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质量的控制
徐丽
(广西玉林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从原材料质量控制、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并提出了相关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水泥;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水和温度稳定性、耐久性、抗冻性及与面层结合较好的特点,又加之其料源广泛,利于原材料与混合料的加工,机械摊铺操作也比较容易,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级公路路面底基层的修建。为了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满足设计和使用的要求,一定要加强对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原材料选择、混合料组成的设计以及施工质量的控制。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作为路面工程的物质基础,原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及基础。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细集料、矿粉。水泥的初凝和终凝时间是保证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控制时间的主要依据,因此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的和终凝时间6小时以上的低标号水泥。细及料主要是通过控制好石屑的掺加量以及颗粒组成来保证级配的连续性;粗集料质量控制指标一般是依据结构层性能决定的颗粒组成与碎石压碎值来确定出碎石强度及级配,碎石级配范围如表1所示。
表1 碎石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mm)
0.075 |
31.5 |
26.5 |
19 |
9.5 |
4.75 |
2.36 |
0.6 |
规范通过百分率(%)0-7 |
100 |
90-100 |
72-89 |
47-67 |
29-49 |
17-35 |
8-22 |
实际通过百分率(%)0 |
100 |
94.2 |
78.3 |
51.7 |
34.9 |
28.1 |
13.5 |
因此,为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就要加提前强确定和检查各类原材料的料源,要是材料保持均匀性和一致性。在使用的过程之中要按照规定的频率来抽样检验,及时清除出场不合格的材料。
二、混和料的配合比设计
要对实际工程应用的矿料的进行筛分试验,并分别测定矿料的相对密度,依据各种矿料的计算用量比和颗粒级配来调配出较为合理的级配曲线。因为水泥的剂量会对干缩性有一定的影响,该影响随着集料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当集料平均粒径变大时,水泥剂量对干缩性的影响就会减小;在类似的情况下,水泥稳定中粗粒土的收缩性要比细粒土的收缩性相对小的很多;随着水泥剂量的变少,对大多数土混合料来说,其收缩性也逐渐减小,并逐步达到最小值,但是随着水泥剂量的增加,收缩性固然会逐步的增大,可水泥剂量过大的话,同样会造成收缩裂缝;当混合料中的塑性细土含量过大的时候,采用水泥稳定就会很容易导致干缩裂缝的产生,并且会随着土含量的增大以及塑性指数的增大而出现明显的增加。因此,为了提高抗冲刷能力和减少水泥稳定碎石的收缩性,级配曲线可成较平顺圆滑的S曲线型,并使通过4.75mm筛孔的通过量控制在35%-395之间;使通过0.075mm筛孔的含量控制在2%左右,并且确保上粗下细,要求通过试验来掺加碱水剂或者是粉煤灰,力求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使用最少的水泥剂量,要小于6%。要依据不同机构层和设计强度的要求来确定水泥的用量,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从而初步确定拌和机各料仓的供料比例。依靠两次筛分,来确定各料仓的比例,并作为拌和机控制参数来使用。同时应当考虑到各地材料性能的不同所引起的差异,要注意到混和料的强度应当满足7-10d钻芯取样监测完整的要求。
三、混和料的拌和
依据工程量和施工进度的需要,要求拌和质量好且稳定,因此要采用一套连续式稳定拌和设备,该设备具有自动供料、称量、计算、计算机控制的功能,其生产能力是4000t/h,来确保施工组织的合理。正式拌料前,应当调试、标定所选用的设备,确保混合料的颗粒组成以及含水量都能达到设计要求。同时,考虑到混合料运输、摊铺中混合料含水量受气温的影响,混合料的实际含水量要依据施工当天的气温,要比最佳含水量大上1%到2%,实际水泥剂量要比设计的配合比大0.3%-0.5%,这样才可以确保现场的施工质量。
四、混合料的摊铺
(一)摊铺现场的准备工作
首先,摊铺底基层之前要对路基高程、横坡度、宽度、压实度、弯沉等进行全面监测,还要将杂物、覆土清理干净,避免产生起皮、松散的现象。开始铺摊时,要注意洒水保持下承层表面的湿润。对底基层进行验收时,发现问题要及时地处理,要清理干净并通过洒水湿润。其次是准确施工放样。全线路面施工前,要对全线水准点、三角点进行相关复测。钢纤纵向间距应该小一些,避免基准钢丝绳的垂度影响底基层摊铺的平整度,直线应为10m,曲线适宜为5m,要通过紧线器拉紧并在钢线上挂红不,避免现场施工人员和行人不小心碰到钢丝绳,导致摊铺机波动。应使钢丝长度在200m左右,在摊铺前应当及时对横坡、高程等指标进行检查,如若发现问题要及时地处理。此外,因为水泥稳定土受摊铺时间的影响,在摊铺底基层的时候要认真检查摊铺和碾压设备,保证其完好,避免因机械故障中途停机导致不必要的损失,还要加强摊铺现场与拌和长的联系,以防突发情况。
