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畜牧科学论文

农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4-02-10 16:19:08更新时间:2014-02-10 16:26:21 1

  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牲畜生长的特点是“夏肥秋壮,冬乏春死亡”,冬春乏弱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青藏高原冬春多大风、气候严寒、缺少足够的草料导致牲畜体质过度瘦弱,难以渡过缺草季节而致死。此外,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和饲养管理的原始落后更是加剧了这一局面。合理利用草原,大力种草,贮备充足的草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是解决牦牛冬春乏弱死亡的有效途径。

  摘要:对高原牦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高原牦牛,饲养管理,技术

  1草原利用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利用草原,实行以草定畜,力争草畜平衡。因地制宜地建立饲草生产基地,种植青稞、燕麦等优质饲草料,一般7~9头牦牛种植667/m2草地。

  2牦牛棚圈建设

  合理设计牛棚圈建设,解决牦牛冷季保暖的问题。修建暖棚要做到坐北朝南,避风向阳,保暖御寒,经济实用。

  3合理放牧

  放牧育肥是牦牛产区的传统育肥方式,特点是肥育期长,增重低,但不花费精料,成本低廉,相对效益高。放牧育肥100~180d,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在牧地休息,日放牧时间在12h以上。放牧时控制牛群,减少游走时间,放牧距离不超过4km。选择牧草好及水、草相连的草场,让牛吃饱饮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将不同性别、强弱的牛组群育肥,根据增重情况,在进入冷季前及时出栏。

  3.1冬春放牧

  冬春季节放牧要晚出牧、早归牧,充分利用中午暖和时间放牧,并在午后饮水。晴天放阴山及山坡,适当远牧。风雪天气近牧,在避风的洼地或山湾放牧。牛群在早晨及空腹时禁止饮水,随时注意天气变化,防止剧烈降温及暴风雪袭击。春末妊娠母牛将陆续产犊,因此不宜远牧和爬高山,放牧时注意控制牛群行进速度,使牛少跑而多食草。

  3.2暖季放牧

  暖季放牧的主要任务是搞好配种及抓膘、增产增效,使肉用牛在入冬前出栏,并为其他牛越冬渡春打好基础。进入暖季后,牦牛群要早出冬春草场,转入夏秋草场及边远草场放牧,放牧时做到早出晚归,延长放牧时间,让牛多采食牧草,并注意补饲食盐,每头月补饲量1.0~1.5kg。及时轮换草场,避免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4加强饲养管理

  4.1冷季补饲

  按照牛群情况制定冷季科学补饲方案,贮备充足的饲草饲。补饲越早的牛落膘越迟,在进入冬春草场的1个月后就应开始少量补饲。采取对膘情差的牛多补,冷天多补,暴风雪天日夜补饲的原则,并注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添加剂的应用。

  4.2适时出栏

  合理增加出栏头数。秋末是牦牛增重的高峰时期,应将膘情好的犍牛及时出栏。根据冬春草场的实际情况及饲草料的贮备情况,在确保基本繁殖母牛、种公牛及后备牛存栏头数的前提下,对老、弱、病、残和失去繁殖生产能力的牛进行及时育肥出售或处理。

  4.3犊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一般为自然哺乳,为使犊牛生长发育好,须根据牧场的产草量、犊牛的采食量及其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对母牦牛的挤乳量进行相应的调控。犊牦牛在出生2周后即可少量采食牧草,3月龄左右可大量采食牧草,此时应加大牧草采食量或对初选的公犊进行必要的早期补饲,供给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犊牦牛哺乳至6月龄(即进入冬季)后应及时断奶,以保证母牦牛体质和发情配种,并做好犊牦牛断奶后的饲养管理和补饲。

  4.4种公牦牛的饲养管理

  牦牛为自然交配,在配种季节公牦牛体力消耗大,在配种结束时往往体弱膘差,因此,应每天或隔日进行补饲,喂给含蛋白质丰富的精料或青干草料,缺乏精料时可喂给奶渣(干酪)、脱脂乳和乳清等。在非配种时期与母牦牛分群放牧,或与阉牦牛、育肥牛组群,在远离母牦牛的牧场放牧,使种公牦牛具有良好的种用体况和较强的配种能力。

  4.5防疫保健

  牦牛因其生长环境与其他家畜有所不同,疫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对其进行防疫保健仍十分重要。预防重点应放在防疫注射及体内外寄生虫的驱除方面,特别是对炭疽和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疫。防疫时间为每年5~6月份或结合剪拔毛时进行。对胃肠道寄生虫的驱治一般选用安全、广谱、高效、低残留、经济的驱虫药物,在2~3月份全面投药驱治,10月至翌年1月进行二次投药,仔畜要及时投药驱治。首选驱虫药物为阿苯达咪唑片剂、虫克星片剂针剂等药物。对牛皮蝇的防治一般选用倍硫磷在臀部肌肉注射,驱治时间为每年的10~11月份,连续预防5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umukexuelw/30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