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口村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至今仍实施集体劳作的一个村子,被外界称为是珠三角唯一的“人民公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崖口村形成了“一村两制”的模式。所谓一村两制,即包括处于核心地位的集体制度,实施按劳分配,以及为了保障集体经济的运转而利用的外围市场机制。其中3000亩水稻田是集体制度的核心体现,实行工分制以及自由择业制,而外围市场机制主要指将开垦出来的滩涂出租出去,利用市场化的经营方式来收取租金收入。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崖口村一直维持着外界眼中的低效的“人民公社”制度,通过开垦大量土地并将之出租出去,以此来反哺集体经济,达到“扶助弱者”的理念。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模型对崖口村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长远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集体经济,崖口村,SWOT分析,主成分分析法
一、基本情况
其集体收入主要应用于两大方面:一是对常年亏本生产队进行补贴,以维持集体经济的运行,贯彻“保护弱者,共同富裕”的理念;二是面向全体村民,主要包括租金分红、社会养老保险的购买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
崖口村在这数十年间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迅速走向了致富的道路,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随着最近几年来村民个体理性的提高,逐渐倾向于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集体非理性的发生,具体表现为越来越多村民想通过一次性卖地获得高额度的利益。崖口村的集体道路是否能够坚持下去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其未来何去何从也引起了众多学者深思与探索。
二、崖口村集体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
1.1丰富的资源保证了集体经济的正常运行
目前崖口村总共拥有四万多亩的土地,除山林果木、宅基地、道路和河涌外,可耕可种的有三万多亩,其中这三万多亩土地中又包括3000亩基本农田和两万多亩滩涂。相比之下,崖口村周边甚至放眼全国,绝大多数农村都是面临着“人多地少”的困境,基本不存在着这么好的发展优势。
同时,崖口村作为“广东省最美乡村之一”,旅游资源丰富且优质。其拥有着广东省唯一现存的生产队,集体劳作的情景在全国范围也可以说是极少见的。其次,崖口村临海,有着一片百年红树林,还有气势恢宏的五佰罗汉庙及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崖口飘色,这些景观每年都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到此观看。
1.2集体经济的发展带来规模效应
崖口村土地统一由村委会管理、分配,这种做法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能带来更多的收益,产生规模效应。目前崖口村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普及率已达到100%,再加上土地的大规模耕作,稻谷总产量逐年提高,生产成本下降,效益提高。
2.劣势
2.1崖口村的生产队难改集体经济中“搭便车”的固有陋习
工分制[工分制亦称“劳动日制”,以劳动工分作为计量劳动和分配个人消费品尺度的制度。目前在崖口村所有农活由社员集体完成,社员的收入也根据他们所获得的“工分”计算,崖口大队的“工分制”没有制定每一项农活的明确工分定额,但基本上是根据当天出工的人数平均计算社员的工分,最终将工分折算成人民币。]的记分标准太低,缺乏完善的监督制度,容易放任成员坐享其成、搭便车的行为。“多干少干,干得好坏都无所谓”这样的想法在生产队成员中并不少见。若不能很好解决这种情况,在集体中容易出现成员之间的信任危机,阻碍集体共同感的构建,从而影响整个集体经济的运行。
2.2不重视人才使得崖口村很难长远发展
崖口村人更多地是依靠经验从事,很少有接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性人才,大多数村民认为专业知识未必比得上经验,并没有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崖口村的这种人才观念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经验是万能的,二是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仅局限于农业生产。这两个误区严重阻碍其长远发展。
风险意识过于强烈使得发展模式单一
詹姆斯·C·斯科特在其著作《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中提出:生存取向的农民遵从着“安全第一”原则,他们宁可避免经济灾难而不是冒险地去最大限度地增加其收益,他们宁愿选择回报较低但较稳定的策略,而不是收益高但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的策略。
这一说法在崖口村村民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尽管众多村民都认识到水产养殖业的高收益,但由于害怕天灾或者担心自己技术有限会导致过大的损失而不敢承包滩涂。个人规避风险本无可厚非,但是从集体以及长远的角度来看,应转变发展观念,而不是一直维持着现存这种单一的发展模式。
3.机会
3.1崖口村可借助翠亨新区的建设开发实现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
翠亨新区主体区域为中山市南朗镇,准备将南朗镇打造成一个国际旅游小镇。崖口村大可搭乘政策的“顺风车”,借助中山市政府对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相关政策的发布,发挥其靠山面海的地理优势以及大量围垦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3.2港珠澳大桥的完工将给崖口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崖口村正好位于在建的港珠澳大桥大“A”字交通的节点位置附近,可以预想到,伴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完工,港珠澳互相往来游客将大幅度增加,崖口村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将成为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直接受益区,土地将大幅度升值,游客以及投资将增加,将极大地推动崖口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4.威胁
