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项目管理论文

桥梁施工的质量管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1-02-26 11:56:01更新时间:2021-05-10 11:30:58 1

  桥梁施工的质量管理分析

  赵恒

  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550004

  摘要:桥梁的施工质量是桥梁工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影响桥梁施工的因素,提出了对应的质量管理措施,对桥梁工程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桥梁施工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桥梁的建设越来越广泛,桥梁的结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质量意识、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水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优质的施工质量来源于施工过程中对各个环节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

  一、桥梁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1、质量意识。影响质量的因素中,人是首要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还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保证桥梁施工质量的关键是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特别是领导者的质量意识。但是目前某些施工单位的领导质量意识淡薄,重进度、轻质量,盲目追求工期;施工中工人对工程质量缺乏责任感,违犯操作规程,因此各种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2、结构参数。不论何种桥梁的施工控制,结构参数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结构参数是施工控制中结构施工模拟分析的基本资料,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实际桥梁结构参数总是会与设计参数存在一定的误差,施工中如何计入这些误差,使结构参数尽量接近桥梁的真实结构参数,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

  3、施工工艺。施工控制是为施工服务的,反过来,施工的好坏又直接影响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除要求施工工艺必须符合质量控制要求外,在施工控制中必须计入施工条件非理想化而带来的误差,使施工状态保持在控制之中。

  4、施工监测。监测是桥梁施工控制的最基本手段之一,是大桥顺利、成功修建的重要工序,也是为后期调控提供基础数据的重要手段,包括对应力、变形、温度以及建材力学指标的监测。

  5、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对桥梁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影响很大,其程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不同时刻对结构状态(应力、变形)进行量测,其结果是不同的,温度变化的影响必须考虑。

  二、桥梁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

  质量是桥梁工程的灵魂。由于质量问题而发生工程事故的例子屡见不鲜,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1、加强质量意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加强质量意识,在工程施工中必须建立新的质量观念。施工之前,加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学习,人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质量意识必须贯穿于建设过程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岗位。全面质量管理是确保桥梁施工质量的必要手段。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实行全员、全过程、全企业参与的质量管理,并综合运用经营造价、专业技术、数理统计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桥梁施工也日益复杂。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使施工难度不断加大,不能仅靠设备或者检验来把关,只有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管理、技术、材料和设备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控制,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桥梁施工质量才能得到长期、稳定的保证。

  2、统一招标,选择最优工程方案,进行科学施工

  统一招标避免了建筑材料质量难以统一的问题,同时有利于统一施工管理和统一技术标准,成本也大大降低。统一招标,为强强联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充分发挥投标企业的技术、人员、设备优势,密切设计、施工间的联系;增强了投标人的质量风险和责任意识,调动了他们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确保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的积极性,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不仅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且节省了工程投资费用。同时要进行科学的施工,这是施工质量保证的必要手段。第一、制定相应的质量措施。首先要严格技术工作程序,并且对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要求,要求施工人员按设计图纸施工。按操作规范操作,要求技术人员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认真做好工程技术质量交底工作,要求质量检验人员和管理人员严格按质量标准检查验收,每道工序进行完后首先进行自检,然后进行互检,质检员还要进行抽检。第二、明确质量要求和标准。要求各类人员必须做到原始记录与施工工艺一样。自检、互检和交叉检查的结果一样,从而保证施工质量目标的落实,要明确规定每项工程都要经检验合格,由施工者和检查者签字后才进入下一工序,同时要重视质检的各项记录,以便在出现质量事故时能够明确责任。

  3、健全监理机构,实施全过程监理

  健全监理机构,完善工作制度设立多级监理结构,配备不同层次的专业监理人员使监理工作从组织上做到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专业合理,高效统一。制定切实有效的《监理规划》,从总体出发,将项目投资、质量、进度控制统一起来,进而编制针对性和操作性的《专业监理实施细则》,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审批制度,完善内外监理工作流程,严格专业检查制度、工地例会制度等。实施全过程监理即工程监理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体现在《开工令》的审批过程中,如测量成果的复核,试验数据资料的审批,检查施工设备、人员到位情况等。而施工工序中的材料复检,以及标准配合比设计参数的现场调整,都体现了事前监理工作的必要。事中控制就施工阶段而言,是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是对工程项目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全面监控。包括《开工令》签发后所进行的全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另一方面,则需结合各种施工监理手段,如:旁站,巡视,抽查,工序控制,试验等等,在进行每道具体施工作业工序时,督促承包人规范施工,严格控制各项施工技术参数的落实,依据监理工作流程对相应施工质量进行的现场管理。对于巡视

  检查的情况应详细记录在监理日志上,以便查找,及时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做出综合评定。如对材料进场的旁站取样、对沉降检测数据的复核、对砼配合比的确定等。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承包人处理,使质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事后控制是指工程结束后的缺陷责任期,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缺陷与事故时的质量控制。在缺陷责任期通过检查施工方剩余工程计划,确定缺陷责任及修复方案,促使施工方依合同规定完成交工资料。而当施工中任何时刻出现施工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时,应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及时制止后续施工作业的进行,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并确定具体的补救方案。

  4、做好工程质量评价,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评价是整个桥梁工程质量最有力的保证,对于桥梁工程质量评价可以试用新的技术方法,如利用样本估计进行工程质量可靠性分析,用模糊数学对桥梁工程质量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可以降低工程质量评价时因人的主观因素所受的影响,弥补现行工程质量检验评价工作中分项、分部工程权重分配比较笼统的缺陷。质量管理要利用现代化技术,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与桥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享的信息资源可以为桥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充分的资料。将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技术运用于桥梁工程质量管理,对提高桥梁建设质量管理的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桥梁工程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借助相关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大力组织科技攻关,形成技术创新合力,才能顺利完成建设一流精品工程的神圣历史使命。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施工质量在工程进程中尤为重要,提高工程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中的长期战略任务,因此,我们在桥梁施工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确保高效、高质的完成工程。

  参考文献

  [1]钟明键,张新云.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研究[J].山西科技,2009,1

  [2]吴少坤.城市高架桥施工质量的控制探讨[J].科技前沿,2006,6

  [3]张小葵.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确保桥梁施工质量[J].中外公路,2002,1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angmuguanlilw/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