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时代。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阶段,其中的原材料、设备、设施、施工人员等都属于施工现场管理的组成部分。而建筑施工现场现代化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不断的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高质量,降低项目成本,提升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现场;现代化;管理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带动我国的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更多的人涌进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伴随而来的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各种建筑企业建立,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型的管理方式和企业的发展手段,使得建筑业的市场竞争异常的活跃,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管理的现代化,逐渐的受到建筑企业的推崇,并且成为了建筑行业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的主要措施。本文就主要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现代化进行简要的探究。
一、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含义分析
施工现场管理就是要保证施工活动能高效率,有秩序地进行,现场出现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有关施工人员在现场应该及时的解决,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
二、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科学合理原则
在项目施工的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该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实施,实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使其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对于现场各类设备设施的操作方法和工作流程都要合理有序进行,充分的利用现场的各类资源,使施工现场管理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运行。
2.经济效益原则
经济效益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的最主要的因素,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做到在保证工期进度和质量的情况下,兼顾工程成本和市场竞争,形成综合评估的生产观和管理观,施工中要特别注意降低成本和拓展市场的工作,在施工的每一个细节中,要精打细算,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成果,杜绝一切浪费。
三、 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国民经济在新时期里保持着平稳快速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城市化速率高达30%以上,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区的振兴、中原的崛起以及东部的快速发展等等国家一系列战略的实施,水旱灾以及地震灾害的重建工作等,都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在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施工现场的质量问题,安全事故等不断出现,严重影响着施工的进度,工程的质量以及整个工程的造价。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因为管理不当造成的额外损失占到了总成本的20%以上,严重的经济损失使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竞争力大幅度的降低,因此作为项目施工的中心环节施工现场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建筑企业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运行科学的方式方法,实现施工现场的现代化管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现代化探析
通过以上对建筑施工现场不合理的管理的分析以及重要性的总结,可看出,在当今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实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现代化势在必行,这也是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以下就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现代进行探析。
1.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建立健全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实现施工管理现场中现代化就要建立健全现代化的管理体系,首先要做到对信息的数据化管理,在建筑企业中派遣专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对施工现场的一切信息进行数据化管理,在材料的购买、数量、规格、价格、卖家信息,使用情况等使用先进的材料管理系统,建立明确的材料出入库制度,做到每一项材料的使用都“有据可查”;对于工程项目的开工、施工、竣工等其中所包含的所有环节的资料和数据都要进行电子处理,保存备案,以便方便查验;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其中包括姓名、年龄、联系电话、工种、级别、所属部门、相片、以及个人的奖惩情况等,一一列举保存。使整个施工现场实现统一和标准化管理。
2.建立合理有效的人员管理
人是管理的中心,是管理的主体和客体,施工现场管理的主体活动是人进行的活动,对施工现场活动的管理也是对人的活动进行的管理,因此人是管理的中心,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人员进行的管理主要有对人员工作质量的管理和工作能力的管理。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建立质检制度,在每一项工程完成以后,施工人员先自行的对工程进行检查,对比工程合格质量的标准进行;自检通过以后,再由相关的检查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这样主要是为了保证工程的高质量,如果没有通过有关结构的检查,施工人员就要反思,找出问题所在,及时的更正,并且总结经验,给予相关的工程负责人一定的惩罚;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正以后,施工人员在次进行自我检查。这样的检查制度,使得整个工程的质量会有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也加强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的重视,从而为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基础。
3.把施工现场管理和后勤管理相结合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后勤管理是实现现场管理的重要基础,在城市的建筑工程中,普通的施工人员一般都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在近几年的工程建设中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生活居住条件差、伙食水平低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在整个社会行业中的声誉,对于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起到消极作用,因此只有切实的改善施工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建立有效的后勤保障制度,使施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才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保证施工现场管理的有序化进行。与此同时控制好后勤的开支,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节约建筑成本,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一定要提高后勤的管理水平。
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尤其是高层建筑物的施工中,高空坠落、坍塌、物体打击、雷击、环境污染、塔吊等都有可能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危害,一旦发生事故,势必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工程停产,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加大的工程的投入,对施工现场造成混乱,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深基坑、基槽、挖孔桩的土方开挖,要充分的了解土壤的种类,确定土方开挖的有效方法,切实做到防止坍塌的发生;此外在施工中要考虑在工期内对周围道路、行人以及居民出行的影响,还有排水施工,安全通道以及高出作业对地面人员的影响;对于吊装工作要考虑视角、信号等细节。在施工现场对于大型的脚手架的应用之前,要对架体、承重的强度,荷载等进行计算,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五、 总结
综上所述,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含义、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的现状进行的分析,并且针对出现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现代化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对建筑施工现场现代化管理实现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析。由于施工现场的管理涉及到人员、设备、材料等多种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管理体系,因此只有全方位的对现代化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针对问题,制定纠正措施,并且大胆的学习借鉴,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使我们建筑行业的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迈上更高的台阶,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一龙.探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J].四川建材,2009年
[2]曾敏健.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分析[J].知识经济,2010年
[3]黄鹏远.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探讨[J].城市建筑理论研究,2012年
下一篇:分析如何控制工程造价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