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哲学论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

发布时间:2014-06-06 09:31:26更新时间:2014-06-06 09:31:57 1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前身系东南大学主办、1996年开始编辑出版的不定期丛刊《东南大学社会科学论丛》。1998年8月经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创办《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6月换发期刊登记证统一为现名。主要刊登校内文科(含经管)各专业的研究论文、综述和述评等,也适当发表一部分外稿。读者对象主要为高等校院有关专业师生、哲学社会科学专门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理论工作者,以及热爱社会科学事业的各届人士。

  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关注传统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注重应用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学术史以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研究,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各学科实际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

  2002年8月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2002年、2004年连续两次获评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

  中国人文科学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艺术学研究、伦理学和科技哲学、经济决策和企业管理、旅游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术动态。

  【投稿须知】

  1.作者简介: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

  2.基金项目(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

  3.中文摘要:直接摘录文章中核心语句写成,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允许出现“本文”等主观性文字,篇幅为200-400字。

  4.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

  5.中文关键词:选取3-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

  6.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完全对应。

  7、作者最便捷的联系方式:电话、电邮。

  、本刊接收电子邮件方式投稿和邮寄纸本稿件投稿。如通过邮寄纸本稿件投稿,请作者务必自留底稿。由于本刊人手有限,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鉴谅。

  9、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请勿一稿多投。凡投稿三个月未接本刊录用通知者,即可自行处理。

  10、本刊已加入若干期刊数据库网站,为读者提供网上阅读服务,如作者对此有异议,务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杂志目录】

  目录·2013年6期

  1.一体两翼:一种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吕乃基

  2.十九世纪政治经济学视域中发明经济哲学思想综论夏保华

  3.“局外人”之惑──系统视域下的科学价值问题刘国云

  4.西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测量学研究陈秋珠,郭文斌

  5.R&D投入类型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靖学青

  6.要素投入比例固定假设下的国际贸易模型梁东黎

  7.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第二十六届年会在我校举行许启彬

  8.关于开创“两洋出海”格局保障国家利益拓展的战略推进构想李靖宇,陈医,马平

  9.基于解构-建构方法的情景强化理论的多维结构模型研究张智光

  10.《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次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文轩

  11.逆营销:遗产性旅游景点开发和管理的新思维曲颖

  12.基于顾客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国外研究述评与展望李天元,沈雪瑞

  13.中古文学突变的文学权力因素王欣

  14.东南大学会计学科与美国加州富乐敦州立大学会计系合作交流会在我校举行陈吉风

  15.东晋门阀政局的变迁与王羲之的仕宦抉择刘占召

  16.吴地对李白的精神重塑与诗歌造就王志清

  17.我校隆重召开第二届工程商务与法律高级论坛

  18.《何典》的方言俗语研究莫娲

  19.晚清小说期刊的广告叙述--以晚清报载《月月小说》广告为中心的探讨刘颖慧

  20.营造意味:电影艺术提升品位的路径康尔

  21.《全明散曲》修订漫录谢伯阳

  22.《新镌出像点板怡春锦曲·新词清赏书集》收录散曲研究丁淑梅

  23.“公民道德与现代文明国际学术交流会”隆重召开何志宁

  24.明代小说寄生散曲中的【黄莺儿】及相关问题思考赵义山

  25.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思想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学术讲坛”

  26.论卢前《饮虹乐府》的纪实性特征赵竹音

  27.明代小说中寄生词曲与民俗文化蒋玉斌

  2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制约因素及模式建构华为国

  29.中国二语学习者口语非流利停顿心理机制探讨马冬梅

  3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精神”的新生袁久红,甘文华

  31.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困境及其责任主义的价值重建刘魁

  32.核心价值观与参与型公民的养成盛凌振

  33.《吕氏乡约》乡村道德教化思想探析杨明,韩玉胜

  34.墨家思想中的“公共精神”资源郭金鸿,宫振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zhexuelw/39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