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钢杂志社/杂志简介
主管单位:中国金属学会
主办单位: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学会
国内刊号:CN42-1243/TF
国际刊号:ISSN1003-8620
1980年《特殊钢》杂志由冶金部发起并委托大冶钢厂主办,由冶金部生产司(后转到科技司)主管,并召集全国十几家重点特钢企业作为协办(成员)单位,成立由冶金部、主办单位、协办成员单位组成的编辑委员会,制定章程并定期召开编委会,总结杂志工作,制定编辑出版计划,筹集办刊经费。
《特殊钢》杂志在企业改制后转由中国金属学会主管,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分会和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部分分会会员单位协办(成员单位),协办单位后来逐步增至25家,由企业扩大到有关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
《特殊钢》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冶金类优秀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收录期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收录期刊。
《特殊钢》杂志是全国特殊钢行业的综合性科技刊物,主要栏目有试验研究、冶金设备、工艺材料进展、工艺技术、组织和性能、特殊钢信息等。国内行销30个省、市、自治区的冶金、机械、石化、航空、汽车、造船等行业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图书馆。特殊钢学会的理事和全国重点、地方各类钢铁企业的管理、生产技术、设备供销等方面的各级负责人和科技人员,以及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教授、专家、学者和研究生是本刊热心的作者和读者。
据近几年的统计,已有97所高等院校、29个研究院所和92家企事业单位在《特殊钢》杂志上发表过论文。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生所发表的文章占总篇数的60%以上,发表的属省部级以上国家科学(“973”和“863”计划、211工程)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约占同期全部文章20%。
的60%以上,发表的属省部级以上国家科学(“973”和“863”计划、211工程)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约占同期全部文章20%。
《特殊钢》杂志在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分会和杂志编委会的领导下,在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杂志已成为我国特殊钢行业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现已成为全国冶金类期刊中发行量较大,影响力较显著的刊物,自1994年以来一直被入选为全国TF冶金工业类中文核心期刊,连续6次被评为冶金行业优秀期刊;连续3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特殊钢》杂志2006年度影响因子为0.468,列18种黑色金属期刊的第3位。《特殊钢》杂志的h指数(期刊在一定时间内发表的论文中,至少有h篇论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这一h值就称为期刊的h指数)位居同类专业期刊前列。《特殊钢》杂志2001~2003年的载文量在2001~2005年的被引频次符合上述含义的h值为6,这项指数在与《特殊钢》2005年同居于“黑色金属”类杂志20种专业期刊中排名第4而位居前列。《特殊钢》2006年h指数(CN)进一步提升至7。?
《特殊钢》杂志是中国特殊钢行业的窗口,是当代特钢科技成果的园地,也是特钢行业的共同财富和无形资产。杂志社始终坚持办刊宗旨,注重社会效益,刊登了大量有前瞻性、导向性和创新性的论文。通过《特殊钢》杂志能了解特殊钢领域的研究状况,及时掌握特殊钢的发展动向,对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向、开辟特殊钢前沿的研究都具有导向作用。对企业技术人员开拓思路,改进工艺,挖潜增效起了重要作用;并把生产、科研、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对我国特钢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质量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为我国特殊钢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特殊钢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
中国冶金类中文核心期刊
国家冶金工业局优秀期刊
中国CSTA数据库统计用刊
特殊钢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试验研究、冶金设备、工艺材料进展、工艺技术、组织和性能、特殊钢信息等。
特殊钢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