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中学教育论文

山西师大学报杂志

发布时间:2014-06-06 09:29:58更新时间:2014-06-06 09:30:33 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73年11月。初名《山西师院》。1985年1月,随着山西师范学院的升格,《山西师院学报》改名为《山西师大学报》。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是山西师范大学主办、山西省教委主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季刊。其办刊宗旨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提倡学术争鸣,鼓励学术独创,突出学术性、地方性、师范性等特点,促进国内外学术文化的交流,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的文化教育事业服务。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自1973年创刊以来,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新闻出版的政策法规,始终坚持学术质量第一的用稿原则,在学术理论界和编辑出版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山西省政府、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的多次表彰。1979年12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学报“先进集体”奖;1985年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给予学报立功嘉奖;1993—2004年连续12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2004年被华北八省、市、自治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新闻出版局和科技厅联合组成的评委会评定为“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多次被评为华北地区优秀期刊;1999年和2002年蝉联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定的“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年和2004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列为“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

  第一、二、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第六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首届和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

山西师大学报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史学研究、文学研究、妇女研究、山西地历史研究、编辑出版研究。

  【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11.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审查。

  【杂志目录】

  2013年第5期目录

  哲学研究

  (1)历史唯物主义的边界——从卢卡奇对“总体性”的批判反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李映冰

  (6)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再解读

  毛建儒王颖斌

  (12)论现代家庭:一种黑格尔的视角

  李厚羿

  (17)话语与理解:哈贝马斯的交往伦理学略论

  汪怀君

  (21)托马斯·莫尔的医学伦理思想

  刘月树

  (25)论早期道教生命伦理观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斯洪桥

  马克思主义研究

  (2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研究

  刘然

  (35)论多角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体系

  王青

  (40)从领导集体看“文革”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杨近平

  (44)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探析——以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为例

  高云坚

  政治学研究

  (49)基于阶级话语权博弈的议会制模式嬗变分析

  汝绪华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hognxuejiaoyulw/3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