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英文名称: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Anhui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国内刊号:34-1065/R
国际刊号:1000-1492
出版周期:月刊
复合影响因子:1.190
综合影响因子:0.976
期刊主编:翁建平
发行地:安徽省合肥市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介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安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医学科研、医疗成果和进展的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办单位为安徽医科大学,主管单位为安徽省教育厅。现任主编是著名内分泌与代谢学专家翁建平教授。

  《东南医刊》和《新医药》时期 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出版《东南医刊》,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与中华民国医药学会会志及社会医报三志合刊发行,定名《新医药》,月刊。发起人:陈方之和校董汪企张先生。抗战后期中断。

  《安徽医学院院刊》时期 1955年6月1日,主办医学学术性期刊《安徽医学院院刊》,为内部资料。当期由院党委书记李广涛同志致发刊词。由江晦鸣同志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筹建编辑室并主持工作,当年共出版2期。1956 年出版了1-2两期合刊(总第3期),后中断。

  《安医学报》时期 1958年,经安徽省委宣传部批准成立了《安医学报》,定为季刊,当年为第1卷。第1期由党委书记陈韧同志致发刊词。至1964年共出版了7卷30期(其间1960年为双月刊)。1965年停刊。

  《安徽医学》时期 1972年复刊,更名为《安徽医学》,季刊。学报编辑室更名为学报编辑组,隶属党委办公室,由朱光华同志负责。至1973年两年共出版10期(其中每年1期增刊)。

  《安医学报》时期 1974年,该刊恢复《安医学报》刊名,并从邮局向全国发行,邮发代号:26-36。1974年-1976年为季刊,1977年-1980年为双月刊,最高发行量达10500册/期 ,负责人为余士鲲组长。1979年,《安医学报》编委会成立,史敏言同志任主任委员,江晦鸣同志编辑部任主任。 1974-1980年间,学报编辑部还编辑出版了《临床药理20讲》、《临床生化20讲》、《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免疫学基础与临床》等丛书。

  《安徽医学院学报》时期 1981年,经安徽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更名为《安徽医学院学报》(安徽省报刊登记证第051号),季刊。1984年底,学校调整编委会,许建平同志任主任委员,徐叔云同志任副主任委员兼编辑部主任。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时期 1985年,我校改为安徽医科大学,该刊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徐叔云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委员。1988年报刊重新登记,该刊国内统一刊号:CN34-1065,主编为龚西瑜同志。1990年,学报调整编委会,徐叔云同志任主任委员兼主编,1992年,黄河胜同志任编辑部主任,1995年学报改为双月刊。2001年学校设立出版中心,负责编辑、管理和指导安徽医科大学各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黄河胜同志任主任,出版中心由校长直属管理,《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该中心主要杂志之一,张学军同志任学报编委会主任兼主编,出版中心副主任孙勇负责《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2009年,出版中心副主任夏青同志负责《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2011年改为月刊。2014年,曹云霞教授任学报编委会主编。2023年,夏青同志任出版中心主任。2024年,著名内分泌与代谢学专家翁建平任学报编委会主编,夏青同志任专职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近十年获奖情况:2013获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16年获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2017年获第六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安徽省优秀高校学报,2018年获“十佳皖版期刊”和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19—2020年度安徽省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栏目,2022年“基础医学研究”栏目被安徽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精品栏目”(2017年9月—2022年9月年度),2021-—2024年被“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收录(Q3区),2018—2022年度入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科技期刊,2023年,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联合开展首届安徽省科技期刊“十佳”系列评选为“十佳科技期刊”,2024年“基础医学研究”栏目获评第七届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的数据库收录情况 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 、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生命科学文摘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农业文摘数据库》、《全球公共卫生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CSTA、CD-CMCC、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数据库、Abstracts of Chinese Medicine、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Google“学术搜索 ”、维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20多种国内外检索期刊和数据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网友点评
J&R
4月11号投的,12月5号知网首发,整体期刊速度较慢,但仿佛拒稿率低,版面费4200,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以作参考。
2024-12-13 16:39
邮箱投稿,没有交审稿费,两个多月返修意见就回了,而且直接说明拟录用。感觉意见比较中肯。速度也相对比较满意,见刊说是需要10个月左右。学报,不知道版面费是不是比较少,还是没有?不管了,北大核心,高低得发不是?
2024-11-27 17:37
更多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点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编委会

