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项目管理论文

试论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发布时间:2011-04-29 09:03:30更新时间:2011-04-29 09:05:33 1

试论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李有生
摘要:建设方做好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控制好建设工程的成本。工程造价管理应该采取全过程、多方位的动态模式,并贯穿于项目实施的事前、事中、事后阶段。其工作重点是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期间的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管理,结算审核等方面,下面结合多年实践对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工程造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 控制与管理 建设工程
1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招投标及紧随其后的合同签订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有两个控制目标:确定合理的合同价,严密的合同条款保证投资计划得以稳妥实现。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体现在3个方面:获得竞争性投标报价、有效评价最合理报价、签订合同预先控制造价变更。清单计价模式从这3个方面给造价控制赋予新的工作内容和侧重点。首先,工程量清单成为投标报价的统一基础,使获得竞争性投标报价得到明显可比的有力保证;合理低价中标的评标方式使评选的中标价更为经济和可控;合同条款注重风险的合理分摊,注重对价格调整、设计变更、工程签证、违约索赔等方面的约定,更注重对造价的动态控制。
做好工程量清单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⑴注重招标文件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工作。
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投标单位进行投标和公平竞争的基础。因此工程量清单必须格式规范、规则统一、计量标准、内容完整。编制工程量清单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编制依据充分可行;②清单说明言简意赅;③项目特征描述清晰。
工程量清单中的计算错误将给建设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通常情况下,投标方会利用带错的工程量清单采取不平衡报价方法,即在保持总报价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工程量可能变少的项目单价,提高工程量可能变大的项目单价。待取得中标资格承担施工任务后,再通过按实际工程量结算的约定,获取超额利润。可见招标文件的编制是招标投标的核心,而工程量清单则是招标文件的关键。
⑵重视询标工作,合理低价中标。
开标之后、定标之前,建设方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部门的监督下,通过对投标人询标,提供招投标双方消除疑义、澄清问题的机会。排除可能存在的非实质性、虚假性以及明显低于成本的不合理报价,避免错报、漏报。为确定合理的中标价及合同价打下良好基础提供先决条件。
⑶综合评审,合理定标
在评标中,审查投标单位报价应该做到总报价和单项报价的综合评审。总报价符合要求并不能说明单项报价也符合要求,总报价最低并不能说明单项报价也是最低。应做到单价和相应工程数量的综合评审,工程数量大的单价要重点分析,还要做到单价与工作内容、施工方案、技术工艺的综合评审,从而选择合适的中标单位。
总之,在招投标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项工作,保证招标工作顺利进行,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水平上。
2 合同阶段对工程造价有效控制与管理措施
2.1 慎重签订工程合同
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中,由于工程量统一,使得已经明文约定的合同条款成为报价人选择投标报价策略的重要因素。单价合同的清单工程量为预计量值,清单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的差别,很大程度地带来合同双方的主要利益风险。对建设方而言,慎重提出合同条款有利于取得竞争性报价,也可合理分担或减少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因此,工程合同要经过严格把关和审批,在使用标准合同文本时,对工程承包范围、工程价款确定及调整方式、质量、工期的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都应在合同的专用条款中明确约定。
2.2 关于合同条款的约定
在编制合同条款时,应注重有关风险和责任的约定,将建设方的项目管理目标融入到合同内容中,做到责任明确、风险量化、客观公正地维护建设方的利益。主要重视以下几类条款:
⑴程序性条款:目的在于规范工程价款结算依据的形成,预防不必要的纠纷。程序性条款贯穿于合同行为始终。编写时注意明确具体步骤,约定时间期限。
⑵有关工程计量条款。注重计算方法的约定,严格确定计量内容,加强隐蔽工程计量的约定。计量方法一般按工程部位和工程特性确定,以便于核定工程量、便于计算工程价款为原则。
⑶有关工程价格的条款,特别是可调价款生效的前提条件。
2.3 签订合同的注意事项
在招投标过程中形成的补遗、修改、书面答疑、询标纪要、各种协议等均应作为合同文件的组成部份。特别注意作为付款和结算依据的工程量价格清单,应当根据评标阶段作出的修正稿重新整理、审定。
总之,有关合同价格调整的条款必须有明确细化的内容,尽量减少模棱两可带有争议性的条款出现,为以后工程变更结算拟定方向性、可操作性强的条款,从而避免因合同因素造成工程造价的超支和失控。
3 建设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措施
在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是伴随项目建设始终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工程造价的控制重点。因此,重视和搞好这项工作是建设方在实施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方法,主要措施如下:
3.1 严格合同管理,把好工程数量签认关
严把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和工程数量签认关,堵塞各种漏洞,通过合同管理实现投资控制目标。
在制定了严谨,完善的工程合同的基础上,有效避免可能增加投资的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和索赔事项,为施工过程控制造价打下良好基础。加强工程合同管理,严格控制造价变更。无论是合同内施工项目还是另行增加的工程内容,都要坚持按合同约定**,通过合同管理控制调整加价。
严格工程数量签认程序,制定《工程数量签认实施细则》。坚持所有的工程数量签认均按《细则》规定的程序**,保证工程数量签认及时、严密,拨付工程进度款项的计算数据详实可靠。
3.2 加强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是建设方的重要管理工作内容,应该从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上做到事前严格控制,事中有效控制,事后完善控制。除制定和执行《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管理办法》,在项目实施阶段应做好以下工作:
⑴评审产生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优化设计完成施工图纸,认真控制建设规模、科学确定设计标准。在项目实施阶段,严格执行《管理办法》规定的操作程序和职责权限范围,杜绝提高标准、增加费用的设计变更。
⑵为提高投资效益,建设方应结合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调动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方的积极性。通过挖掘潜力、优化设计,可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如某住宅小区的建筑面积为55877m2,原挖孔桩基础的方案因考虑不周,桩基费用分摊到建筑面积上,每平方米接近200元。设计优化后,增加了桩顶的筏板厚度,减少了挖孔桩的长度和数量,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分摊的桩基费用还不到100元,一增一减节约了投资约400万元。
⑶严格控制工程签证。合同约定的正常施工状况以外,实际发生的工作内容和人材机数量、费用,由责任部门和管理人员在权限范围内据实计量、认真复核、及时填报工程签证。造价管理部门依据程序合法、手续完备、评审过关的生效前提,再按合同约定列入审核范围。
⑷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必须内容具体和计量准确,编号报审,建设方还要及时存留备查。
3.3正确处理工程质量、造价、工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设方在项目实施阶段的目标就是力求质量好、造价低、工期短。而这3大目标又是一个相互制约、互为影响的统一体,其中任何一个目标的变化,都势必引起另外两个目标的变化,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和制约。质量、造价、工期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处于最佳状况,即质量既好、造价又低、工期还短的A号区域,其面积比值是不高的。强调项目的好质量和低造价,就可能需要增加工期,图示为B+A号区域;要做到造价低和工期短,质量的份量就要受一定影响,图示为C+A号区域;提高质量标准和赶工期,造价方面就要适当增加,图示为D+A号区域。

