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项目管理论文

低碳经济趋势下的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经济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1-02-26 11:56:05更新时间:2022-03-09 15:48:34 1

  低碳经济趋势下的中国能源发展战略

  程爱华天津农学院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全世界新一轮经济转型——低碳经济正在兴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问题,为此,新时期中国制定的能源战略必须适应于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

  [关键词]低碳经济制约因素能源战略中国

  

  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1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中国作为第二大CO2排放国,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2009年提出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单位GDP能耗最高降低20%。但是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1.1国际强制减排压力

  虽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10年中暂时没有强制性减排的任务,但是这样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2020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长,CO2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有关国际能源机构已经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将在2010年左右超过美国。因此国际社会要求中国参与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承诺的压力与日俱增。

  1.2经济发展阶段制约

  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人口基数庞大,减少贫困、发展经济、满足就业、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仍然是中国面临的最大任务。研究表明,即便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中国也只能做到相对的低碳经济发展。如果GDP的增长速度按9%来计算,即使每年能源强度下降4%以上,到2010年,总的CO2排放还会比2005年增加20%以上。这意味着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持继增长。

  1.3研发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研发和创新的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这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最大挑战。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转让技术,但执行情况并不乐观。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落差。比如,在电力行业中,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高参数超临界基组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等,中国仍不太成熟;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方面,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氢能技术等,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1.4能源消费结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产煤大国之一,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煤炭是中国的最主要能源。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目前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0%以上。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能源要高得多,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CO2是天然气的近两倍,以煤炭主为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一的能源消费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2中国的能源战略取向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是今后世界各国能源战略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出于对中国能源安全的考虑,应首先明确中国能源战略的目标和任务取向。为此,“供给安全、环境友好、利用高效、经济可靠”应成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能源战略的目标取向,改革并最终建立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产业和能源管理体制应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任务。为了确保能源战略任务的实现,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系统部署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2.1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提高经济活动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是控制碳排放量的重要战略措施。从生态文明的角度看,更有效地利用每一度电、每一桶石油和每一方天然气比开采更多的煤、石油和天然气更加具有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中国一贯以节能作为能源领域的优先工作,今后仍须坚持节能优先的战略。只有不断提高节能水平,才能有利于能源供应安全、环境保护和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重目标的实现。

  2.2加大研发与投入,强化能源技术创新

  解决能源问题的决定性因素是技术创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应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中国应加大研究与开发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主要行业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与工程固碳技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能源装备制造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等。同时,应建立相对稳定的政府资金渠道,多渠道筹措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低碳经济的科技研发领域。

  2.3完善能源设施,加强国际合作

  完善能源基础设施的重点是加强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发展;建立国家大电网、重大能源基础设施的安全与危机防范应急机制和预警系统。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实现技术转让、推广,开展灵活务实的国际合作。先进能源技术最终要为解决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发挥作用,技术的传播和扩散非常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真正积极意义上的技术转让进展十分缓慢。因此,未来国际低碳经济的发展,非常有必要寻求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来推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

  2.4发展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大力积极发展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今后发展中国特色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第一,提高水电开发的规模和质量。我国水电资源丰富,应稳步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利用和推动建立促进水电清洁开发的机制,一方面要重视利用清洁能源发展机制,积极争取更多的中小水电项目在联合国注册成功,进一步提高碳减排交易收益;另一方面,要密切跟踪我国水火电同网同价等清洁能源补偿政策,努力提高水电开发的经济性。

  第二,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按照“加强沿海核电发展,科学规划内陆核电建设”的原则,大力提高核电装机规模;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核电技术体系,提高核电开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电网接入、电力输送和运行管理等因素,积极建设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关注研究高原风电。推进“金太阳”工程,发展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建设离网小型光伏电站,解决偏远无电地区供电问题。根据各地区能源结构特点,稳步推进生物质、潮汐、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因地制宜,适度发展。

  总之,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发达国家已经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新兴低碳技术研发,因此,中国需要从近期着手,结合中长期发展战略,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新形势下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以超常规的措施大规模发展和推广先进能源等低碳技术,为未来国家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维护国家的长远能源战略利益。

  参考文献

  [1]UKEnergyWhitePaper:Ourenergyfuture-creatingalowcarboneconomy,2003.

  [2]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9.

  [3]崔民选.2006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EB].中国低碳网,2008-4-22.

  [5]许倞.关于国家能源战略取向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6(7):29-32.

  [6]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79-87.

  [7]邢继俊,赵刚.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J].中国科技论坛,2007,(10):87-9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angmuguanlilw/4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