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畜牧科学论文

用于水产养殖的投饲增氧 复式装备技术原理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9-10-17 10:30:53更新时间:2019-10-17 10:30:53 1

  摘要:鱼群拥挤吃料时,局部水体的溶氧量会急剧下降,鱼的摄食量明显减少,饲料转化率也显著降低。文章介绍了用于水产养殖的投饲增氧复式装备技术原理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水产养殖;投饲增氧;复式装备

水产养殖的投饲增氧 复式装备技术

  1 投饲、增氧技术

  1.1 风送投饲技术  该技术采用负压吸送原理,在风轮处产生负压,利用气流的能量,在密闭管道内沿气流方向输送颗粒状饲料,是流态化技术的一种具体应用。具有以下特点:   (1)适用于从多处向一处集中输送。供料点可以是一个或几个,料管可以装一根或多根。不但可以依次将多处供料点的物料输送至风轮,而且也可以同时将多处供料点的物料输送至风轮。   (2)供料简单。在负压作用下,物料很容易被吸入。料斗可以敞开,能连续供料和输送。

  1.2 叶轮增氧技术  叶轮式增氧机具有搅水、增氧、混合、曝气的作用。工作时,叶轮下面的水受到叶片的强烈搅拌,在水面激起水跃和浪花,形成能裹入空气的水幕,不仅扩大了气液界面的表面积,而且使气液间的双膜变薄,并不断更新,促进了空气中氧气的溶解。搅拌时还通过曝气将水中原有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甲烷、二氧化硫等)从水中解吸出来,排入空气中。由于叶轮旋转时在搅水管的后部形成负压,使空气能够通过搅水管吸入水中,立即被搅成微气泡进入叶轮压力区,有利于加快空气中氧气的溶解速度,提高增氧效率。

  2 投饲增氧复式装备技术

  投饲增氧复式装备综合利用风送投饲技术与增氧技术,由浮体叶轮总成、抛料增氧动力传动总成、料箱总成、下料机构总成、输送管道总成、电气总成等部件构成,不仅饲料输送量大、输送距离远、抛撒面积大,而且解决了投料区溶氧问题,可实现增产,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2.1 技术参数  气动电机:1.5 kW、3.0 kW、4.0 kW   振动电机:16 W   料箱容积:500 kg、1 000 kg、1 500 kg、 2 000 kg   抛撒直径:40~50 m   输送距离:36~70 m   投饲扇面:360°   适用水面:≥1.33 hm2   投饲能力:≥300 kg/h   增氧动力效率:≥1.5 kg/(h•kW)。  增氧能力:≥2.0 kg/h。  电控: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设定喂料机构启动及停机、投喂开始及闭合、投喂停歇间隔时间及每天的投喂次数。

  2.2 抛料及增氧动力传动总成(见图1)  如图1所示,该总成主要由风轮(抛料盘)、电机、风鼓、减速器、叶轮组成。  叶轮由数十片叶片组成,当其高速旋转时,包容在叶轮周围的空气也随之旋转,在旋转的空气中产生一个由旋转中心指向边缘的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叶轮中心产生负压区,通过负压产生气流,从而实现颗粒状饲料在密闭管道内沿气流方向输送。  工作时,电机(2级电机,2 800 r/min)转动,抛料盘与电机轴上端并随电机轴同速转动,电机轴下端与减速机连接,通过圆柱齿轮两级减速,最后通过叶轮轴实现叶轮旋转。

  3 投饲增氧复式装备工作原理(见图2)

  如图2所示:该装备主要由料仓系统、管道系统、抛撒增氧系统三部分。料仓系统固定于地面或库房内。抛撒增氧系统为核心装置,固定于池塘内并保证离岸边30 m以上,以防止饲料落在岸上。料仓及抛撒增氧系统通过管道连接。使用时可以通过控制柜对装备投料时间、投料间隔时间、每天工作时间、每次开机时间、每次投喂时间等功能进行设定。

  4 投饲增氧复式装备特点   

  (1)该设备是将风送投饲技术与增氧技术有效结合的智能复式机械,在投料喂养的同时,能快速增氧,改善喂养区域的水环境。   (2)双输出轴齿轮箱设计,抛撒投饲和增氧共用动力源。   (3)均匀抛撒,直径达50 m。   (4)实现饲料的气体远距离输送,输送距离可达70 m。   (5)增氧点的位置在饲料抛撒区域中心,溶氧由中心向四周扩散,有效解决了喂养区域溶氧问题。

  5 应用前景

  对大水面高密度水产养殖而言,使用投饲增氧复式装备,不但可以实现远距离输送饲料、大面积抛撒,而且可以解决抛撒区域增氧不均的问题,可提高设备工作效率,节约饲料及设备成本。因此,投饲增养复式装备是渔业机械装备发展的一个趋势,开发利用该设备对促进我国渔业机械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杨伦,谢一华.气力输送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6.

  [2]周谟仁.流体力学泵与风机[M].北京:中国建筑工 出版社,1979.

  [3]童秉纲,孔祥言,等.气体动力学[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0.

  《用于水产养殖的投饲增氧复式装备技术原理与应用》来源:《江苏农机化》,作者:李海涛, 邵玉才,赵建宝。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umukexuelw/69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