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艺术论文

江苏教育发表论文动画片受众群体与影响受众喜爱度要素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4-07-12 13:59:46更新时间:2014-07-12 14:01:25 1

  摘要: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层次的需求日渐提高,动画片由于具有显著的娱乐、教化功能,得到人们(尤其是是青少年)的喜爱。本文以定量分析的方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四川地区动画片喜爱群体的构成,分析吸引受众的动画片要素,并在比较中发现中国同先进动画片生产国的差异,力图为国产动画片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江苏教育发表论文,动画片受众,喜爱度,关系分析
  一.引言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进步,动画片作为一个全球性产业正在飞速发展。
  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调查数据,2011年日本动画片产业获益1.67万亿元;美国的动画产业方面:仅迪斯尼也获得了400亿美元收入。反观国内,2011年获利仅600亿元,与日美两国相去甚远。
  在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动画片市场炙手可热的今天,哪些要素会吸引人们的眼球?不同群体对动画片的需求有怎样的期待?为解决这类问题,特选本论题研讨。
  (二)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将主要从3个层次写作,首先针对受众对动画片的喜爱设计问卷;其次将问卷数据汇总,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不同受众对动画片喜爱度的差异找出当前国产动画片需要改进的方面,提出建议。
  2 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动画片的主要受众群体及对于动画片要素的喜爱度的关联性。
  (1)问卷调查法 通过分析动画片要素的组成内容,设置调查问卷,通过随机发放的方式,得出问卷数据。
  (2)数据分析法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然后进行“数据的总体分析”和“不同层次受众对于动画片喜爱度相关性”内容的分析。
  二. 观众动画片产品喜爱度的调查研究和影响要素分析
  (一)四川地区调查研究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对调查范围和调查内容做了专门设定。调查内容中的动画片特指电视和电影卡通动画片,调查范围以四川为主。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本次调查以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问卷321份,剔除不喜欢看动画片的问卷53份,共得到有效问卷268份。
  经统计各年龄段的人数分别是:
  “10岁以下”,63人,“11-15岁”,57人,“16-18岁”49人,“19-23岁”46人,“24-30岁”,31人,“30岁以上”,22人。参与调查的人员年龄分布较均匀,但以10岁以下的儿童居多,30岁以上参与者最少。
  (二)观众喜爱度的描述性分析
  1.各年龄段对动画片的喜爱人数及作品产地分析
  统计发现,在收回的268分问卷中,喜欢看外国动画片的人数多于喜欢看国产动画片的人数, 在“10岁以下”年龄段,喜欢国产动画人数居多,占63%,而喜欢看外国动画片的人数占39%。
  “11-15岁之间”的被调查者喜欢国产动画片的程度略低于喜欢外国动画片的人数,但基本持平。
  从“16-18岁阶段”开始,喜欢国外动画片的人数(63%)明显多于喜欢国内动画片的人数。
  “19-23岁”和“24-30岁”两个阶段中,国外动画片占据比例最大(78%)。
  “30岁以上”的调查对象中,喜欢国内动画片(57%)和国外动画片的人数(43%)逐渐趋同。但调查发现该阶段受众喜欢的动画片多为90年代以前的作品。
  综上,在“10岁以下”的阶段中,国产动画片的喜爱人数占优;而从“11-15岁”这一阶段开始,外国动画片“异军突起”,并在“24-30岁”这一阶段达到登峰。在受众喜爱的国外动画片中,以日本作品占多数,美国动画片次之。
  2.影响受众对动画片的喜爱度的因素分析
  根据问卷统计,笔者发现吸引受众喜爱动画片的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情节(2)精神 (3)声画效果
  (4)卡通形象 (5)教育意义
  以上5大因素与各年龄段受众的关系如下表:
要素名称/人数 10岁以下 11-15岁 16-18岁 19-23岁 24-30岁 30岁以上
故事情节 47 49 45 41 30 18
精神内涵 42 37 26 23 19 12
音画效果 23 25 28 27 25 16
人物形象 52 42 42 39 28 21
教育功能 27 20 19 19 12 6
  为更加直观,下面以线状图的方式呈现:
  数据显示,动画片各要素与受众的关系随着年龄段的变化而变化,但有两因素在一直占据主导位置,即“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这对国内的动画制作行业一个启示,动画制作要有针对性、选择性,动画产品要有特定的受众群,且不能一蹴而就。
  3.动画片喜爱度调查的分析
  (1)故事情节
  在所有影响受众喜爱度的要素中,“故事情节”一直是受众关注的要点:在测评的268分问卷中,认为“故事情节”很重要的观众有230人,占总人数的85%。
  故事情节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动画片的成功与否。动画片作为以卡通人物形象给予了我们一个梦想实现的空间,而能否实现这种梦想的关键,就在于故事情节的设置!