图1 项目建设的目标系统
3.4降低资金运行成本
严格管理工程造价、合理调度资金使用、有效降低资金成本、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及时提供月、季、年的工程款拨付计划。财务部门结合资金往来状况,综合考虑、编制合理的资金投入计划,在保证项目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减少资金积压和银行贷款,有效控制资金成本。
4结算审核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4.1 以合同约定为核心的结算审核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为约束双方履行义务和享受权利而订立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工程结算时,涉及的结算依据资料虽多,但首先必须严格遵守工程合同,以合同约定为核心进行结算审核。首先审核可确定因素的资料即合同的内容、承包形式、计价方式、结算编制原则、价差调整办法等。做到心中有数,思想清晰,正确区分竣工结算资料依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保证竣工结算审核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其次对工程项目中的不确定因素,即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的审核应按合同约定和要求,确定其有效性和合法性。判断设计变更是否在合同约定的范围之外,工程签证的内容与合同约定是否重复,等等。,以此保证竣工结算的审核质量。
4.2 对量、价、费的全面审核
⑴工程量审核。工程数量的正确与否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环节。应依据合同约定,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工程签证或实物,结合相关规则计算复核。
⑵价格审核。在确定工程数量的基础上,按照合同约定的计价方式,查询、复核投标报价、中标价或材料、定额等单价。
⑶费用审查。审核计费程序和费率计取是否符合文件规定或合同约定,计取基数是否正确、有关费用是否按相关规定进行调整。
5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集技术、经济、管理、法规等知识技能相结合的重要工作。工程造价管理应该采取全过程、多方位的动态模式,并贯穿于项目实施的事前、事中、事后阶段。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可以规避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杜绝浪费,有效控制建设成本。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angmuguanlilw/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