  主 编:翁建平

  副主编:孙倍成、吕雄文、余永强、汪凯、张智、徐爱民、黄教悌、梁朝朝

  专职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夏青

  编 委:丁圣刚、王文艳、王元银、王文斌、王华(科技产业处)、王华(公共卫生学院)、卞茂红、王林定、王取南、王烈成、王素芳、王静、王德光、孔德润、申才良、冯利杰、石宣明、冯振中、刘付宝、孙业祥、朱华庆、孙妩弋、刘学胜、孙莹、任振华、孙倍成、刘晓颖、刘超、吕雄文、朱鹏、李小虎、肖风丽、吴正升、陈立建、吴永贵、李永翔、余永强、吴齐兵、吴兴旺、陈旭林、汪庆童、沈彤、陈远华、杨旻、汪凯、陈明卫、陈佳龙、李国强、李美玲、张玲玲、李颂、张振华、陈晓宇、杨润怀、李家斌、张梅、张野、邵敏、李琦、张超、张智、苏普玉、张超学、李楠、张群林、陈熙、张震、周云、周洪、范晓云、孟晓明、周海胜、范新炯、赵大海、费广鹤、胡孔旺、赵卉、郝加虎、郜玉峰、胡伟、郝吉庆、赵韧、封利霞、胡泽平、赵奇红、郝宗耀、胡宪文、赵素娟、徐元宏、高杉、徐阿曼、夏青、翁建平、徐爱民、高潮兵、陶黎明、黄升海、曹东升、章华兵、章志国、曹秀菁、黄艳、梁振、黄教悌、梁朝朝、曹颖、蒋正轩、谢栋栋、葛健、谢峻、熊术道、翟志敏、潘天荣、潘发明、樊祥山、潘海峰、魏兆莲

第五编 医药、卫生期刊推荐
R&J
第五编 医药、卫生优质期刊推荐 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总被引次数 总下载次数 平均出版时滞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166 1.110 N/A N/A N/A
中华麻醉学杂志 1.063 0.979 N/A N/A N/A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3.324 2.585 34837 1376264 181.9948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628 1.343 70136 1695629 182.7270
中华手外科杂志 1.183 1.135 N/A N/A N/A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1.139 0.944 22988 955239 153.4075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0.859 0.741 16879 531296 140.25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812 1.616 N/A N/A N/A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1.151 0.859 19487 939305 164.4958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460 1.105 25690 752019 273.9433
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
近期更新
Q&A
我们都知道sci有不同的分区,其各分区的期刊价值性以及发表难度也不同,而作者想要了解微生物sci好发的期刊,那么是
关于医学领域的护理期刊有很多,而从最新发布的sci期刊来看,也是有些许变化的。下面就根据 2022年护理sci期刊的影响
IMMUNITY是SCI1区期刊。 IMMUNITY期刊涉及的研究方向为医学领域。 关于《IMMUNITY》杂志,下面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以供参
对于sci期刊其都是非常有发表价值的,但也有不少作者更追求高质量,因此sci一区期刊与top期刊是首当其冲的选择。当然
开源Sci对文章质量要求会降低一些吗? 这个并不一定,主要也是根据所选期刊的具体情况而定。毕竟其期刊数量以及所处
关于sci综述的写作其对于文献的引用是不可或缺的,但在数量上也是不少人问, sci综述一般需要引用多少篇文献 呢?其实s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章部分汇总
S&E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探究
  摘要:在对国内外“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探讨的基础上,介绍了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经验和做法: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大纲、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完善课程考核方法、改进教学评价等措施
诊断公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 探讨以诊断公式为轴线的临床教学模式,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及学习兴趣。方法 以教学大纲为前提,以一种疾病具有特异性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
临床医学生体质健康如何改善
  很多的医学院的大学生因为体质问题,在工作岗位中身体承受不住压力,因此医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很重要,这应该是每个医学院都需要加强体育教学,毕竟医生的岗位不同,他们需要承受身体和精神的强大的考验,接下来小编简单介
颜色标识在神经外科手术显微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颜色标识在神经外科手术显微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对神经外科手术显微器械管理中使用颜色标识,并观察使用效果。比较实施前后器械的错漏率,医生对器械管理的满意度等。结果:在神经外科手术显微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