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杂志简介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国内刊号:CN11-2739/N
国际刊号:ISSN1001-8972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为半月刊,由中国科技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创刊于1989年。《中国科技信息》面向科技界、企业界、学术界等广大读者。本刊坚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强调刊物的指导性、实用性;多年来一直注重科技信息含量、广泛刊登有利开展理论研究、交流工作经验的文章和报道。
10余年来,《中国科技信息》杂志始终着眼于中国科技理论及信息的发展,密切关注并致力于科技产业的推进。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科技创新、互连网络、知识经济、风险投资、电子商务已成为《中国科技信息》在不同时期报道的中心,确定了在科技类刊物的权威性。据零点公司点调查,《中国科技信息》在同类刊物中处于领先地位。
本刊读者定位分析:一群分布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中型城市或经济发达城市的科技人才。其中包括高科技企业、研究机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国营大企业中的以知识、头脑创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84.5%,高中级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占72.3%(以上是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对本刊读者的调查结果。调查还表明,读者与读本刊的第一目的是获得新理念、新理论、新数据。这说明本刊已成为社会精英解读“知识就是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种独一无二的科技商业媒体。值得注意的是,拥有决策权的管理者和拥有建议权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关注一本科技杂志,这对双方就某一技术的价值达成共识起到了桥梁作用。
《中国科技信息》大事回顾
1989年10月在北京创刊,中央、部委领导薄一波、李德生、宋健、王光英、何光远、司马义·艾买提等纷纷题词勉励,中国科技界老前辈严济慈、周培源、卢嘉锡也题词祝贺。
1990年7月,本社与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在北戴河联合举办了“科技市场开发与科技成果转让”咨询研讨班。全国除台湾省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人参加了研讨。国家科委副主任朱丽兰、国家科委高技术基础司司长马俊如、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段瑞春、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曾荣、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秘书长宋毅等有关单位专家学者到会进行了专题讲授。
1991年5月,我社与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北京电台经济台、北京市科协、北京市团委在劳动人民文化宫联合举办了“五四科技文化之光”游园活动。共青团中央副书记洛桑为大会剪了彩,有十余万人参加了游园。
1992年3月,我社与中科院数理化局举办“92春季高新技术”发布会,700余人参加了大会。同期出版了《中科院数理化领域实用项目精选》。
1993年8月,与国家科委综合计划司、国家科委科技成果司,在广州举行的“全国科技攻关成果招商洽谈”,600余人参加。国家科委委员陈祖涛、广东省副省长卢钟鹤、国家科委副秘书长黎懋明、科技成果司副司长唐兴信出席大会。
1996年1月,在北京五洲大酒店举办“中国高新技术企业'95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150高新技术企业领导参加了会议,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发展中心等专家领导作了报告。
同期,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科技新闻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研讨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化工部副部长程思危、国家海洋局局长张登义、国家专利局副局长明廷华、国家科委火炬办主任王瑞明、中科院副秘书长郭传杰等领导参加了会议。
1997年3月,在国务院信息办的支持下,联合国务院法制局、人大法工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科委、广电部、公安部、安全部、邮电部、电子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在京举办了中国信息法制化研讨会。这次会还出版了信息化法制建设论文辑,成为我国信息立法的一个标志性会议。
1998年1月,在国务院信息办支持下,与电子工业部信息化总体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98中国信息产业界高层人士联谊会,在京的十余个部委信息中心、IBM、ATS、NTT、3COM、DEC、西门子、曙光、联想、方正、希望、四通、长城、亚信、中软、联通、科利华、中网、国联等中外大公司参加了联谊会。
1998年9月,在北京举办风险投资进入中国'98高层研讨会。这是中国最早涉及到风险投资的会议之一。
中国科技信息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期刊荣誉: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影响因子:0.115
被引次数:31548
中国科技信息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能源与环境、基础及前沿研究、工程、农业、信息科技、制造、现代服务、健康与生物医药、科技教育创新、交通运输、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创新体系建设。
中国科技信息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
1、论文名称、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名、单位所在城市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文稿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中英文单位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须包括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3~5个)。英文内容单独放在正文之前。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避免使用"…的研究"等非特定词,不使用副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开头不用定冠词。
2、正文
正文篇幅一般在2500~8000字以内,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
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是国内外正式公开发表的并且在文中切确引用的专著、期刊文章、论文集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报纸文章、国家(国际)标准、专利、电子文献(网络、磁带、磁盘、光盘)等等,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
4、来稿请用Word文档小四号字排版,附联系电话和E-mail。通过E-mail投稿,来稿必复,切勿一稿多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hinengkexuejishulw/27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