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畜牧科学论文

兽类学报杂志

发布时间:2014-05-29 16:57:25更新时间:2014-05-29 16:58:08 1

  《兽类学报》是我国唯一报道野生哺乳动物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和信息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创刊25年来,在推动我国兽类学的发展、向国内外报道和介绍我国兽类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尤其在报道像大熊猫、海南坡鹿、白鳍豚、羚牛、普氏原羚、普氏野马、蒙古野驴、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繁殖,以及鼠类等有害动物的防治研究成果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先后发表了很多有份量的原始研究论文。同时在促进我国同国际兽类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起到了一个平台作用,先后在有关中国灵长类动物的分布、繁殖,鹿类动物的分类、生态,中国主要兽类的数量与保护,啮齿动物的生态、行为、繁殖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方面中外科学家合作发表了数十篇研究论文,参与合作的国外作者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加拿大、法国、菲律宾、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的科学家。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目前本刊已被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专题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论文引文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和国外的美国《生物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的《动物学记录》等众多检索刊物和数据库所收录。

  于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2年分别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5年获得青海省科技期刊一等奖;2001年被列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3年被评为青海省编校质量一等奖期刊。

  【栏目设置】

兽类学报杂志社投稿

  主要栏目为:研究论文、综述、研究简报、资料、问题讨论、实验方法、书刊评介和学术动态。

  【投稿须知】

  论文格式:

  1.研究论文、综述和研究简报的书写顺序为中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其中综述的写作要求作者报道国内外最新的兽类学研究进展,并结合自己的工作,提出新的观点。中文一般不超过9000字,研究简报不超过4000字。

  2.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中英文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3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要求5号字A4打印纸一页,对研究目的、结果和结论的描述较中文摘要更详细。关键词不超过8个。论文要求文字通顺,论点明确,条理清晰,数据可靠,逻辑严密。在来稿首页脚注处注明基金项目和第一作者的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及通讯作者(包括姓名和E-mail地址等)。

  3.正文(1)引言引言结合文献阐述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研究方法陈述须详细,如果与已经发表文章中的方法相同,可注明出处并简单论述。(3)结果文字叙述要求简洁,清楚,与图、表内容相互补充。使用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公式、化学符号要工整,清楚,符合通用标准。(4)讨论应与引言、结果相呼应,达到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的目的,与其他相关工作比较能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提出的推测或结论要有依据。

  4.正文中各级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取左顶格编排格式。二、三级标题的编号如“1”,“1.1”,“1.1.1”。

  5.文中如附必要的图表,请在文中注明插入的位置,中、英文图题、表题内容要独立、完整,便于读者看懂。表格为三线表,表中各栏均加注英文。图在文中插入位置用方框表示,中、英文图题、图注放在方框下。照片图要求清晰,并请提供原件。线条图请用计算机绘制并提供激光打印样。双栏图不宽于8cm,通栏图不宽于17cm。涉及地图时要以国家近期正式出版的地图为底图绘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是与本文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特别是近年的研究成果的科学引用。未正式发表的资料(包括私人通讯)不能作为文献引用,可作为脚注。本刊在正文中采用“著者,出版年”格式提示所引文献的出处,若所引文献有三名以上作者时,正文引用处以第一作者后加“等”字。文后参考文献中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国外作者的书写是先姓后名,名后不加缩写点,作者之间用“,”分开。按英文在前,中文在后的格式排列,英文文献按第一作者姓氏首字母升序排列,中文参考文献按第一作者姓氏笔画顺序排列。具体格式如下:

  1.文中参考文献:一个作者(夏武平,1996或者Abbot,2001);两个作者(冯祚建和郑昌琳,1985或者LaycockandRichardson,1975);三个作者以上(张知彬等,1993或者Williamsetal.,1986)。

  2.文后参考文献:

  期刊作者姓名.出版年份.文题名.刊名,卷(黑体)(期):起止页码.如:

  WilliamsLR,CameronGN,SpencerSR,EshelmanBD,GregoryMJ.1986.ExperimentalanalysisoftheeffectsofpoctetgophermoundsonTexascostalpraire.JMammal,67(4):672-679.

