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音乐论文

新世纪钢琴音乐中的少数民族音乐性格探微

发布时间:2018-09-13 11:26:50更新时间:2018-09-13 11:26:50 1

  摘要:起源于新纪元运动的新世纪音乐在表现民族性格方面,具有其他音乐流派不具有的天然接近性优势,其从创作之初,就是与少数民族在一起的。而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以其在88个键上所展现的广袤的音域,丰富的情绪表达和无与伦比的歌唱性,桥接了东西方少数民族乐器与人声伴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不少新世纪音乐家首选的主奏乐器或配器。新世纪钢琴音乐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少数民族音乐现代化的趋势和取向。近年来,中国新世纪钢琴音乐佳作层出,体现了在地原生性、诗性及哲思性等少数民族音乐性格特征,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新世纪音乐;钢琴;少数民族音乐;性格

  一、新世纪音乐简介

  新世纪音乐(NewAge)是一种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的音乐流派,起源于以去中心化、寻求心灵净化为宗旨的西方的社会与宗教运动——新纪元运动(NewAgeMovement),新世纪音乐也因此而得名。新世纪音乐诞生的初衷在于洁净心灵及帮助冥思,但随着新世纪音乐40年来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原先的出发点早已无关宏旨,后期的创作者们走出了更为新颖、更为在地的创作之路。如今,新世纪音乐已经成为了抒情达意的各种音乐流派里涵盖最为广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支。广义的新世纪音乐包含新古典乐派、新原音乐派、环境音乐、世界音乐、电子合成乐等。

  二、新世纪钢琴音乐在表现少数民族音乐性格方面的天然耦合性

  较以往的古典、流行、摇滚、民族等音乐风格和流派相比,新世纪音乐更具实验性。由于追随新纪元运动的余音,新世纪音乐的创作者们常常忙于创作,将自己抛之山野,走进少数民族社群,进入一种完全的灵感与实践交融的艺术创作空间,去探寻平时在尘世生活中难以接触、难以想象的民族精神意识形态和民族部落生活状态,以原生态艺术为素材或为灵感来源进行创作,唤起人们对精神世界深邃的向往、反观和哲思。

  可以说,新世纪音乐在表现民族性格,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独特性格与生活状态方面,具有其他音乐流派不具有的天然接近性优势,其从创作之初,就是与少数民族在一起的。也因此,不同国家界别,不同民族文化下的新世纪音乐有着迥然相异的面貌。爱尔兰“国宝级”女歌手恩雅《世纪典藏》精选集中的歌曲不少均是醇厚的人声配合空灵的编曲,反映的是高山冻土之上凯尔特人的生活,伴随她的声音,我们仿佛能看到鹰旋天空下古凯尔特民族的生活面貌。日本的姬神、喜多郎、神思者和久石让的新世纪音乐则带有典型的“和乐”风格,在曲调上多用小五声音阶以区别于中国古代传统音律,同时缀入日本传统民族乐器尺八、能管、三味线和太鼓等民族乐器。此后,不少动漫、游戏配乐者如梶浦由记、泽野弘之等在前辈们作曲风格的基础上开创了自己的风格,作曲和编配上不拘一格,既有单纯的钢琴织体,又有恢弘的交响乐诗篇。以林海、贾鹏芳为代表的中国的新世纪音乐家则回到原乡,多采用二胡、琵琶等中国少数民族乐器,用旋律描摹了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景致。

  而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以其在88个键上所展现的广袤的音域,丰富的情绪表达和无与伦比的歌唱性,桥接了东西方少数民族乐器与人声伴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不少新世纪音乐家首选的主奏乐器或配器,展现了新世纪钢琴音乐在通过音乐旋律、曲式和节奏上表现少数民族音乐性格的天然耦合性。

  三、新世纪钢琴音乐中的少数民族音乐性格探析

  (一)淳朴自然的在地性

  推动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声传广远是许多新世纪音乐家砥砺前行的初心,著名的中国新世纪民族音乐家梁旭在谈到启迪自己走进新世纪音乐世界大门的初衷时,就曾如此说道:“新世纪音乐中的民族元素,让我觉得亲切、新鲜、国际化,从那一刻起,我就决定把自己国家民族的东西也做成这样的音乐,我要去民族民间为我的新世纪音乐采风”。采撷自新鲜大地的音乐灵感与素材带着一种“热腾腾”的实在情感,在旋律化之后,其中蕴含的自然氛围和真情实感,使新世纪音乐除了高科技编配手段参与、电子音乐所表现的科技感以外,还带着暖烘烘的人情味儿,成为了“全世界乃至全宇宙的心灵之乐”。

