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是所有造型艺术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生艺术个性形成和艺术修养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素描的种类有很多,相对于当代的素描,传统的素描教学更倾向于写实的,画面偏重于对光影变化、物体结构、视觉效果等基本造型规律的研究。课程安排也是引导学生在了解或掌握从早期的古典主义到近现代各种流派写实风格的基础上,把训练重点放在写生上。往往是客观的、自然主义的描摹,形式大于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的作品缺乏主观色彩和学生缺乏创造精神,同时忽视对当代素描中前沿理念的关注,甚至对当代素描观念与当代设计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缺少最起码的了解和最初的尝试,以至于素描基础的训练对以后所从事的当代艺术设计观的形成,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技能上,都没有从根本上起到引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出现了素描的基础训练与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开设的脱节现象。
[论文摘要]文章提出了表现性素描在素描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在素描基础教学改革方面进行尝试性的研究,同时把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到首要位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设计能力,借此来改变以往素描课程中单一、客观、被动和缺乏创造力的训练手段,弥补与后续专业课程开设之间的承接关系,从根本上认识到素描基础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素描教学改革,传统素描,表现性素描,创造性思维,表现主义,学习热情
表现主义绘画作为当代艺术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流派,无论是早期的表现主义,还是后来的抽象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都在当代艺术中形成了不可抵挡的势头,它在精神层面和形式层面上推进和丰富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样式。
基于以上原因,结合多年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素描基础教学过程中增加带有表现主义色彩的表现性素描训练很有必要。因此,适当地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尝试,通过教学实践,来证实其可行性。
一、用表现性素描来更新观念,突破传统,拓宽素描教学的新思路
我们今天面对高速发展的世界,在各个国家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更加快捷和广泛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创意的时代。素描艺术经过长期的演变与积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格流派,到今天为止素描已经变得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已逐步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基础教学训练手段的单一层面,在形式上和风格上变得更加自由,针对性也更强,展示空间得到了大大拓展,与以往已经约定俗成的传统模式有了质的转变。
那么如何理解新的教学思路,让素描既作为一种造型训练手段又能在视觉传达中展示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理念?如何突破传统的自然主义描摹和忽视素描的主观化因素的传统教学思路,鼓励学生改变观念、大胆创新?这是素描基础教学改革首先面临的问题。要想走出传统的老路子,就要变被动为主动,适时地把具有主观化和创造性的并且带有表现主义色彩的表现性素描观念引入到教学当中,通过对表现主义的形成风格、潮流、审美以及应用等诸多方面了解,来确立精神世界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主观表现进入艺术表现的范畴,在教学训练中作大胆地探索与尝试,来锻炼学生从多视角、多元化的体会中,寻找表现性素描在形式上、观念上的多种可能性,尝试使用表现主义素描特有的表现形式,表达视觉秩序,展现创意思想,传达信息观念,这才是当今作为专业基础的素描课程所要确定和追求的教学目标。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意味着要突破、要创新,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拓宽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形成一套新的教学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意识到素描不仅是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它也是我们培养艺术设计或艺术创作的开始,是提高审美的最初手段。如能体会到这点,将是教学改革取得成果的关键所在。
二、根据表现性素描艺术特点与设计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传统的素描教学,训练要求也是明确的,即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写生的具体步骤和正确的观察方法,训练目的就是提高造型能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客观地说,传统的素描训练,对提高造型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其科学和合理的部分,对于这部分,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还是应当保留的。但长期的写实性素描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培养艺术家的一种方式,而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特点是短期性、时效性,所以教育目的应是培养具备一定的写实能力,又有想象力和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设计人才。
因此,我们首先改革课程内容,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保留原有教学中传统造型训练所具有的科学合理部分,注重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提高造型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尝试一些带有主观色彩和富有创造力的表现性素描,来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学会以独特的创新理念,原始、本能、新奇的表现形式来追求艺术理想,反对机械文明和秩序。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的最初阶段,打破传统思维习惯,更好地为下一步的设计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一句话,专业技能很重要,用带有表现力的素描训练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更重要。
