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既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反过来又是人们分析善恶的尺度、评价是非的标准。公民道德培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 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道德培养的最佳期。要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习惯,也要使他们能区分善与恶、光荣与耻辱、诚实与虚伪等。如果错过教育培养的 重要阶段,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甚至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摘要]公民道德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培养的关键期是小学教育阶段。在小学阶段公民道德培养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环境潜移默化法,树立权利意识法,重点时机培养法,爱国主义教育法,网络教育法,人际关系法;学校教育中的岗位服务法,课堂教育法,宣传引导法,创设情境法;家庭影响中的榜样启迪模仿法,劳动体验法。要想发挥这些方法的最好效果,还必须建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关键词]公民道德,培养,方法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去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最有效、最迅速地进行公民道德培养?笔者于2004年4月和7月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3所小学的600余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测验和访谈测验。
一、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公民道德培养方法的探索
(一)自然环境
环境潜移默化法。小学生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很强,教师和家长要抓住小学生本身具有的这一优点,对他们进行深化教育。问卷结果显示,39.6%的小学生认识到环境和生态问题应该引起人类的注意。43.8%的小学生表示要从自身做起。针对学生已达到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上的认识程度,应采取:
(1)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育。例如,表演短剧《请关注大自然》。让小学生扮演森林中遭受伤害的动植物,并自编台词。让他们知道大自然的痛苦心声。(2)随时进行口头教育。(3)在学校或社区的宣传橱窗内设置环保专栏。(4)维护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5)开展“绿色环保周”活动。(6)带领小学生走出大门,用城市已遭破坏的环境和美好的环境教育他们。(7)买一棵小树苗,和孩子一起种上,定期带孩子去照顾它,让孩子和小树苗一起长大。(8)经常带孩子到动物园,看到可爱的小动物,孩子会萌发怜爱之心。(9)多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曝光破坏环境的人与事。(10)每一个人都要保护环境,加大管理力度,尽量不要让小学生看到破坏环境的丑恶现象。(11)组织环保和拯救大自然的志愿活动,吸引小学生参加。
(二)社会环境
1.树立权利意识法。长期以来,社会各方面对孩子的责任与义务的教育太过成功,大大忽视了对权利意识的培养。访谈结果显示,29.1%的小学生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不会要求退换。问卷结果显示,平均有78.6%的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选择牺牲自己,取悦他人。为了弥补对权利教育的缺陷,追求权利和义务协调发展,应采取:(1)老师和家长利用媒体和周围发生的事情教育小学生。(2)生活中,大人以身作则,积极维护自我权利。(3)社会上的各因素各尽其职,激起小学生的权利意识。
2.重点时机培养法。各种重要的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例如“五一”、“十二”;民间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纪念日。问卷结果显示,在节日或自己的生日时,只有少数小学生愿意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大部分小学生只是在家里和父母过。建议老师和家长要带领小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社会的相关部门也要多为小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以增加他们对国家、对家乡、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3.爱国主义教育法。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问卷结果显示,80.1%的小学生对2002年中国足球出线怀有积极的态度,无论怎样,他们都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以此良好状态为基础,应采取:
(1)老师和家长要经常带小学生参观历史革命纪念馆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2)利用“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开展活动。(3)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育。例如,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小学生说说祖国好在哪里。(4)学校宣传橱窗内设置“祖国好”专栏,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向小学生展示祖国的壮丽与秀美。(5)进行国旗、国徽、国歌的教育。(6)利用新近发生的国际大事教育小学生。
4.网络教育法。小学生很愿意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问卷结果显示,77.7%的小学生会进入网上道德论坛,也有12.4%的小学生只会关注,不会参与。仅有4.9%的小学生完全不感兴趣。
在网络上,小学生完全可以敞开心扉。这样,他们的有关公民道德的问题就便于解决。学校要有自己的电脑室、要定期让小学生上网、要有专门的老师经营论坛,并清理非法网站。老师和家长要鼓励小学生参与进去。
5.人际关系法。帮助、教育小学生处理好同学、师生、亲子、邻里关系。问卷结果显示,晾在外面的衣服被邻居弄脏,只有24.3%的小学生会去与邻居说理,化解此事。其他的选项,或争吵,或自己洗干净,或报复,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具体培养方法如下:
