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和谐管理
王玮 王坊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邮编300450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邮编253009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和谐管理思想内涵,然后总结分析了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特定问题,结合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特点,综合分析了当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应用和谐管理理论,加强人性化管理,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和谐的主题下积极推进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程项目;和谐管理;管理体制
一、和谐管理的思想发展概述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环境、管理要素以及参与其中的人所呈现出的多变性、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给传统管理理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席酉民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借鉴系统理论对和谐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在经济社会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大部分负效应是由于系统运行机制造成的。这种不协调主要表现为缺乏一种充分发挥系统成员及子系统创造性的机制,亦即系统缺乏完善和激励的内部动力和机制,从而导致系统结构失调,缺乏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认为管理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成文的制度规则,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运作这一套成文规则的人的素质和人际关系,取决于组织所处的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基于对经济社会系统结构、特征、运行机制的全面分析,提出的和谐管理理论为:某一组织为了达到决策目标,在变动的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的分辨,以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其中和谐主题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在人与物要素的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组织问题,是基于“此时、此地、此行业下的和谐主题”的辨析和应对。和谐管理强调的是“围绕主题的和谐思路”,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组织管理方式,完全不同于单纯强调系统整体特性的“全要素”协同思想。
和谐管理的思想内涵是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对能科学安排的内容尽可能科学设计,对无法实现科学设计的则通过营造一种氛围,使得每一个人都有能动性、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而且创造一个大家能够发挥作用的平台,并使之与科学设计部分相融合,从而使组织能够自主地根据环境的变化来适应和调节。
和谐管理致力于在发挥科学管理基本原理进行理性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中国传统“和”的思想,发掘和培育组织内在的和谐机制,从而使组织成为在环境诱导下具有自组织功能、自适应能力、自主演化的实体,能够充分地应对复杂环境下组织管理中的不确定性。
二、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1.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进程
工程项目管理作为现代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1982年起进入我国,1988年在我国建设领域进行应用试点,1993年正式推广。水利工程建设方面随后逐步推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给水利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也使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吸收和创新项目管理新模式,初步形成了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三项制度”为主的水利项目管理体制,使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从理论到实践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建立起了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模式。
2004年以来,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又呈现出新的形式,特别是新型业主组织建设形式“代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工程总承包制”。2006年我国又颁布了新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为推进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水利工程建设也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2.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1)水利施工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作为水利行业建筑市场主体之一的水利施工企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目前有一些企业进行了改制,但数量不多,改制不彻底,大部分企业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模式。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还比较严重。体制死、机制僵、管理方法单一,严重制约了水利施工企业的发展。
(2)项目经理队伍结构和素质不适应客观要求
首先是项目经理数量偏少。就某省来说,目前一、二级水利水电施工企业91个,要求项目经理940名,实际中具有水利水电一、二级项目经理资质的总人数1230名。虽然从数量上看人数超出了最低要求,但是考虑到各企业项目经理的分布不均及实际在岗的情况,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是比较短缺的。其次是项目经理结构不合理,存在着“四多一老”(即低资质多,年龄偏大多,初级职称多,低学历多,知识老化)现象。项目经理队伍结构和素质不适应经济社会及项目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制约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3)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
现在的建筑业市场,一方面是由于僧多粥少而导致竞争特别激烈,另一方面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建筑市场中的失信现象比较严重。市场的“双面效应”(即市场的规范面和不规范面同时存在)给项目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从项目发包人角度来说,地区垄断、行业垄断与保护及压价承包、拖欠工程款、要求承包方“带资承包”现象比较严重。同时有的发包人为了省事、减少风险,将应该由其承担的责任交由承包商。业主的不规范运作给施工企业带来很多困难和风险。
(4)施工环境复杂,工程项目管理难度增大
水利工程一般占地多,施工环境开放,涉及面广,部门利益、当地利益等利益相关者成了工程施工环境的重要因素,甚至决定工程的成败。如征地拆迁问题,有关部门及地方关系的协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增加了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难度。
(5)对项目经理的任用注重专业知识,忽视能力和经历
对项目经理的任用只注重专业知识,不注重领导能力和实践经验,也是目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项目经理除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经历和社会经验。
三、应用和谐管理理念提高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针对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应重视组织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和谐,用和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来弥补制度不完善甚至失灵的缺陷,促进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1.在和谐管理下的工程项目管理应具备的特征
一是以共享型组织结构、共享型价值观等为主要特征的项目组织环境;二是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关系;三是和谐的管理方法,即注重人性化管理,注重协调与沟通,注重规范制度的人性化等;四是辩证观和系统观,就是在制定政策、处理问题时,既要考虑自身的利益,又要考虑到对方的利益,从而寻找一条能够“平衡”各种矛盾的非零和博弈的共同发展之路,达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共赢”。
2.水利工程项目应用和谐管理的切入点
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和谐管理理论,其理论和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切入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和谐管理意识,树立和谐管理理念
在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同时,强化以双赢、共享及人性化管理为特征的和谐管理理念,重视和谐的组织建设,力争使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有所突破。
(2)加强项目经理队伍建设,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水利工程规模大、结构复杂、施工条件差,对管理者提出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为了应对复杂的项目管理环境,应选择精于管理、善于协调、有一定业务知识的管理型人才。因此同时要加强项目经理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3)加强水利工程项目沟通管理
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开放,利益相关者多,面临的对外沟通与协调任务重。受我国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剧烈调整的影响,项目管理面临着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给项目沟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是目前处理项目管理中各种矛盾、应对项目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创建和谐项目管理的最重要的手段。
(4)重视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
我国的项目管理理论是从西方引进的,面对我国的社会环境本身就有适应和创新的问题。为了创建和谐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要大力倡导理念创新。首先要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改善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环境;其次要进行以“和则”为主的管理“软件”的创新,创造和谐的项目组织环境;再就是要进行管理制度等“硬件”的创新,使管理制度更具人性化和可操作性,使和谐管理理念贯穿于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
参考文献:
[1]席酉民等.和谐管理理论案例及应用[M].西安:西安交大出版社,2006.
[2]丛培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培训讲座[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 0326-2006)[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戴大双.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席酉民等.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原理的新发展[J].管理学报,2005(1).
[7]曹九岗等.应用和谐管理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平[J],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207.12..
上一篇: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