  专著作者姓名.出版年.书名.出版地:出版者,起止页码.如:

  TungersWL.Sizeandscalinginprimatebiology.NewYork:PlenumPress.1985.15-36.

  论文集作者姓名.出版年.文题名.见(英文用In):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起止页码.

  张知彬.1996.鼠类种群数量的波动及调节.见:王祖望,张知彬主编.鼠害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145-165.

  其它事项

  1.来稿一律文责自负,稿件应无泄密之处。

  2.编辑部对采用的稿件,在文字上可做必要的修改。来稿一经刊用,酌付稿酬,并赠送当期期刊1册,抽印本30份。

  3.本刊除印刷版外,还有光盘版和网络版等电子版本;稿件一经在我刊发表,所有版本的版权即归本刊,凡不愿论文以光盘版或网络版发表者,请在来稿时声明。

  【杂志范例】

  2013年3期

  1.东黑冠长臂猿鸣叫声谱分析冯军娟,马长勇,费汉榄,崔亮伟,范朋飞

  2.秦岭川金丝猴成年雌性优势资源占有与社会等级的判定赵海涛,王晓卫,齐晓光,王程亮,高存劳,司开创,李保国

  3.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响古箐滇金丝猴活动时间分配黎大勇,任宝平,胡杰,和鑫明,李保国,李明

  4.基于分块主成分分析的太行山猕猴面部相似性王白石,王振龙,鹿鹤,李利,路纪琪

  5.成年黄山短尾猴雌性等级结构稳定性朱磊,李进华,夏东坡,朱勇,王希,孙丙华,汪爽

  6.青木川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食性的季节性变化李言阔,蒋志刚,缪涛

  7.近五百年来长臂猿在中国的分布变迁周运辉,张鹏

  8.非人灵长类的亲缘选择吴林林,郭松涛,齐晓光,张培,李保国

  9.基于团抱行为的太行山猕猴社会联属鹿鹤,王振龙,王白石,刘金栋,路纪琪

  10.川金丝猴食土行为的首次报道赵大鹏,MichaelA.Huffman,李保国

  11.神农架川金丝猴粪便和尿液中类固醇激素的检测范鹏来,陈浩春,姚辉,王振龙,杨敬元,向左甫

  12.《兽类学报》投稿须知

  1.高蛋白食物和繁殖对布氏田鼠能量摄入和产热的影响娄美芳,张学英,付荣恕,王德华

  2.禁食和重喂食对大绒鼠体重、产热和血清瘦素的影响高文荣,朱万龙,曹能,孟丽华,王政昆,余婷婷,沐远,郑佳,章迪

  3.鼩鼹亚科(Talpidae:Uropsilinae)一新种刘洋,刘少英,孙治宇,郭鹏,范振鑫,RobertW.Murphy

  4.澳门翼手类物种多样性调查黄继展,谭梁静,杨剑,陈毅,刘奇,沈琪琦,徐敏贞,邓耀民,张礼标

  5.荒漠景观破碎化条件下啮齿动物群落beta多样性变化特征张晓东,武晓东,付和平,查木哈,韩艳静

  6.不同发情阶段雄性鹅喉羚的时间分配特征夏参军,杨维康,徐文轩,徐峰,DavidBlank

  7.济源太行山区鼠类对三种林木种子的扩散和贮藏王冲,张义锋,王振龙,乔王铁,路纪琪

  8.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的建立与生物学特性郝明超,刘犇,樊江峰,陈鹏,张华,王明亮,高旭东,余四九

  9.根田鼠粪便皮质酮的检测效能何慧,曹伊凡,陈黎林,堵守杨,聂绪恒,边疆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umukexuelw/3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