(1)同学关系。1)在同学问出现矛盾时,老师正确对待,及时协调。2)平日里,大人讲述团结友爱的道理。3)老师之间、家长之间和睦相处。4)从小培养活泼、友善、合作等性格。5)家长注意孩子的细节问题。(2)师生关系、亲子关系。1)对小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向。2)不责骂,不让孩子望而生畏。3)亲近小学生,与他们沟通。4)露出点本领,让他们因为佩服而喜欢你。(3)邻里关系。在生活中邻里之间要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助。这样,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下成长,在人与人的友好交往中,他们会悟出许多道理,自己也会变得体贴、亲切、文明。
二、学校教育对于小学生公民道德的培养
1.岗位服务法。要让小学生通过辛勤的劳动得到锻炼,体会做人做事的喜悦和艰辛,加强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也能变得爱家爱校。小学生很愿意为他人服务,并且对担任班级干部等职位非常有兴趣。问卷结果显示,77.7%的小学生愿意参加班干部竞选。基于他们本身具有的这一优点,应采取:
学校和老师多为小学生提供机会。让每个人都体验一下什么是付出,也就是让每个人都体验到回报的喜悦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并给予鼓励和表扬,或者进行“爱岗敬业”评比,促使小学生干得更好。另外,由学校小岗位联想到家庭小岗位和社会小岗位。在家务事上,父母可以和孩子轮流值班。在孩子值班的这一天,家里的一些事情就放手让孩子打点,例如早餐、家务活等。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给予帮助、指导和鼓励。
2.课堂教育法,即利用《品德和社会课》。课本要加入真实的人物、事情、照片和数据。问卷结果显示,52%的小学生喜欢有真实情境的课本。10%左右的人喜欢有彩色插图的。另外有20%多的小学生希望留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越精致的、越真实的、越有创新意识的课本,越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
3.宣传引导法。向小学生宣传法律、健康和保健知识。问卷结果显示,42.1%的小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所了解。针对他们这几方面的知识欠缺,应采取:
(1)老师口头讲述并演练。(2)在学校宣传橱窗内设置专题,介绍相关知识。(3)搞“活动周”,进行相关知识竞赛。(4)请公安或医生做校外辅导员,定期到学校做报告。另外,家庭和社会要辅助学校:1)家长要善于抓住教育机会。在相关案例出现时,及时提醒孩子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2)和孩子一起看有关节目,并耐心讲解。3)媒体开设栏目,宣传相关知识,并详细分析、讲解道理。4)设立免费咨询机构。
4.创设情境法。小学生不太懂得自强,缺乏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问卷结果显示,58.2%的小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通知他人去处理,仅有20.9%的小学生要自己解决。鉴于此不良状态,应采取:
(1)家长和老师有意识地为小学生创设克服困难的情境,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表扬和鼓励,这可以增强小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2)在小学生做一件事情之前,老师或者家长要提醒他们,做完以后会有怎样的好处与收益,增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3)老师或家长抓住小学生生活的细节,及时教育。(4)通过具体的事例,加以教育。
三、家庭影响对于小学生公民道德的培养
1.榜样启迪模仿法。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家长要从自我做起,用行动去告诉孩子做人的准则和规范是什么。问卷结果显示,63.3%的家长在遇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会去和别人耐心说理。
2.劳动体验法。小学生很爱劳动,家长要注意培养他们爱劳动的习惯,并引导他们在劳动中学习到相应的道理。问卷结果显示,88.3%的小学生愿意帮助父母做家务劳动。在如此好的教育基础上,应采取:
(1)家长要舍得让孩子干活,有选择地让孩子干家务活。让他们学会劳动,并且体验劳动是多么辛苦。(2)带孩子去参加社会上的公益活动。(3)在生活中,耐心地讲有关劳动的道理。配合学校教育学生爱劳动,做个好孩子;或以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回家或在校园内劳动,让家长老师评分,加大他们的劳动热情。
四、公民道德培养方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根据问卷的难易程度和所选学生的代表性,笔者在3~5年级随机抽取学生,进行问卷测试。问卷结果显示,年级不同测试出来的情况也有所不同。为了能够使小学生的公民道德水平达到一个好的效果,应针对不同年级区别对待:
1.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对大自然的关心、热爱之情和环保意识增强了;小学生更愿意在竞选活动中展示自己了;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强了;小学生更愿意到网上道德论坛中发表自己的想法了。好好地抓住这个机会,小学阶段的公民道德水平将会取得很大的成效。
2.小学生对于健康与保健、法律知识的了解以及坚持性品质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和提高得十分缓慢。
这说明在相应的方法上施加的力度相当不够。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仔细琢磨培养的方法,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实施力度,弥补小学生这些方面的不足。
3.随着年级的升高,愿意利用节日和生日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的小学生有大幅度增长,由16.2%上升到44.3%。虽然数字仍然没有过半,但是只要加强教育,我们要在活动中培养公民道德水平的目的不难达到。
4.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自强品质有所下降,虽然只降了2.5个百分点,但是这确实是广大教育者们的失败。
当然,不同年级、不同地区小学生的公民道德都有其不同的培养方法。如果想使这些方法都发挥到最好的效果,那么必须构建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正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一样,小学生置身其中,必然能捕到“肥美的猎物”。而实践具有直接、根本等特点,小学生容易从中学到东西,并且牢牢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