三、充分利用表现性素描自由度大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参与意识
传统的素描教学,往往是以写生写实为主,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大量的写生与概念上的重复,难免使学生感到单调、古板、枯燥、乏味。为此应对素描课程作出相应的调整,重点放在更具艺术表现力和时代特色的表现主义素描训练上。一方面,通过大量表现主义素描名品的欣赏,把它们进行横向和纵向比对,然后把这些比对结果与课堂上的实践相结合,来找出学生们的兴奋点,进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来表现。这样,在他们的作品中,形象更加主观化、感性化和自由化,能从中体会到描绘的对象存在与否和画面没有决定性的关系,以改变以往被动的局面,成为画面的主人。另一方面,针对表现性素描相对传统的写实性素描的自由度更大一些的特点,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画面的尝试,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做到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表现性素描在训练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使学生保持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尽量不要给学生过多的条条框框,而是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也可以通过探讨和交流,让学生彼此间取长补短,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中逐步体会到,要想改变观念,冲破原有的模式,学习方法是关键,而能体现自我的创作心态是最好的切入点。学生们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各种各样的素描尝试,灵感会不时涌现,激情会不断提升,能量会得到释放。
四、在教学设计上注重表现与写实相结合,加深理论深度,提升综合能力
一门课程的教学设置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这就要求在课程安排和设置上,理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1.表现性素描与写实性素描结合起来,改变单一的造型方式和观察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反复强调,不要把素描简单地看成单色的、写实的,客观自然的再现,或是脱离实际的,完全主观主义的,而是应把素描写实性的自然主义和表现性的主观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看到客观的存在,又有主观视觉判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意识到素描形式的多样性,改变对素描概念的狭隘认识。在写生同时,有意识地追求画面所要表达的个人主观感受,强调画面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另外,由写实向表现转变和由模仿到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过程,有着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适时把学生们引入正轨,并根据画面出现的问题,结合表现主义的艺术理论和风格的再认识,指出学生的优缺点,才能出现好的作品和避免误入歧途。
2.加深对表现性素描艺术内涵理解,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衔接起来。尽管表现性素描可以是独立的艺术种类,但它作为训练手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有着延续性的,同其他专业基础一样,与后续专业课的开设有着密切联系。只有懂得这个规律,才能把在表现性素描训练中所体会到的创意理念运用到今后的艺术设计当中,以此来避免学生们总说的一句话——没有想法,不知道画什么。为此在第一阶段教学课程结束后,在第二阶段课程设置中,应有意识地进一步加深表现主义理论和思想内涵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对本门课程掌握的好坏程度,直接或间接影响他们今后从事专业设计是否具有创造力。
3.结合新表现主义空间概念,打破对传统空间概念性认识。传统的素描课程,往往是在平面中展开的,思维总是局限在二维空间里,限制了学生立体思维的能力,因而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大胆地引导学生采用新表现主义这种更为有效的造型手段,打破原有的在平面上所带来的局限,使学生学会从二维走向三维,从平面走向立体。
具体表现在空间方面,可以采用实物与二维的画面相结合,使得原有的二维空间的画面向画外有一种延伸感,来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在造型方面,可以采用多种造型手段,有直接描绘的,也有拼贴等,总之使画面形象不再单一,而是丰富多彩,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激活。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对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基弗、巴塞利茨等艺术大师作品的欣赏、讲解、借鉴和模仿,来达到学习目的。
4.把画面内容、技法与材料使用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只强调画面完成视觉效果,在工具材料选择上,也只限于铅笔、炭笔、纸和颜料等常见的几种,忽视了材料对画面内容和视觉效果的作用。因此,在强调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之外,鼓励学生大胆使用新的工具和材料,比如在画面上直接使用现成材料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效果和视觉冲击力,也可以通过镂空、钻孔、透光、拼贴、重组等多种技术方法来增强画面表现力,来完成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总之,表现性素描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它的作用同样影响后续专业设计能力的提升。但在这里讲的教学改革不意味着对传统的全盘否定,传统素描教学中好的部分是需要尊重和继承的,但一成不变的传统是落后的,是不符合时代节奏和国际化趋势的,设计类院校的素描教学也是如此,应与时俱进。表现性素描训练有它自身的优点,但不是没有缺点,有时过度的表现会使学生丢失对造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开设表现性素描课程时,应把它作为写实性素描课程的后续课程或两门课程相互穿插来安排,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两不耽误。在教学中安排表现性素描的意义在于打破艺术和商业设计二者之间的界限,虽然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以至于当下要把作为基础训练的素描课程进行革命性的变革,要痛快地把它说清楚——很难,但在出现问题的同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除了时间的距离,关键是教师们怎样拨开这层迷雾,作出正确的判断。
下一篇:大众文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