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张影华
(河北省水利工程局石家庄050021)
摘要: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三大基本原理,即PDCA循环原理、三阶段控制原理和三全控制原理。其中,PDCA循环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三全管理指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是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三阶段控制原理指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关键词:PDCA循环原理三全控制原理三阶段控制原理
1引言
为使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人员,更加系统地了解并运用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提高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创出更多优质的建设产品,将质量控制的三大基本原理予以叙述,共同学习提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回归、升华理论。
2质量控制的定义
根据《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质量术语的定义:“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所致力的一系列活动,包括作业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所以质量控制的致力点包含了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在工程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安装、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项目干系人均围绕着致力于满足业主要求的质量总目标而展开。
3质量控制基本原理
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目标和具体的条件下,运用三大基本原理进行控制,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系统过程。
3.1PDCA循环原理
计划P(Plan),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可以理解为各相关主体根据其任务目标和责任范围,确定质量控制的组织制度、工作程序、技术方法、业务流程、资源配置、检验试验要求、质量记录方式、不合格处理、管理措施等具体内容和做法的文件;另外还需对其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有效性、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按照规定的程序与权限审批执行。
实施D(Do)包含两个环节,即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工程作业技术活动。计划交底的目的在于使具体的作业者和管理者,明确计划的意图和要求,掌握标准,从而规范行为,全面执行计划的行动方案,步调一致地去努力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
检查C(Check)指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专检。各类检查都包含两大方面:一是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实际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不执行计划的原因。二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即产出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对此进行确认和评价。
处置A(Action)对于质量检查所发现的质量问题或质量不合格情况,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工程质量形成的受控状态。处理分纠偏和预防两个步骤。前者是采取应急措施,解决当前的质量问题;后者是信息反馈管理部门,反思问题症结或计划时的不周,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质量预防提供借鉴。
3.2三全控制原理
三全管理是来自于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同时包融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它指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应该是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
全面质量控制是指工程(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全面控制,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工作质量是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形成。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而言,全面质量控制还包括建设工程各参与主体的工程质量与工作质量的全面控制。如业主、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总包、材料设备供应商等,任何一方任何环节的怠慢疏忽或质量责任不到位,都会造成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
全过程质量控制是指根据工程质量的形成规律,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推进。ISO9000族标准强调质量管理的“过程方法”管理原则。按照建设程序,建设工程从项目建议书或建设构想提出,历经项目鉴别、选择、策划、可研、决策、立项、勘察、设计、发包、施工、验收、使用等各个有机联系的环节,构成了建设项目的总过程。其中每个环节又由诸多相互关联的活动构成相应的具体过程,因此,必须掌握识别过程和应用“过程方法”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主要的过程有:项目策划与决策过程;勘察设计过程;施工采购过程;施工组织与准备过程;检测设备控制与计量过程;施工生产的检验试验过程;工程质量的评定过程;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过程;工程回访维修服务过程。其中施工阶段的过程控制占的比重比较大,很重要。
全员参与控制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看,无论组织内部的管理者还是作业者,每个岗位都承担着相应的质量职能,一旦确定了质量方针目标,就应组织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实施质量方针的系统活动中去,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全员参与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3.3三阶段控制原理
三阶段控制原理就是通常所说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阶段控制构成了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
3.3.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尤其是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制定质量计划或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目前多数项目部采用了第二种计划方式,少数项目部并用前两种计划方式),且必须建立在切实可行,有效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基础上,作为一种行动方案进行施工部署。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尤其是一些资质较低的企业,在承建中小型的一般工程项目时,往往把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制曲解成“以包代管”的模式,忽略了技术及质量管理的系统控制,失去企业整体技术和管理经验对项目施工计划的指导和支撑作用,这将造成质量控制的先天性缺陷。
事前控制其内涵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强调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二是按质量计划进行质量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状态的控制。
3.3.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首先是对质量活动的行为约束,即对质量产生过程各项技术作业活动操作者,在相关制度的管理下的自我行为约束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技术能力,去完成预定质量目标的作业任务;其次是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来自他人的监督控制,这里包括来自企业内部管理者的检查检验和来自企业外部的工程监理和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监控等。
事中控制虽然包括自控和监控两大环节,但其关键还是增强质量意识,发挥操作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即坚持质量标准是根本的,监控或他人控制是必要的补充,没有前者或者用后者取代前者,都是不正确的。因此在企业组织的质量活动中,通过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来发挥操作者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以达到质量控制的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3.3.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从理论上分析,如果计划预控过程所制订的行动方案考虑得越周密,事中约束监控的能力越强越严格,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可能性越大,理想的状况就是希望做到各项作业活动“一次成功”、“一次交验合格率100%”。但客观上相当部分的建设工程不可能达到,因为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计划时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包括系统因素和偶然因素。因此当出现质量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超出允许偏差时,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保持质量受控状态。
以上三大环节,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实质上也就是PDCA循环原理具体化,并在每一次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达到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4结束语
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以上是从质量控制的三大基本原理讲起,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并加以运用,不断提高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拥有更广阔的竞争市场,并将质量漫画中简短的一句作为结束语——“千忙万忙,不抓质量就是瞎忙;千苦万苦,不抓质量就是心苦”。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angmuguanlilw/4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