂实用手册.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hognxuejiaoyulw/41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