  (2)精神内涵
  问卷调查当中, 159人认为是动画片宣扬的精神吸引他们的眼球,占总人数的59%。且该要素随着受众年龄的增长,比重逐渐降低,换句话说:该要素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影响大于成年人。
  儿童与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思维认知习惯养成的时期,很多家长乐于在该时期让孩子从小树立起是非观念;而成年人大多的思维大多成熟,他们对于是非善恶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3)音画效果
  有144人认为“音画效果”影响了他们对动画片的喜爱度,占总人数的52%。“假定性”是动画重要的艺术特征,所有人物都出自设计者之手,夸张的音画效果就成了动画片的一大重要特征。
  (4)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仅次于“故事情节”的重要因素。有224名被调查者选择了该选项,占总人数的83.5%。精神塑造、故事情节描绘都是通过形象的卡通人物而达成,最直接的与受众产生“交流”,向受众传递动画片的核心价值。
  (5)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在各要素中占比最低,仅为38.4%。与“精神内涵”这一要素类似,随着受众年龄的增长,该要素比重下降明显。
  教育功能仅对受教育群体具有明显效果,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成年人更加注重内容和情节,他们需要劳累之余的放松与休闲,而不是“被上课”,故该要素比重较低。
  综上,在影响受众喜爱度的几大动画片要素中。“故事情节”要素最为重要,占85%,其次是人物形象,占83.5%;再次是“精神内涵”,占59%,再次是“音画效果”,占52%,最后是“教育意义”,占38.4%。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得出此次研究的结论:
  1.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最吸引读者关注。
  2.精神内涵和教育功能会随着受众年龄段的提高而所占比重逐渐降低。
  3.对国产动画片的喜爱度随着受众年龄段的提高而逐步降低;反之,对日美动画片的喜爱度逐渐提高。
  4.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对动画片的关注点不同。
  (二)启示
  作为广受大众喜爱影像制品,动画片产业在经济发展、丰富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教化方面作用巨大,生产高水平、精良制作的动画片作品就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调查结果,本文给出以下4方面的建议:
  1.要设计精良的故事情节,塑造鲜明的角色形象。部分国产动画片缺乏想象力,多为历史素材,这种取材范围就决定了故事情节不会有大的突破。
  2.国内动画片制作相对粗糙,画面不够精美,这可借鉴国外经验,努力朝着高水平、精良化的方向靠拢。
  3.动画制作前要选好受众群,要针对不同的受众制定不同的制作策略。
  4.完善国内的动画片产业链,增加相关产品的开发力度,提高附加值。
  我国有巨大的动画片受众群体,市场广阔,要要认清缺点,对自身不足以针对性的改进,同时开放创作思路、注重人才培养,真正重视动画片的潜力和价值。
  只有不断优化自我,脚踏实地前行,“世界动画强国”的大门才有可能向我们敞开。
  参考文献
  [1]张文新.从中日动画片对比看中国国产动画片的发展误区和方向[J].现代传播.2006
  [2]李长庆.日本动漫产业与动漫文化研究 (传播学论丛)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马华.动画影片分析[M].京华出版社.201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yishulw/41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