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项目管理论文

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成因与对策分析-职称论文发表网

发布时间:2011-02-26 11:56:05更新时间:2011-02-26 11:56:05 1


  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汪宇董长江苏庆国
  (济宁市公路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省济宁市272013)
  【摘要】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侵蚀造成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在工程实践中,永久性的水土保持措施都能够完成,而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重视不够,通常不会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导致水土流失量很大,若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成因,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水土流失成因对策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侵蚀造成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从广义上分析,水不仅是引起土壤侵蚀的营力,同时也是农业生产的资源要素。从农业生产角度分析,土壤侵蚀不仅造成土壤及其养分的流失,也造成土壤水分和水资源的流失。
  高速公路的工程建设主要使用机械化施工,需动用大量土石方,使原生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主要表现在工程对地表的开挖、移动大量土石方,使地表植被和土壤母质被破坏,表土层松动。在施工期间,在水力和风力作用下,易造成土壤侵蚀。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改变地形地貌、扰乱土壤结构、破坏植被,从而对生态环境及景观格局产生影响,导致水土流失。
  根据《水土保持法》的要求,开发建设项目必须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但在工程实践中,永久性的水土保持措施都能够完成,而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重视不够,通常不会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导致水土流失量很大,高达整个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量的70%以上,若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为此必须了解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成因,积极探寻防治水土流失的办法。
  一、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外应力的破坏大于地表土体抵抗力所造成的。其成因及发展规律复杂,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部分。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质、水文、土壤、气候、植被等。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成为水土流失客观的物质基础。人为因素是指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如滥砍乱伐森林,使植被遭受破坏;陡坡开荒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乱采乱挖,乱弃废土,使表土大面积裸露,等等,从而产生水土流失现象。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人为因素才是主导因素。
  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高填深挖、架桥梁修隧道等工程。开挖会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原有表土与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从而产生水土流失。在隧道及大挖方段施工过程中,由于隧道内挖方量大于填方量,多余的土石方因受地形和运输条件的限制,不便运往填方段,往往不得不进行弃渣处理。施工过程中和完工以后,对弃渣场、取土坑或施工作业面土石渣料处理不当也都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现象[1]。概括起来,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水力作用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新筑的路基或产生的渣土,因其结构疏松、孔隙度大,在雨滴的打击和水流的冲刷下产生水土流失。
  2.重力作用造成的水土流失。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线路开挖及土石方的开采,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使地表原有的土石结构平衡遭到破坏,在重力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坍落、滑坡等破坏现象,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3.水力和重力两者共同作用下的水土流失。在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完成后几年内,地表植被尚未完全恢复,使得施工区内地表裸露,加上长期的日晒风吹的作用,产生剥蚀等表土流失。
  二、防治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对策建议
  对于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防治应从设计阶段到工程竣工后都要充分重视。在工程建设阶段,应根据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积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1.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相邻地带的树木、绿地等植被,尽量减少对现状树木的破;施工结束后,对材料堆放场、施工便道等临时性设施破坏的植被应按绿化规定进行补种。对城市绿化,在施工范围内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临时占用绿地要报批并及时恢复,砍伐或迁移树木要报批,不得随意修剪树木,古树名木按要求要进行特殊保护。
  2.建设单位应对施工道路、桥梁等的设计,土石方挖填方案等进行周密论证,优选出水土流失少的方案,并需做好以下工作:
  (1)工程施工中要做好土石方平衡工作,开挖的土方应尽量作为施工场地平整回填之用,剩余
  弃土应妥善处理。
  (2)工程施工应分期分区进行,不要在选址区域全面铺开,以缩短单项工期。开挖裸露面要有防治措施,尽量缩短暴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
  (3)弃土的临时堆放场地中,若有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其周边应挖好排水沟,避免雨季时的水土流失。堆土的边坡要小,尽量压实,使其少占地且不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流失。
  (4)严格禁止施工场地外部径流流进工地,减少场内侵蚀径流在施工周围布置域外排水沟或撇水沟,场内外径流分开排放。
  (5)及时绿化、恢复植被,对不是工程需要必须改变地貌形态的场地,尽量减少对其扰动,在施工过程中还应采取及时种植草皮等措施恢复或提高裸露地面的植被覆盖率。路面开挖工程或弃土堆都应及时恢复植被或绿化。
  (6)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工人进行关于水土保持的教育,在6~9月的雨季减少施工,暴雨时不施工,减少水土流失量。
  3.建设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随时施工随时保护,减少施工面的裸露时间,对形成的裸露土地,平整土地后及时镇压,消除松软地表,然后尽快恢复林草植被。及时处理施工地的弃土、弃渣,对工地内产生的可利用的弃土、弃渣应适时夯实填埋,需外运的应及时外运,尽可能减少现场堆放时间。
  总之,高速公路在建设中如果能够采取以上一系列的措施,可使水土流失量大大减少,对高速公路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高速公路沿线,防治水土流失必须要结合工程沿线的具体地质、水文、气象资料,提前做好分析,推断可能存在的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水土流失所产生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加强防护措施,建设与防治并重,边开发边防治、以防治保开发,因地制宜,实行临时措施与永久措施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参考文献
  [1]关明仙,田会兴,贾旭.高等级公路水土流失防治方案[J].吉林交通科技,2004,(4):16—19.
  [2]谭建领.高速公路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0(1):21—2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angmuguanlilw/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