(二)混合料的摊铺
在施工现场要按照试验段所确定的松铺厚度来均匀铺摊拌和好的成品料。为了确保摊铺机能够保持行走方向的准确性,要在路中线上洒白灰线,来控制摊铺机的行走方向,在施工中,摊铺机要保持适当的速度行驶,最好不间断,以防止底基层出现波浪和减少施工横向接缝。在每次摊铺结束之后要将料尾收齐,并使用方木钉在料尾处,方木厚度与摊铺厚度同,以便于碾压,提高平整度。
五、混合料的压实与接头
(一)混合料摊铺之后,如果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者稍微大于最佳含水量,就应及时依据试验段来确定碾压工艺,使用双钢轮压路机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其碾压段的长度要依据试验段确定的长度和气温情况来确定,当气温高的时候,水分的蒸发就比较快,就要缩短碾压段的长度,相反,则可以适当的延长碾压段的长度,40-50m较为合适,如果过短就会容易造成平整度比较差。碾压的方式,初压一般是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复压采用振动碾压2-4遍,终压时采用钢轮压路机也是静压1到2遍,碾压得速度初、终压为1.5~1.7km/h,复压适宜为为2.O~2.5km/h,其碾压的程序为:先轻后重,由低向高,由边向中。碾压的时候,要使轮迹重叠一半的轮宽,在相邻的两段接头处,要错成横向45度的阶梯状碾压,并且要严格禁止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碾压的路段上进行急刹车或者掉头。
(二)在两作业段的衔接处,要采用平口结合,第一段施工终止之前,要在端头埋置并固定一个等高的方木,然后摊铺齐整并压实。在第二段的施工时,要将第一段施工高程和平整合格的地方进行切齐,同时做好接头处的横向碾压。
六、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养生
当碾压完成每一段且经压实度检测合格之后,要立即开始采用水车洒水保湿养生,基层完成之后也可以使用乳化沥青封面养生,来避免基层长期暴晒。养生期宜大于7天,保湿养至下一层施工之前。合理的养生不但可以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需要,还可以减少与避免干缩裂缝的产生。新铺的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随着混合料的水分减少而产生干缩应力,随着水分的减少而加大产生干缩应力,水分减少的慢时,干缩应力则缓慢产生并逐渐的增大,抗应变能力随着材料的松驰应力和温度随龄期增大而增大。若铺筑之后养生不及时或者忽湿忽干,就容易导致水分散失加速,在抗应变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干缩应力急剧的增大,而易导致干缩裂缝的产生,还会随着时间增长而增加。养生结束后,还要及时地铺筑沥青混凝土封层防止其曝晒,不然也会导致散失水分产生干缩裂缝。
七、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检查频率见表2。
表 2 水泥稳定土底基层质量标准和检查频率表
序号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监测频率
|
1 |
压实度 |
大于等于95% |
每2000不少于6点,每个作业段至少1点 |
2 |
纵段高程 |
+ |
每20延米1点 |
3 |
厚度 |
均值-12mm,单值-30mm |
同压实度要求 |
4 |
宽度 |
不小于设计值 |
每40延米1处 |
5 |
横坡度 |
+0.5,-0.5 |
每20延米1处 |
6 |
含水量 |
最佳含水量增加1%-2% |
每台拌和设备每天至少1次,异常时随时试验 |
7 |
均匀性 |
色泽一致,无离析现象 |
随时检查 |
8 |
强度 |
大于等于1.5MPa |
每个作业段至少一组 |
9 |
水泥剂量 |
+1.0,-0.5 |
每台拌和设备每天2次 |
10 |
平整度 |
|
|
八、结语
在公路建设中,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是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怎样来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施工质量,是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只要在施工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严格控制配料和施工工艺,并注意施工信息的反馈及处理,就能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罗晓辉.道路工程[M].中国水利出版社,2001.
[3]李继业等.现代道路材料与施工工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JTJ034—20OO,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水利监督.2003.
下一篇:浅析市政管廊建设开发利用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