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鑫
浙江中展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鉴于现阶段建筑工程建设之中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容易出现裂缝问题的情况,本文将着重分析超长混凝土结构及其裂缝的形成因素,进而探讨如何预防和控制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城市之中所建设的大型建筑工程不断增多,相应的超长混凝土结构形式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因混凝土建设面积大,加之环境、外部荷载、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工程超长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裂缝现象。对此,业界人士应当予以高度重视,着重分析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根本原因,进而采取可行性较高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尽可能的规避混凝土结构裂缝,为建成高质量的建筑工程奠定基础。
一、超长混凝土结构及其裂缝的形成因素
超长混凝土结构是指结构单元长度超过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所规定的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结构。在近些年我国建筑领域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某些建筑工程建设之中并没有运用伸缩缝等永久性缝,相应的超长混凝土结构得以产生。
而总结建筑工程建设经验,确定超长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裂缝现象。经过进一步分析,确定能够诱发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发生的因素有:1)荷载引起的裂缝。也就是在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外荷载过大,那么荷载应力将直接作用在混凝土结构上,并且超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最终导致混凝土裂缝。2)变形引起的裂缝[1]。也就是在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因混凝土内外温度差较大使温度应力产生,并且作用在混凝土结构上,在超出混凝土抗拉强度情况下混凝土会出现裂缝现象。另外,混凝土在凝结硬化后,还可能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干度等,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二、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及控制措施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能够引起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因素较多,所以在建筑工程建设之中,施工人员应当加强对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现象的预防及控制。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并总结自身工作经验,提出的建议是:
(一)选择优质的混凝土材料
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值,提高混凝土材料本身的抗裂能力对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的控制有直接的作用。基于此,在预防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之际,应当注意选择优质的混凝土材料。也就是根据相关文件及施工要求来展开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并反复进行多次,从而得到最有的混凝土配合比,以此为准来配置混凝土,相应的混凝土收缩性有所降低[2]。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混凝土配置=之中,掺加适当量的各种纤维,以此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相应的混凝土裂缝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二)选择适合的施工工艺
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之中,如若所选择的施工工艺并不是非常适合,那么混凝土结构可能受到外部荷载的作用,进而出现裂缝现象。所以,在预防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现象发生之际,应当要求施工人员慎重选择施工工艺。也就是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当对模板进行清洁处理,尽量避免模板内部存在杂物,与此同时对钢筋规格、数量、质量等方面予以核实,尽量避免存在缺陷的或=规格不适合的钢筋应用到混凝土结构施工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阶梯式推进浇筑设备,连续不间断的进行浇筑,尽量避免冷缝出现;混凝土振捣施工之中,应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来进行振捣作业,期间移动间距是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且振捣上一层的时候插入下一层5cm左右,以此来消除上下层之间的接缝;对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拉毛收光处理,应该在振捣密实后运用长刮尺进行,待两三个小时后用铁滚筒反复碾压,避免裂缝现象发生[3]。
(三)设置后浇带与加强带
建筑工程建设之中设置后浇带的目的是防止混凝土结构受温度或者收缩应力的影响而产生裂缝。当然,要想使后浇带充分发挥作用,应当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及施工要求,在基本地板等相应的位置预留施工缝,之后利用适合的构件加以处理,将结构连成整体。而加强带的设置则能够防止混凝土结构开裂。具体的做法是在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留一段砼浇筑时间来进行带内砼浇筑,使其与结构整体无缝,并且能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防护,避免其出现裂缝。
结束语:
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确定建筑工程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外部荷载等,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相应的混凝土结构的坚固性、耐用性及可靠性有所降低。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在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之中应做好裂缝现象的预防及控制工作,如选择优质的混凝土材料、选择适合的施工工艺等,为提高建筑工程超长混凝土结构质量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邢卫忠,李笑庆,赵齐英.浅谈怎样防止超长结构混凝土裂缝[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0(2):150-151.
[2]陈水球.论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裂缝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5(7):103,105.
[3]孙亚洲,蒋守高.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及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1):1298..
作者简介:
陈安鑫(1988.02-),男,汉族,浙江磐安人,专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长期从事土木建筑施工。
上一篇:对公路工程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原因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