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基础的教育。在小学,我们接受到的不仅仅是基本知识,还有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体育教育在小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体育老师的职业素养要高。本文是一篇有关体育方面的
小学教育论文,主要论述了庆阳市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卫生知识普及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下面是文章正文,以供大家参考和下载。
摘 要:从中小学开始,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卫生知识,能够促进青少年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保证体育锻炼的安全。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能够对中小学生将来的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对甘肃庆阳市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卫生知识普及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运动卫生知识
现代科学证明,要使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须使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疾病的预防和体育锻炼相结合,忽略了任何方面,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要渗透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教育,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掌握一些卫生保健知识,避免体育锻炼的方法不当,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克服体育锻炼的盲目性,使体育锻炼科学化、合理化和高效化,达到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的目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体育锻炼不仅是他们的完成各科学习的重要身体素质保证,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提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段提高中小学生的卫生保健知识,对于他们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不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也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体育运动卫生知识的重要性和作用
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作为一名中学生,只有掌握体育锻炼的一般生理卫生知识,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起到健身强体、提高学习效率、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的作用。
(一)培养运动兴趣,有助于学生养成体育运动习惯
在从事体育锻炼前,应首先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是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
了解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了体育锻炼对于将来的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端正了对于体育运动的态度,就会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培养热爱、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1]
体育锻炼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于体育锻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体育活动爱好者就是由于不重视锻炼前的准备活动而导致各种运动受伤,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而且影响锻炼兴趣,对体育活动产生畏惧感。相反,做好运动卫生知识的普及工作,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则可以让学生体会运动的快乐,增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二)避免运动伤害,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由于运动卫生知识的缺乏,而导致的运动伤害,在中小学乃至大学学生当中极为普遍。运动伤害不仅影响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而且会对身体健康带来消极影响。
体育运动卫生知识可以帮助选择活动项目。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除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项目外,还要考虑体育锻炼者自身的条件。青少年活泼好动,可以选择一些强度较大、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羽毛球、武术、爬山、游泳、健美操等;对于个别患有疾病学生的康复性体育活动,则应根据其身体状况选择锻炼项目,并且应在体育教师、医生或运动
医学工作者的指导下进行。同时,锻炼者还应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确定体育锻炼项目,如冬季可进行长跑、足球、滑冰等运动,夏季可进行游泳、篮球、排球等活动。总之,运动项目可多样化,选择的运动项目要对整体机能产生良好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来说,应该掌握一至二种,甚至三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体育运动卫生知识可帮助中小学生确定运动强度。为增强体质而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而不是为了创造运动成绩,它不同于运动员的训练,所以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不宜过大。[2]体育锻炼中控制运动强度最简单的办法是测定体育锻炼时的脉搏。虽然不同年龄和机能状况的人在体育锻炼时的最佳脉搏有所不同,但对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体育锻炼时的脉搏控制在140次/分左右较为合适。由于体育锻炼时运动强度相对较小,因而运动的持续时间则应相对较长。每天至少应在一小时以上。对于刚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一开始锻炼的时间宜短不宜长,以后随身体机能的适应,锻炼时间可逐渐加长。
体育运动卫生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体育运动主要作用:首先,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内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增高,使肌肉的粘滞性下降,提高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速度,增强肌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减少由于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运动伤害。其次,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之一为生理惰性较大,即当活动开始,肌肉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时,内脏器官并不能立即进入"最佳"活动状态。在正式开始体育锻炼前进行适当 的准备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使内脏器官的活动一开始就达到较高水平。另外,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还可以减轻开始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不舒服感。
二、庆阳市中小学体育运动卫生知识普及中存在的问题
庆阳市目前有中小学1500所左右,就其中位于市区的20多所(包括特殊教育学校和中专学校)中小学来看,在体育卫生知识普及方面尚存在严重的问题,若从全市范围内来看,这一问题将更为突出。
(一) 观念落后,对于体育运动知识普及不重视
1.对于体育课重要性认识不清
由于九年义务教学政策已经在庆阳市范围内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落实,所以小学生没有毕业升学考试的压力,但是由于不同学校间文化课的评比压力,学校领导对于体育课的重要性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对于体育课的认识就是“做游戏”,或者是“课外活动”。初中和高中分别受到中考和高考的影响,体育课则更不受重视。[3]
表4 庆阳市中、小学周课外活动的次数调查一览表(%)
|
4次或4
次以上 |
3次 |
2次 |
1次 |
不参加 |
中学 |
0 |
8.17 |
19.33 |
58.12 |
14.38 |
小学 |
0 |
13.48 |
49.62 |
32.19 |
4.17 |
2.对于体育运动卫生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经过对于位于市区内的10所中小学的调查发现,目前全市的体育教学基本都是户外体育活动和体育场馆的活动为主,体育卫生知识的普及几乎是一片空白。由于缺乏体育运动卫生知识,学生课外自由活动过程中一般都不注意自己运动的安全性和健康危害性。例如空腹晨练,饭后打篮球等。
(二) 缺乏体育卫生知识普及的环境与条件
1. 专业人才缺乏
