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职业教育论文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发表

发布时间:2014-12-03 17:00:39更新时间:2014-12-03 17:01:58 1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坐落在闻名中外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经光绪皇帝御批设立的热河速成法政学堂,隶属学部。期间几经易名,1915年改办为热河公立师范学校,1958年改建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通州师专迁到承德与师专合并,1960年曾升格为承德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办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高校,升本后,学院为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提升办学水平,积极推进国家民委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工作,作为委省共建的重点项目,2013年9月我院与中央民族大学签署协议,争取到中央民族大学对我院的对口支援。

  学院占地976.5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319.14万元,各类实验、实训室180个,纸质图书91.28万册,数字图书29万册。中外期刊近1000种,有先进的图书网络自动检索、借阅系统,开通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超星读秀知识库、万方数据知识资源等网络资源。

  学院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民族事业发展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目前设有中文、法政、数学与计算机、物理、旅游管理、化学、外语、美术、音乐、体育、初等教育等11个系和信息中心、社科部、公共课部3个教学部(中心),现有本科专业28个,专科专业52个,涵盖文学、理学、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建有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至2013年底,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近11000人。学校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798人,其中专任教师573人,教授64人,副教授198人,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7%。博士硕士313人,占专任教师54.6%。教师队伍中有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优秀教师9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1人、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1人、河北省高等学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承德市优秀教师12人、承德市新世纪学术带头人20人、承德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人。

  学院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内涵、错位发展、培育特色、实现转型”的工作方针,明确教学型、地方性、民族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加快转型发展,大力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保持和弘扬传统的师范教育特色的同时,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推地方科技进步,加强了承德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急需人才的旅游管理、生物技术、应用化工、计算机技术、语言类、艺术类等专业的建设,成立了教师教育、避暑山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承德地方资源、旅游资源等5个研究中心,打造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加强服务地方的应用型研究,初步形成了教师教育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研究、民族文化研究等科研特色。学院获批科研课题34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35项,市厅级课题159项,出版专著及教材17部,作品集6部,参展发表艺术作品50余件,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84篇,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52篇,获国家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市级以上奖励32项。

  学院坚持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服务的宗旨,加强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开设了满语、清史、满族体育、满族舞蹈、满族剪纸、民族绘画及工艺制作等突显民族性与地方性的课程,编写出版《民族概论》、《北方民族传统体育集锦》、《简明满语教程》、《满族文学读本》等8部民族方面教材共300多万字。在保护与开发民族特色项目,创民族文化艺术精品上贡献突出,以避暑山庄研究、纳兰性德研究为重点,成为“全国纳兰性德研究”和“避暑山庄研究”中心。作为河北省民族教育基地、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组建“少数民族体育和满族音乐舞蹈”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研究室,挖掘、收集、整理民族体育传统项目近80项,开设了珍珠球、蹴球、陀螺、押夹、射弩等民族体育项目,参加全国、河北省民族体育比赛成绩优异,学院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二贵摔跤》连续两届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民运会,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了第八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金奖和第九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一等奖。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由学院音乐系师生和离退休老教师成立的“承德清音会”,对清代宫廷音乐研究成果显著,“承德避暑山庄宫廷音乐研究”被列为河北省社科规划科研项目,“清音会”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学院被确定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民族舞蹈和民族美术作品丰硕,音乐系多次参与策划、编创《紫塞和风》等大型民族原创歌舞,参加全国校园春晚、文艺汇演等大赛多次获得一等奖,美术系马虹教授、马唯驰教授、王海军教授创作的反映满族、蒙古族等风情的美术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

  中国月期刊网给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生及教师提供了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论文发表及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师职称论文发表的平台,为各位师生提供论文发表、写作指导、文献参考,期刊征稿代理,职称,核心期刊,论文检测,Sci,医学,教育,科技论文发表等服务。

  本站编辑部会不定期面向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招聘校内兼职编辑,有意向的师生可直接咨询在线编辑老师,点击咨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hiyejiaoyulw/46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