4.1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崖口村集体经济易受市场经济的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不良风气开始在崖口村滋生。赌博现象在崖口村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据了解,2008年卖地过后,部分村民热衷赌博,严重的甚至倾家荡产。大部分人倾向于将钱用于建房、购车,较少用于投资、储蓄。可见,大部分村民都满足于当前的享乐,很少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其次,崖口村土地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卖地能一次性取得较大的资金收入,从2008年卖地之后,村民更加期待下一次的卖地。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已经渐渐影响整个村子。4.2国家政策的变动使得崖口村以集体的名义决定土地的用途失去了法理基础
2002年《农村土地承包法》[其中第五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第三十六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转包费、租金、转让费等,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流转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的颁布意味着每一个崖口村村民都具有承包集体土地并将它们出租出去的权利,更重要的是,出租所得归承包者个人即村民所有,崖口村村委会无权干涉。既然如此,村民就有法律基础来反对村委会利用集体土地的租金来补贴3000亩水稻也就是集体经济的正常运行了,并且有权利要求村委会将集体土地量化,由有意愿的村民承包,承包所得归村民自己所有。
到今天为止,崖口村并没有因其特殊性而受到国家政策的特殊扶持,相反的,随着近几年来国家对土地制度的修改,崖口村以集体的名义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逐渐失去了法理基础,其支撑集体经济运转的经济基础——两万多亩滩涂地正在面临着再次被卖给外界的命运,若真有这么一天,崖口村集体经济的解体就不再只是猜测了。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模型下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本文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若干因素中选取每亩成本、耕地面积、每亩收入、劳动力平均工资、受教育程度、各级政府和村委会对集体经济的重视程度、经营管理这几大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以下是利用SAS软件得到的相关系数矩阵的两个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
表格1特征向量
根据表格1可以写出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得分:
PCR1=0.51x1-0.43x2+0.52x3+0.13x4+0.204x5-0.23x6+0.42x7
PCR2=0.28x1+0.19x2+0.12x3-0.33x4+0.58x5+0.54x6-0.13x7
PCR3=0.13x1+0.19x2+0.15x3+0.81x4+0.17x5+0.02x6-0.48x7
PCR4=0.11x1+0.54x2+0.45x3+0.05x4-0.57x5+0.31x6+0.28x7
对于第一主成分而言,这几个变量所占比重均在0.3以上,说明这四个指标起主要作用,即可以把第一主成分看成是由每亩成本、耕地面积、每亩收入、经营管理所刻画的反映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同理,第二主成分由村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政府和村委会对集体经济的重视程度所刻画的反映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第三主成分由劳动力的平均工资和经营管理所刻画的反映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第四主成分由耕地面积、每亩收入、村民受教育程度所刻画的反映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
3.原因的分析
第一、二主成分所占的比重最大,所以,第一、二主成分是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分,以下对这两大主成分进行简要的分析:
3.1第一主成分的主要因子:耕地面积、每亩成本、每亩收入、经营管理
每个生产队各自的耕地面积有所差别,从数据可以看出,负责面积较大的生产队,总收入一般较高,其中规模效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成本就相应地降低,收入也相应有所提高。
降低每亩成本,提高每亩收入,从而提高整个集体经济的效益,保障每一个集体成员的利益,除了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之外,完善经营管理制度,解决集体行动中存在的“搭便车”等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3.2第二主成分的主要因子:受教育程度、政府和村委会对集体经济的重视程度
目前,文化水平较高的村民都不愿留在本村务农,从事该村水稻生产的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村民,这些村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很难满足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
此外,40多年来,崖口村能够坚持集体经济的发展,领导集团的意志和理念是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思考与建议
1.坚持集体经济的底线不放松,维持现有的土地产权结构
崖口村应坚持集体经济的底线不放松,维持相对模糊的土地产权结构不变。尽管崖口村集体经济确实存在着效率不高的事实,但是这些年来其以效率为代价换取来的却是社会的稳定,解决了目前困扰了中国大多数农村存在的比如养老、就业、环境等诸多问题。一旦将产权量化到人,伴随着村民个体意识的提高,集体经济的解体几乎可以预见。“一个低个人化(产权模糊)的农地制度安排相比于一个高度个人化的农地制度安排更有利于农户的社会保障[郭亮.集体所有制的主体为什么是“模糊”的?——中山崖口:一个特殊村庄存在的一般意义[J].开放时代.2011,(7)]。”
2.挖掘自身特色以及积极融入市场经济大潮,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2.1.以旅游业为主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崖口村应深度挖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首先,可发展加入“人民公社”要素的特色观光农业,比如对外开放集体劳作情形和“大锅饭”等公社活动体验;其次可以相应地发展其他服务业,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和旅游相关的商业,比如销售旅游纪念品、利用其丰富的水产资源发展饮食业等,最后应借助翠亨新区、港珠澳大桥等机遇,利用自身品牌招商引资,解决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等问题,进一步促进崖口村第三产业的良性发展。