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要培养的素质的认识出现 了多元化的趋势。这是因为他们的学历结构参差不齐,他们的学历结构为大专占53.85%(含中专进修),中专占28.46%,本科占17.69%(含大专进修)。这说明他们的整体学历偏低。在有些边远的农村学校,尤其是小学有的体育课形同虚设,有的是(一把哨子,两个球)放羊式的教学。加之体育 教育工作繁重,不受重视,许多体育教师早退,转行,这又导致了一部分体育教师资源的流失,从而造成体育教师缺乏竞争意识,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不够。[4]
2. 文化课负担重,开展体育运动卫生知识普及工作时间难以保障
虽然在全国范围内针对中小学生的减负工作已经推行好多年了,目前,受到学校间评比和校内的不合理绩效考核制度以及升学压力的影响,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丝毫没有减轻。下午放学时,在小学门口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的书包已经从肩背包变成了轮式拖拉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学习体育运动卫生知识只能疲于应对,缺乏热情和兴趣了。
3. 体育课程内容缺乏卫生知识
根据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小学的体育卫生常识课程每学年计划为:一、二年级均为5学时,三、四年级均为6学时,五、六年级均为8学时,这里还包括体育方面基础知识的课程。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的课时,初中部分相当于每周3学时,高中部分相当与每周2学时。而在卫生保健教育实数与实施方面,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均为12—14学时,这里还包含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可见,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总课除去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大约只有18学时。
目前庆阳全市的体育课,基本上都是以户外活动为主的内容,基本上不涉及体育卫生知识。以全市当前的情况为基础,经过测算,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体育卫生知识课总共不到7课时,远远低于国家的要求,也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若是以农村的体育教学来看,体育运动卫生知识课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三、庆阳市中小学普及体育运动卫生知识的策略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做好体育运动卫生知识普及工作,从长远来看,将是针对学生将来的体育锻炼和职业生涯发展意义重大。
(一)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各学校进行严格的管理
卫生保健教育是全面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应尽义务。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全日制中小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要求下属各级职能部门或亲自检查各个中小学所安排的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科书、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学设施条件等方面,特别是卫生保健知识课的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以及体育教师所掌握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程度更要进行认真的考核,要由面到点、有表及里的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必要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二)学校要加强体育卫生保健教育
当前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是,采用行政干预来促进健康达到预定的效果。建议对学校体育、卫生保健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成立学校健康组织,制定规章制度领导负责,由教育职能部门进行检查与评估,不仅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层次,也要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关于体育卫生保健教育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以适应将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和健康教育的要求;同时,学校应认真重视对学生的卫生保健方面的教育,由领导到教师,各级加强,做到以提高和普及学生的健康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降低学生的常见病的患病率和各种危险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等六个方面为卫生保健教育的基本目标,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各方面着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体育教师在理论课中的卫生保健教育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各个方面的了解都比较模糊,因此,体育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以下几方面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
1.人体生理知识
应让学生初步认识人体各系统的简单结构和功能,提高对自身的认识。
2.食物和营养
应让学生懂得要食用丰富的食物,不能偏食、厌食、以及偏食厌食的坏处。
3.常见病的防治
应让学生知道哪些为传染病,以及传染病的传染方法和预防的一些基本知识。
4.安全教育
主要让学生注意交通安全教育,游戏的安全教育,安全使用电器,重视意外事故的防范以及简易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5.青春期卫生教育
主要针对学生在青春期的身体发育等方面的教育,以及对吸烟、吸毒等不良行为习惯的教育。
6.青春期的性教育和心理教育
特别是高中生,在男女生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早恋行为的教育,让他们建立正确的交往意识。
7.实践课中常见现象的讲解
主要是肌肉痉挛、肌肉酸痛、“极点”和第二次呼吸以及关节损伤等几种现象,主要让学生掌握这几种现象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8.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主要让学生掌握原则有:(1)坚持经常锻炼;(2)循序渐进;(3)全面锻炼;(4)要有准备活动和放松;(5)运动和休息互相交替;(6)区别情况,分别对待。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讲解,主要让学生重视在实践课中要加强体育卫生保健教育。
(四)体育教师在实践课中要加强体育卫生保健教育
体育教师在实践课中,除了在上课时按照必要的上课程序来加强学生的卫生保健知识外,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中方法来加强。
1. 集结合常见现象,抓住时机讲解
例如,进行长跑教学时,结合长跑当中长出现的“极点”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极点”的出现和如何掌握克服“极点”的方法。再如,在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时,有些学生认为没必要,这时,应向学生阐明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适当举例指出不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会造成的损伤,在夏季体育教学中,应及时向学生传授预防中暑的常识,传授科学的饮水方法,加强游泳的安全教育等卫生保健知识,这样做都能收到好的效果。
2. 结合教材,加强卫生保健教育
在教学中,如果多设些疑问,可适当补充学生的卫生保健知识,如:根据教材内容,可提出“跳绳有什么好处”、“练长跑有什么好处”、“赛跑到终点为什么不能马上停下来”、“游泳对人体有什么好处”等问题,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并掌握一些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3. 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体质、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向,对于“尖子生”和体弱多病的学生,应帮他们各设计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和锻炼计划,这样,才能恰倒好处的进行教学。
参考
文献
[1]杨文轩,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12(3).
[2]王进选,张海峰,王凤阳. 运动健身与自由基研究现状和进展,中国临床康复[J].2005,(12).
[3]赵雄.甘肃省庆阳市中小学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2).
[4]赵雄.甘肃省庆阳市中小学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2).
作者简介:田宝泉,男,甘肃庆城人,主要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方面的研究。
小学教育论文投稿优秀期刊推荐
《体育科研》(双月刊)是由上海市体育局主管、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上海体育科学学会协办的中文类体育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栏目包括 专题研究、专家评析、综述与进展、研究与调查、技术与方法、信息与动态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aoxuejiaoyulw/52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