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刑事法杂志 》(月刊)创刊于1990年,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唯一的刑事法领域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坚持以学术为重,以研究刑事法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为己任,突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栏目设置:专
《 刑法论丛 》由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主办,目前为内部刊物,本刊秉承业已形成的学术风格,其所收录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期刑法学界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括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国际刑法学、犯罪学和刑事政策等学
本刊是由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审核,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季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341247/Z,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15101。本刊系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是安徽省政法系统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
小额诉讼制度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后来被更多的国家所接受这一制度,小额诉讼制度也渐渐成为司法救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于2012年8月31日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正案,这个法律法规中第162条规定基层人民所派出的法庭和基层人民法院的
期待可能性,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上也被称为无期待可能性、期待不可能性,是期待合法行为之可能性的简称,指在行为当时可以期待行为人能够作出合法行为的可能性。 论文摘要:期待可能性是大陆法系刑法学比较重要的理论之一,其符合刑法的谦抑主义、充满人性的
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扩大了刑事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的范围,刑事案件二审开庭率是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二审案件公正审理和透明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刑事二审案件开庭审理范围的改革,是对刑事二审程序的重大完善,以回应司法
通过对国内外司法史的了解,刑讯逼供曾经一度以一种残酷的形式但却合法的方式来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刑讯逼供是严重侵犯人权和人类尊严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当时人得合法权益,并且严重败坏了司法形象,同
杂志简介 《比较法研究》 (双月刊)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比较法研究所编辑出版,创刊于1987年1月(季刊),1993年起公开出版发行。主管单位是教育部。逢单月月末出版。16开本,正文160个页码。本刊是对比较法的综合性基础研究,即对当代主要法系、法律制度
《 中国刑事法杂志 》设有专论、刑法理论、个罪研究、诉讼理论、检察理论、调查报告、犯罪预防、案例分析、港澳台刑事法制、国外刑事法制等栏目。这些栏目全面反映我国刑事法领域各个学科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提供国外刑事法律研究的重要成果以及
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是法律监督,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公正的任务,其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是其应有之义,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机关。职务犯罪预防部门作为检察机关内设的综合业务部门,承担着职务犯罪的案前、案中和案后预防职责。案
伤害行为作为对人身权利的侵害,自人类社会伊始,就被认为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把故意伤害行为入罪,并规定在刑法条文当中,表明了国家对这种行为的否定性评价以及对人身权利的保护。然而,好的立法初衷并不必然代表着良性的立法结果,有时,恰恰适得其反。
自1764年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尼亚在其《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首倡废除死刑以来,死刑原本稳固的地位开始动
出狱人的社会保护是指国家为了帮助离开监狱重返社会的人员顺利适应社会生活,避免他们重蹈犯罪的覆辙而对出狱人所采取的各种保护性措施。古典报应主义刑罚理论认为,刑法的目的在于谴责犯罪,惩罚犯罪者,通过刑罚使其受到痛苦,为犯罪行为付出相当的代价。
我国《刑法》中规定了非监禁刑,但是受重刑主义的思想和长期以来的严打政策,使得非监禁刑备受冷落,并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司法实践中也很少使用,关于非监禁刑的研究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因此对非监禁刑进行理论研究,深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非监禁刑制
刑法论文投稿期刊推荐 《法制与社会》 (旬刊)杂志由云南省法学会主办,云南省司法厅主管,是一本集科学性、思想性、理论性为一体的综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 期刊网 全文收录期刊。国内刊
先行行为是指相对于危险状态出现后的不作为行为而言的,即指行为人在不作为行为引起损害结果发生之前,已经实施了某种危险行为,而这种危险行为侵害了某种合法权益。在我国刑法中不作为犯分为真正不作为犯(即纯正不作为犯)和不真正不作为犯(即不纯正不作
毒品犯罪是社会危害性极为严重的犯罪,国家一直对毒品犯罪采取严厉打击力度,但毒品犯罪仍呈高发姿态,同时未成年人毒品犯罪保持一定案发比例。笔者以瑞安市人民法院近几年审理未成年人毒品案件的现状为切入点,对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的特点、成因与对策作一些
刑法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作为刑法发展史上两种最重要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理论内容和较完善的推理逻辑,虽持迥然不同的见解,但都对各国刑法理论的发展创设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两学派争议的焦点在于刑法上关于犯罪的规定与司法上关于犯罪的认定,是应以行为
本文总共归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从国家具体管理职能的工作人员的心理上剖析和认识职务犯罪的动机,认清了职务犯罪人员的一些基本犯罪动机;第二部分从职务犯罪的对策角度,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原则,其主要思想在于适度威慑部分中,提出法律惩罚职务犯罪要
在财产犯罪中,许多重大问题一直困扰着全世界的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在该些问题上,由于各国立法的不一致性以及各国法律体系内法律用语的模糊性,导致了在该类问题的处理上不可避免的保留了各国司法实践中本土化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