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项目管理论文

论建设工程测量的施工控制

发布时间:2011-02-26 11:56:07更新时间:2011-02-26 11:56:07 1

【摘要】利用全站仪来完成工程测量工作有着准确、简捷的优势,其较高的观测精度被广泛的认可于工程实际中,适合施工过程中工程测量的基本要求,集施工放样控制、导线测量控制等测量功能于一体,是测绘、施工等方面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测量仪器。
  【关键词】建设工程测量施工全站仪优势使用
  【正文】工程测量是保证工程施工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手段之一,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工程测量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务必做好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根据工程施工中的实践,全站仪的普及和测量精度的提高,使得全站仪测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进一步推广全站仪测量精准度、减少测量工作量、提高测量效率等问题也就有着探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建设施工过程中工程测量的基本要求
  1.1仪器设备的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观测点的要求。在具体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测量要求是比较严格的,通过仪器设备来完成测量是施工的基本要求,在仪器的选择上,要重视测量的精准度,精准度高的仪器能够更为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同的情况下的沉降、高度、防水等多种情况。例如:深基坑沉降测量中,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一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OS级)。另外,在选择仪器设备时要考虑环境及温差变化的影响,考虑在施工过程中的方便性,要保证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最精致的测量。
  1.2观测时间的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测量的准确就要抓住建构筑物的观测时间,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也就失去了观测的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准确的观测能够保证找到测量的规律。观测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先要设立一定的测量方案,然后再按照方案中的规定进行有规律的周期观测。
  1.3测量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通过测量准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的情况,测量的点要设计在最能反映建筑工程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一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在设计测量点时,都会在建筑物图纸上明确出来。
  2.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的优势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这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全站仪广泛应用于变形监测、高层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领域。全站仪与光学经纬仪比较,有着明显的优势,全站仪采用的是电子经纬仪,可以将光学度盘换为光电扫描度盘,将人工光学测微读数代之以自动记录和显示读数,使测角操作简单化,且可避免读数误差的产生。例如:无合作目标型全站仪能够在无反射棱镜的条件下,对一般的目标直接测距。因此,对不便安置反射棱镜的目标进行测量,无合作目标型全站仪具有明显优势。如徕卡TCR系列全站仪,无合作目标距离测程可达200m,可广泛用于施工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量等。全站仪的储存、计算、自动记录功能,以及数据通讯功能,很多程度上提高了测量的自动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以及用户的特殊要求与其它工业技术的应用,全站仪出现出现了带内存、防水型、防爆型、电脑型等更为先进的产品。例如:世界上最高精度的全站仪的测角精度在一方向标准偏差0.52左右,测距精度1mm+1ppm。ATR功能还可以做到无需照明都可以工作。
  3.如何采用全站仪来完成建设工程测量的施工控制
  3.1施工放样控制
  全站仪在施工放样的技术处理上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全站仪可以进行三维立体式的放样施工控制。在建立后视角的基础上,建立x、y、z的三维立体放样,对于施工过程的精准度控制达到最佳。其操作程序一般包括:图纸采集放样模式———输入站点坐标———输入后视角坐标———输入观测点———实施放样。例如:在航道、道路等工程的施工放样测量中,测量数据计算复杂繁琐,工作量大。根据多年来的施工放样测量经验和程序型计算器卡西欧fx-4800p结合全站仪的测量技术,编制出直线段快捷测量方法和圆曲线段卡西欧fx-4800p计算器程序设计,该程序结构简洁、易学易用、功能完善,尤其适用于地形复杂、险峻的施工现场的计算工作。另外,在具体的施工放样时应注意:在一点放样完毕后应进行放样点坐标测量工作,测出x、y、z与放样点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应做到步步校核。另外,在整个放样结束后,需再测一次其他导线点的x、y、z坐标,比较所测数据,以保证仪器在放样中没有错误。
  3.2较远的建筑工程的测量控制
  所谓后方交会测量方法主要是在观测测量出两个以上测量点之后,根据已知的坐标来利用全站仪测量出未知点与已知点的水平距离。这种测量方法适用于较远的建筑施工测量。其操作程序一般包括:采集已知的相邻站点数据----输入已知点----全站仪自动计算-----测量出坐标------自动保存。另外,在具体的测量过程时应注意:较远的建筑工程测量要通过多个测站点坐标计算而得,要获得较为精准的坐标数据就必须确定至少两个水平角,一个距离或三个水平角,否则就会显示“计算所需数据不足”的情况,这就会影响测量的快捷准确,有碍于测量数据的及时提供。同时,这样的测量方法有着一定的弊端,如果需要特别精准的数据,就不能采用这种测量方法。
  3.3全站仪在导线测量中的控制作用
  如下图左所示:设站点于O点,A点为后视点(或A点为高级导线点、OA为起始边),设置为站点,并输入站点坐标、瞄准后视点A、输入后视点坐标。确认后,这时方位α1角已经自动将计算结果存储于机器之中,转动仪器并瞄准B点。按下“坐标键”,即显示B点的测量坐标。然后以B点为站点后视O点,便可得下一点测量坐标。注意具体的方法同上一步相同。依次完成就可以找到导线的终点坐标。这样实测终点坐标与设计坐标就一个差值,即ΔX和ΔY。这样的测量方法满足了对导线测量的要求,保证了坐标平差,同时又减少了测量的复杂性,测量速度提快。(其中下图粗实线交点为点的实际位置,细实线交点为点的测量位置)
  4.结论
  总之,工程测量是整个建设质量控制的关键,工程测量不仅是工程建设的基础,而且是涉及工程质量,保证工程施工过程施工单位的测量方案是否合理,测量数据是否准确可靠的唯一指标。测量问题在施工中的任何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工程施工出现较大偏差,从而给上程带来巨大损失。目前,全站仪已经达到令人不可致信的角度和距离测量精度,既可人工操作也可自动操作,既可远距离遥控运行也可在机载应用程序控制下使用,可使用在精密工程测量、变形监测、几乎是无容许限差的机械引导控制等应用领域。利用全站仪来完成工程测量工作有着准确、简捷的优势,其较高的观测精度被广泛的认可于工程实际中。全站仪适合施工过程中工程测量的基本要求,集施工放样控制、导线测量控制等测量功能于一体,是测绘、施工等方面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测量仪器。
  【参考文献
  1.杨琳珩.基于全站仪和CASS的数字化地形图测制[J].科技资讯,2007,(28).
  2.马娟.全站仪数字测图设站错误的内业改正方法研究[J].职业,2007,(21).
  3.徕卡TS系列全站仪:精准于心,沟通有道[J].测绘工程,2009,(01)
  4.蔡晓江,张晓江.Win全站仪的历史与影响[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0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angmuguanlilw/4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