  1.沿用少数民族民歌原声旋律

  完整地沿用少数民族民歌原声旋律或以少数民族民歌原声旋律做引,添加至音乐前段或结尾收束处以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是众多新世纪音乐作曲家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常用的技法之一。在我国新世纪音乐作曲家中采用这种手法的屡见不鲜,其代表人物首推中国十大录音师之一的李小沛,由他亲自操刀并推荐的新世纪音乐专辑《再叙云之南》中常有原生态民歌做引或插入加持,在《溪边嬉戏》、《跳动的篝火》等曲目中,琵琶、钢琴等乐器都成为次要,大段的人声成为了旋律主体,这种原汁原味的人声将“云中住”的佤族生活的飘逸和曼妙表现得淋漓尽致,刻画了一个在彩云之南、山水之间的民族,保持着万物有灵的信仰,令人心驰神往。另外在旋律之中添加了当地用以“通神”的木鼓,用以衬托佤族女声之质朴野性,一个“唱歌比说话多,喝酒比喝水多,跳舞比走路多”的纯净民族跃然旋律中。

  其次是梁旭的《三时》,在2000至2010年10年间,他深入行走至滇、贵、藏、青、内蒙古等地采风,精心打造了包含《泸沽水韵》、《般若自在》等在内的十首音乐。十首新世纪音乐均用各地区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民歌或宗教音乐为蓝本写成,构思十分精巧,表现出新世纪音乐的弱节奏性、旋律重复性等特点。严格意义上来说,《三时》一整张专辑属于世界音乐的范畴,但随着新世纪音乐影响力日趋扩大,世界音乐被划分到新世纪音乐的范围中来,成为了新世纪音乐的一个分支。

  2.挖掘少数民族音乐素材

  在新世纪音乐创作中,通过挖掘和引用少数民族音乐中凝聚荟萃少数民族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旋律片段,富有个性的节奏等素材来丰富音乐,也是新世纪音乐家们常用的手法。这类音乐可以说是来源于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而高于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在挖掘和引用可用的精粹片段后,结合现代钢琴的编曲和织体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再创造,在旋律、和声、结构上都具有了较大的突破。在挖掘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上,新世纪音乐家贾鹏芳可谓首屈一指,贾鹏芳与渡边俊幸重编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除了改编原曲的节奏外,加入了钢琴织体并辅之以吉他旋律,使得曲子在时间上转移得更为顺畅,在空间上体积更加丰富,抛却了横向、线性的单调,听起来感觉“轻松、轻快了不少”,原来的沉重与浓郁的悲伤被冲淡了,更符合现代审美主体的审美口味和习惯,使二胡名曲重新焕发了生机。在创作技法上,原先的旋律依然被保留了,但编配手法和情绪流则做出了大量的改动,五声和弦的广泛性被充分彰显,在三度和弦千变万化的基础上,非三度和弦的功能性也逐步被纳入到视野中来,这种和弦和调式的运用,大多数是为了更贴近少数民族音乐本身的风格和色彩,但在应用上却不拘一格,追随少数民族自由的风格和视野,缔造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3.模拟民间乐器音响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乎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演奏乐器。据袁炳昌、毛继增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一书统计,已经被收编入册的中国少数民族乐器至少约600种。这些乐器均形制各异、特色独具。自一百多年前钢琴传入中国起,这些少数民族乐器就很大程度上启迪了钢琴作曲家们的创造力,有力地促进了钢琴音响色彩的丰富。目前所见,同根音所形成的大、小三叠和弦可以很好地模仿各类打击乐器的质感,此外高音部的各类饰音、颤音可以再现各种少数民族乐歌中需要的铃响辅助。但目前来说,新世纪音乐的作曲家们运用钢琴模仿的还往往是一些常见乐器,为了追寻独特、挖掘原生态的感觉等原因,不少新世纪音乐家们还是趋向于追求自然、原生态的音色,而钢琴模拟民间乐器音响在新世纪音乐中钢琴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在这个层面上,如果新世纪音乐家们能更多地探寻少数民族乐音、乐器与钢琴的共鸣性,说不定会有别开生面的发现。

  (二)寓情于景的诗性

  包含55个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几乎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口语表达文体和习惯,有自己的诗歌表达和情感传承的方式。中国的新世纪钢琴音乐是诗的旋律化,是旋律化的诗。在通过艺术作品来刻画和阐释情与景的关系这一维度,无论是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在对“意境”的极致追求上都别无二致。产生于这种基础上的新世纪钢琴音乐常常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摹作为灵感来源的少数民族生活情状。

  中国的新世纪音乐人承袭了中华民族传统中含蓄而内敛的一面。像林海的《欢沁》这类直接表达情绪的曲目并不鲜见。此外,不少乐曲都是寓情于景,通过描摹一幅画面来写一首诗篇。如日本华裔作曲家黄永灿的《如诗般宁静》,这是一首关于水的钢琴诗歌,作为NHK《九寨沟:从水与林中诞生的奇迹》影片的经典配乐,《如诗般宁静》描述了云山雾罩中的五光十色的九寨沟波光幻影中悄悄蔓延的诗意。又或是林海的《Willows杨柳》,在晃动的柳叶间,阳光透过叶间的罅隙,如柳叶般随风倒伏,有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欲说还休。在以上这些新世纪钢琴音乐中,杨柳也好,山水也好,都作为意象被纳入到钢琴诗篇中来,通过运用钢琴织体对“象”的描摹,从而谱就情绪流,进行对“意”的刻画,并通过民族乐器进行旋律的勾勒,和钢琴织体配合最终达到对情感的渲染、宣泄与烘托,是主流的新世纪钢琴音乐的抒情叙事手法。

