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我国的高等院校的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近几年来,中职院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学校规模、学生数量以及教育体制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挑战,就学生而言,学生的质量不断下降,其综合素质水平较差带来的管理困难,这就导致目前中职院校学生呈现就业难的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中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目前中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学生的健康成长,综合素质水平、技术技能都需要中职教师对学生的关心、耐心进行疏导和教育。
关键词:教师职称论文,中职院校,问题,就业难,对策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Facing employment
Wu Pei
Hebei Urban Construction School,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31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competition intensified,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ace many problems.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echnical skills require teachers to student's care, patient of persuasion and educ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employment; countermeasures;
前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随着中职院校学生数量的不断扩增,教学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增大。文章中笔者结合目前学生中存在的就业难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目前中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的根源。
1.1、中职院校招生困难导致学生质量下降。
随着我国招生制度的不断改变,使得中职院校的生源远远低于高中学校的生源,并且优秀的学生都优先考虑就读高中。这就导致中职院校的招生工作难度逐步增大。中职院校为了保证学生的数量就必须降低学生的质量,这是目前中职院校学生面对问题的主要因素。
1.2、学校因素。
中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迎合市场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应不断增强学生的技术水平以及实践水平。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的与市场对学生的要求相脱节。究其原因,目前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无法跟上市场的发展,课程内容与市场的需求不符,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都是造成中职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3、学生及其家长的因素。
目前,中职院校的学生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以及工作规划,部分学生家长的态度也不够端正,只是以混文凭的心态来进行教育,将责任全部推给学校。除此之外,由于目前中职院校的学生多数都为独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再加之处于青春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叛逆心理,使得学生普遍存在约束能力差的现象,并且没有指定明确地职业规划,缺乏积极应变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工作能力,这也是中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2、提高中职院校学生就业率的措施。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深入分析,笔者认为想要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就必须与时俱进,从根源入手,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工作技能以及创新能力,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2.1、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深度。
为了有效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学校应不断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化合作,选择优质的企业进行合作。中职院校应清晰的认识到学校培养的学生需要与市场想使用,根据企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教训内容的安排。主动地迎合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为每个专业遴选若干在本行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成长型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并与之进行深度化合作。
中职院校不读那加强与优质企业的深度化合作,可以不断的提高学校专业化发展的历程,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程结构;其次,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学生提供优质、稳定、高薪的专业;深度化的校企合作可以培养出一支互访、互派、互助、互学的了解企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并且可以增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实现 “沟通—反馈—改进—执行”良性循环反馈体系,不断增强学校办学质量和活力。
2.2、工学结合制度化
工学结合制度化是为了有效改善中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顾名思义,工学结合制度旨在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实践能力,在工作中提高理论知识。中职院校,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实行工学结合制度,对同学实行严格的实训,才能打破技能型人才的瓶颈,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出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实训过程中除了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之外还能培养学生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岗位的适应能力,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企业价值观。工学结合制度是提高中职院校学生就业水平的有效途径。
2.3、技能教学有效化
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目前中职院校已经将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中职院校都在不断提高人力、物力资源来培养优秀的学生在比赛中获取优异的成绩。这样一来,就导致普通学生的技术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技术水平,学校应建立导向性的工作过程,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岗位技能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推行“项目教学任务化、教学情境企业化、教学结果产品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安排。
2.4、就业指导立体化。
由于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年龄较小,使得学生并没有深刻的就业概念和较强的试产管内,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立体化的就业指导。简单来说,在教学工作中,开展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在学好知识、技能的同时,对就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并且能够设置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如何构建一个立体化的就业指导结构呢?首先应该组建一支专业的富有经验的班主任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使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教学的始终;其次,开展适合本学校各专业独立的就业指导课,根据本校学生的就业案例进行讲解;第三,请专家和企业代表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社会感知;第四,定期开展家长会议,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实现老师与家长的合作教育,积极寻求家长的帮助。
结束语: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目前中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追本溯源,根据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出提高中职院校学生就业水平的几条建设性的措施。文章中笔者从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工学结合制度化、技能教学有效化、就业指导立体化四个方面入手来逐步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水平,切实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万辉君;简成茹.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2]. 侯静.健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2)
[3]. 林俊杰;胡桂花.民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以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0(06)
[4]. 邱小禾.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
上一篇:职业教育论文发表网推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