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经济要求企业综合成本的控制必须通过科学化、现代化的成本管理体系来进行管理,以此提高企业综合实力。项目施工建设企业成本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施工企业关注的重点。作为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直接管理体系,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就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关键词:造价管理;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的全过程。其中,施工阶段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防止施工超预算和施工企业降低成本、取得效益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核心是有效控制成本,在工程造价由货币形态向实物形态转化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组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一方面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标价内,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取得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
一、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内容
施工阶段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加强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在设计方案已经敲定的前提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预算及竣工结算。
(1)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确保概预算符合实际。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建筑工程可变因素大,因此有变更就签证,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应该加强各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2)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是**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竣工结算是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重要依据,竣工结算往往都会高于施工预算,这就要求把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更及时提供给业主监理代表签字认可,以及其他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原始记录及签证凭据,为今后的竣工结算铺平道路。
2.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
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涉及的知识较深,包括的内容很广,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抓重点,重点突破。
(1)加快工程进度。工期越长,花销越大,主要是间接费用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建筑工程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越集中,代价也越大,这就需要进行工期成本的优化核算,尽量做到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2)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一个建筑工程没有过硬的质量保证,留下许多后遗症,返修工程越多,势必费用加大,因此,只有质量跟得上,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才能搞好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二、加强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就是利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合理确定造价和有利控制,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营效果,因此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2.1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合同,它明确了企业在工程承包中的权利和义务,将工程招投标、工程款的拨付方式、索赔方式、材料的购置、竣工结算方式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企业组织施工、进行项目经验的法律依据。由于建设工程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涉及原材料种类多、过程工序复杂、质量要求严格和受地理环境影响大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经常要与设计单位、政府主管部门等取得联系,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施工合同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因此,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企业的利润,首先要从施工合同管理入手,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
①加强合同管理应树立合同意识,不管是单位的决策者、执行层,还是合同管理人员都应重视合同管理,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业务知识,在制定施工合同时应认真把关;②加强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同的管理办法,明确相关人员的责、权、利,制定出既保护企业自身利益又满足业主要求和投标承诺的施工合同条款;③实行合同会签制度,合同签订后,认真进行交底,施工人员特别是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合同,明确合同规定的施工范围及甲乙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
2.2优化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
施工前,要结合施工图纸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自身的机械设备、施工经验、管理水平和技术规范验收标准,编制一套切实、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因指导施工准备乃至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的不同而不同,一份好的施工方案能指导项目部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低投入满足合同要求。因此,施工方案是过程实施的行动纲领。由于中标价格较低或设计概算先天不足等原因,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合理组织施工,节约成本力求在管理中出效益。如某单位施工住宅小区中,有两栋设计标准相同的住宅,同时开工。一幢工期用了2年。平均单价为685m,另一幢工期只用了一年半,平均单价为604m。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所选择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实施。狠抓管理,合理控制工期,工程造价就有所降低。合理组织施工,正确安排施工工序是保证工期的重要条件,加强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把大型机械和中小型机械结合起来,合理确定材料、机械、资金及劳动力的最佳组合方式,搞好物资的合理调运,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节省人力和物耗、降低成本。
2.3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1)做好施工项目的经济核算工作
所谓的施工项目经济核算是指对施工中发生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挖掘内部潜力,提高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和资金占用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经济核算内容包括:
①“两算”对比
“两算”对比是指实际施工图预算与投标报价预算(或设计预算)的对比,是项目管理中一种常用经济管理方法,也是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具体工程项目的工程数量,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耗用量的差异对比,并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防止多算和漏算,提高预算准确度,从而使项目经理对工程的收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利于安排工作,制定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以求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②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与分析
施工项目的工程成本包括直接费和间接费,直接费又包括人工、机械材料及其他直接费(即水、电、气等及村料二次搬运费和冬季、雨季施工费)。对成本的核算与分析归纳就是对工、机、料及管理费的核算,在“两算”对比的基础上,制定初步的经济目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工、机、料的消耗进行检查、记录和对比。分析每月每季度施工进度消耗与施工图定额预算的差异,并采取措施节约支出,减少或消灭浪费现象,以取得盈利。查找超支原因,从而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措施,挖掘内部潜力,争取更大的成本降低额。
(2)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
在做好项目经济核算工作及制定出成本计划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达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利用成本分析方法找出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间的偏差,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利的人工、材料、机械和施工管理偏差。
2.4把好施工管理关
工程设计确定以后,能否控制好工程造价最重要的是看施工过程及其效果如何。对施工单位来讲,加强施工过程的全面管理,不仅是对造价的控制,也是确保工程质量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手段。
(1)加强现场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不断完善项目内部的岗位责任制,完善项目内部的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施工人员、材料员、预算员相互配合,树立全员经济意识,建立起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对于加强成本管理、降低造价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加强过程控制,抓好工程质量
在工程施工中,把好质量关,可控制和降低工程的质量成本和故障成本。如果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则需要进行返修甚至返工,由此而造成的返修损失、废品损失、复检费、停工费、事故处理费或是在工程交付使用后因对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所需的一切费用,这些都将造成工程成本增加,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如上道工序质量控制不好往往会影响下道工序施工,甚至下面所有工序的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和人工费增加。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意识到这些,做好施工前准备,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监控施工过程,把不合格因素消除于萌芽状态,并采取必要的纠正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品的出现,就能够抓好工程质量,将不必要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对控制好工程造价十分有利。
(3)加强工程变更管理
做到不准随意变更批准图纸,不准随意提高设计标准。即使是必须进行的变更,也要严格按程序进行,避免发生工程管理人员只管签证,不管算账的问题,造成工程造价增多的严重后果。
2.5在施工阶段要加强索赔意识
按索赔目的可分为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其中费用索赔是重点。工期索赔只是要求业主合理延长工期推迟竣工日期,这只能使施工单位工期得到补偿,但是由此造成的费用损失只能通过费用索赔来实现。施工索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在索赔工作中施工单位要充分理解施工图纸、技术规范、签订的合同、补充协议及与业主、监理的各项往来文件,必须依合同、重证据、讲技巧、树信誉,踏踏实实地做好索赔管理基础工作,严格按程序办事。施工索赔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施工单位赢取利润的重要手段,只有把索赔工作处理好,才能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取得效益最大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施工阶段,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对管好用好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与工程质量、进度、材料和人力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需要业主、承包商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
顺利进展,实现即定的各项目标,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上一篇:浅析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实践
下一篇:混凝土简支梁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