  此外,少数民族乐器配合钢琴成为旋律主奏或配器,能通过细节处理和表现手法演绎满溢的情怀与情绪。如陈悦的名曲《乱红:箫与钢琴》:洞箫声声,被处理得十分圆润纯净,传达着木管特有的沉思,引导了旋律的行进方向。钢琴在低音区零落地弹奏,织曲呈现一种华丽的流线型陪伴主奏乐器向前延伸,起伴奏作用。二者琴瑟相谐,演绎出了簌簌风中落红缤纷的苍凉与雄浑之感。箫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吹奏乐器,原是川、贵一带羌族所用的吹奏乐器,采用的五声音阶律与钢琴采用的十二平均律迥然相异,但作曲人运用每组钢琴琴键上的五个黑色键可以拟合五声音阶的规律,桥接了“宫商角徵羽”和“哆来咪发唆”所能表现的旋律色彩。于是演奏中,黑键大放异彩,为承接和处理旋律的变奏和过渡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为了更好地表达乐曲的情绪流,更好地传达民族韵味,钢琴手马克甚至改变了钢琴约定俗成的弹奏方式,把触键放得极其轻缓,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失固有的精确节拍,但在节奏上,却拥有了东方音乐的散板意味。此时,钢琴似乎已经变成了中国的古琴,在纷乱的碧桃花落中,琴声寥寥写着山高水长,两种乐器的配合以更人文、更感性的方式观照着如流水般沉静的情绪流,将审美主体带入到音乐所设置的情景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遐想与神思的哲学性

  谈及新世纪音乐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哲学起源,必须探明其的来路,才能追寻其的去途。新世纪音乐起源于没有正式定义的新纪元运动。新纪元运动所涉及的层面极广,涵盖了神秘学并吸收了世界各宗教的元素及环境保护主义。对于“灵性”的追求,是这一运动的宗旨,新纪元运动所纳入的思想与行动涉及的范围极广,次文化的成员自由选择某一种思想加以认同。而选择哪种思想,践行哪种行动,又通过何种形式表现出来则是很有争议的,此时,新世纪音乐应运而生,成为了融汇西方文明与东方文化的爆发点,天然带有对自身体悟的渴求,走入了大众的视线,并不断发展至今天。

  新世纪音乐最为人所熟知的西方音乐人是爱尔兰国宝级女歌手恩雅,此外还有班得瑞乐团、沙莱布莱曼、神秘园、雅尼等。雅尼和神秘园具有较为明显的“现代器乐”风格,当新纪元运动蔓延到亚洲时,偏东方韵味的民族混合类新世纪音乐出现了,例如姬神、神思者、喜多郎、梁邦彦、久石让、菅野洋子、梶浦由记、矶村由纪子、林海以及和平之月旗下小宫瑞代、渡边雅二、贾鹏芳等作品都是典型的东方新世纪音乐。这种音乐风格中的乐器大都是以东方乐器为主奏乐器,为丰富乐曲的表现力添加钢琴,或仅仅是音乐人的个人喜好添加部分管弦乐,不少编曲都是流行化、电子合成乐的编曲。常用挂二、大七和弦,如石进《夜的钢琴曲》系列,在一些乐句中的高点,常有大七和弦的影子。这种轻音乐或流行音乐式的作曲迎合了现代审美主体的听音偏好,但同时兼顾了乐曲中蕴含的东方人文、哲学内涵,利用钢琴高音区高声部的独特空灵表现力,辅之以柔软的触键手法,弱化了乐曲的节奏感。使得许多乐曲旋律重复性强,节奏连贯散漫,易引人深思,更接近体现东方哲学的氛围音乐。可以说,新世纪音乐是具有灵性的,这种灵性来源于它沿袭自新纪元运动的出发点,它从创立之始,就是为了寻找“灵性”,在长久的创作中,广大新世纪音乐家们回归少数民族地区去采风,将来自大地、来自原野的包容和灵韵发扬光大。与纯粹的灵性音乐或灵歌不同,它更有“人味儿”、更接地气,在音乐旋律表达上有意地接近了受众的审美习惯,但就其内蕴的思想来说,它是自然的,海纳百川又返璞归真的,既有阳春白雪,又有柴米油盐;根植尘世中,枝茂云霄外。

  参考文献

  [1]阿燕.我的信仰很清晰很深刻——访中国NEWAGE(新世纪)音乐家梁旭[J].中国民族,2012,(11).

  [2]成俊明.论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新翻[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7,(6).

  [3]于广壮.钢琴艺术民族化兼论[J].戏剧之家,2016,(1).

  [4]祝波.中国钢琴音乐中的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元素[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

  [5]何上峰.立足钢琴艺术之美兼顾民族文化创新——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作发展与反思[J].当代音乐.2016,(1).

  [6]柳笛.谈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形式及民族风格[J].艺术教育,2016,(6).

  [7]张怡.少数民族音乐的钢琴化实践探索———基于少数民族音乐发展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5,(2).

  [8]李田甜.“中和”“意境”“气韵”——浅析中国钢琴演奏艺术中的传统美学思想[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yinyuelw/67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