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职业教育论文

高校职称论文发表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

发布时间:2014-08-01 16:45:33更新时间:2014-08-01 16:47:49 1

  日前,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全球创业周峰会曾提出:要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各级各类教育。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是立足社会的根本,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同时创新也是新世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开展创新创业是时代的要求,是进步的标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为了增大大学生就业率,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做到利用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来带动就业,同时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把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摘 要: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高校的培养标准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的改变,时代要求各大高校要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本文笔者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及这一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寻求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职称论文发表,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

  一、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现状

  1 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类似于企业家精神,其载体是人,只是创业精神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因为创业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创业是带有风险的,所以说创业首先要有承担风险的精神。但是世界上目前对创业精神还是各执己见,不同的人对创业精神有不同的认识,有些学者把创业精神等同于冒险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等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有很多新元素被不断加入到创业精神当中,比如说社会责任感、诚信、人生观、价值观、创新等精神。

  2 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者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它与人的经历密切相关,是一个人的思想、实践能力、资源等结合的产物,通俗来说就是人们在遇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创业能力是集多种能力于一体的一种复合型的实践能力,其中就有管理能力、专业技术、创造力及创新能力。

  3 现状

  虽然所有高校都在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但是还是有很多高校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什么事创业精神,在创业能力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这些错误的认识严重地影响着高校内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步伐。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为了孩子能够学得一技之长,以后能够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而对学生自主创业存在偏见,觉得自主创业存在一定的风险,不容易成功;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有些学生甚至还有老师都认为学生自主创业会与学业有冲突,在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之前就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业;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都不看好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便好,一旦失败就会对自主创业者有偏见,由于社会上没有这种能够包容大学生自主创业失败的氛围,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没有面对失败的勇气。没有了父母的支持,高效的政策与制度做保障以及社会的良好氛围,大学生自主创业举步维艰。

  二、 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途径

  1 培养创新人才

  现在很多大学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都在努力的建设创业型大学,而创业型大学进行创业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培养大学生的进取心、事业心、探索冒险精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二就是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企业规划等等。有的高校现存的培养模式过于陈旧,主要是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而且有些专业的划分过于细致,进而忽略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然而,国外的一些大学则是将创业精神融入到平常的教学当中,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建立起自主创业的信念,同时启发学生提前为自己创业做准备,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人才创业培养模式:首先要完善课堂教学,其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土壤,最后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创业实践的机会,促使大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创业实践当中去,做到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创业人才。

  2 开发创新教学和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进行创业教育,首先要有完善的方案作指导。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要把创业精神、创业理念加入其中,然后还要注重其他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比如说管理、心理、经济、理财等方面,尽量使教学计划能够覆盖创业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内容,而且这些知识要有实用性,不能只是理论的东西。在制定了完善的教学方案之后,一定要确保教学方案确实得到了实施,这就要求高校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奖惩制度,来监督教学方案的实施情况。学校还应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高校可以创建相应的创业实践园,在这里学生可以学习知识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3 建设强大的创业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高校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创业人才,必须要有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师资队伍来护航,综合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成功的进行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这样的师资队伍包括:理论知识扎实的高校教师,技术经验丰富的科技专家、经济专家、管理专家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断引导学生,使学生具备进行市场分析、投资分析、项目论证、开业筹划、技术创新、营销策划等具体情况的能力。教师要进行创造性的教育,首先必须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完全发掘出来,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对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尝试各种创新方法。

  4 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高校要为培养创业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定期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专家、企业家来进行有关创业方面的讲座,在社区开办创业论坛,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等。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来加强学生对创业精神的认识以及对自主创业的兴趣。

  三、 加强大学生创业支持与服务体系建设

  1 高校与政府联合,共同建立创业平台

  国外有很多很成功的创业型大学,例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早在20世纪后半叶就已经开始着重由传统的大学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变,并且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创造出了“硅谷” 奇迹,同时也对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样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案例,同时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开展协同办学,为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供广阔的平台,促进学校的发展,同时为当地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

  要顺利的开展创新创业,必不可少的是完善的创新制度体系。自主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创业正是处在万事的开头阶段,所以创业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学业肯定会受到影响。针对以上情况学校可以对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开设创业学分,利用他们的创业学分来代替平时的文化课学分。而且对有创业倾向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孵化等全方位的帮助。高校还可以将企业引进到校园中,将师生间好的创业思想应用到企业当中,不断吸引社会企业的风险投资,将校友资源完全开发出来,为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创造有力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在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全球创业周峰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1-3-30.

  [2]伯 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3]李良智,查伟晨,钟运动.创业管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24,26.

  [4]吴康宁.创新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13,(1).

  [5]王军胜.创业型大学服务区域社会经济路径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7).

  [6]周祖翼.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hiyejiaoyulw/42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