2.2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人才经济”
毫无疑问,若崖口村真想做到长远发展,实现产业的优化转型,人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引进外来人才,有利于学习外来先进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为崖口村的发展注入新鲜动力。但是目前崖口村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困境。为此制定一套引进人才的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崖口村首先应树立人才观念,认识到创新型人才在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其次,应构筑人才引进渠道,完善待遇、激励制度,科学引进、留住相关人才,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有条件甚至可以自己尝试培养人才;最后,要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宣扬集体意识,完善各项基本制度,打造“新崖口”
3.1巩固和加强集体认同感,同时兼顾村民个体合法权利
伴随着村民个体理性的逐渐提高,个人意识逐渐膨胀,崖口村的共同体意识正在逐渐减弱,如果崖口村想维持集体经济制度不变,巩固和加强集体认同感,进行意识形态的投资来规范集体行为是重中之重。崖口村应注重借助各种宣传教育以及活动来营造属于崖口村独有的意识文化氛围,加强组织成员之间的认同感。
同时,也应注重保护个体合法权利。在加强村庄集体认同感和保障村民个体权利之间需要保持一个平衡,既不能过于强调意识形态的统一而忽视村民话语权,步上人民公社的老路,也不能维持现状,对村民的价值约束几乎没有,动摇了集体经济的运行。一方面,思想教育活动应该加大力度进行,鼓励村民之间的互助行为,并对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奖励,加强村民认同感;另一方面,在重大事项的决策面前,应保障村民的知情权、投票权,兼顾好个体权利。
3.2制订规范性集体制度,完善监督制度和激励制度,保障集体长久稳定运行
目前崖口村主要需要建立和完善两种互相辅助的制度来规范集体行动,一是监督制度,二是选择性激励制度。
首先是监督制度。这里的监督对象不仅仅只局限于村干部,还应包括集体经济成员。对村管理层的监督主要包括财务上的监督和对村干部绩效的监督,村委会应定期公开集体财务状况和将村民对村干部的民主评价作为干部考核的标准之一,不合格干部轻则批评、减少福利等,重则劝退,以此来防止腐败和公权的滥用、不作为等。对集体成员行为的监督主要包括其是否具有“搭便车”损害集体利益行为,一旦发现相关“搭便车”行为,应采取措施制止。
其次是选择性激励制度。制度经济学的代表者曼瑟尔·奥尔森在其著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提及,为了达到共同的集体目的,选择性激励是一种有效的措施。这种选择性既包括对促进集体发展、增加集体利益行为的奖励,也包括对“搭便车”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的惩罚。
至于具体的激励措施,则可细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方式。首先是物质奖励,对于监督对象的积极行为,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从集体收入中给予积极者一定的经济奖励。其次就是精神奖励了,相比之下,精神奖励价值更大,其花费的成本更低,更具有宣传教育性和持久性,因为对积极维护集体利益的成员的公开表扬、荣誉授予等,既可很大地满足被表扬者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也可借助该机会鼓励集体成员积极维护集体利益以争取得到同样的精神激励,营造一种共同维护集体利益的氛围。
紧接着是惩罚。一个行之有效的惩罚制度实施的前提在于全体集体成员达成某种共识,并自愿以部分个人权利为代价来赋予某一权力机构具有惩罚违反集体规范的成员的公权力,以此来维护集体利益。首先,崖口村应征询集体意见,通过民主程序比如少数服从多数来科学制订惩罚规则,使其具有公信力;其次,对于“搭便车”等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具体惩罚方式也可分为两种,一是利用道德力量,采取劝告、警告、公开批评等方式,具体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二是利用强制性力量,比如减少个人福利甚至让其退出集体等方式,借助威慑性力量来强制成员遵守集体规则。当然,这两种力量可以综合运用。
五、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崖口村低效的集体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越来越多,无论是内部村民个体理性的不断提高所造成的集体非理性,还是外部市场经济不良影响的侵蚀,这些都阻碍着崖口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崖口村目前所拥有的发展优势以及未来机遇也是明显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若是能够积极融入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改变发展观念,完善集体制度,把握机遇,实现产业升级,加强集体认同感,在发展中共进退,一个“新崖口”的出现或许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曹正汉,罗必良.一套低效率制度为什么能够长期生存下来——广东省中山市崖口村公社体制个案[J].经济学家.2003,(06)
[2]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郭亮.集体所有制的主体为什么是“模糊”的?——中山崖口:一个特殊村庄存在的一般意义[J].开放时代.2011,(07)
[4]王习明.理念与制度:农地制度变化的机理——2000年以来崖口村公社体制变革研究[J].开放时代.2011,(05)
[5]沈湘平.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及其解答[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02)
①工分制亦称“劳动日制”,以劳动工分作为计量劳动和分配个人消费品尺度的制度。目前在崖口村所有农活由社员集体完成,社员的收入也根据他们所获得的“工分”计算,崖口大队的“工分制”没有制定每一项农活的明确工分定额,但基本上是根据当天出工的人数平均计算社员的工分,最终将工分折算成人民币。
②其中第五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第三十六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转包费、租金、转让费等,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流转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
③郭亮.集体所有制的主体为什么是“模糊”的?——中山崖口:一个特殊村庄存在的一般意义[J].开放时代.2011,(7)
下一篇:现代渔业信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