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项目管理论文

浅谈如何解决工程造价冒算问题

发布时间:2012-08-06 09:23:57更新时间:2012-08-06 09:24:37 1

摘要:如何解决工程造价冒算问题一直是广大建筑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和工作的核心内容。基于我国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弊端,为了更好地对工程造价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特别是在近几年,各企业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工程造价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解决工程造价冒算问题,从而有效地控制造价、节约投资,将是很多造价管理人员需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工程造价;解决冒算;有效控制

Abstract: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oject cost risk has been the broad construction worker concerns and the core of the work. Based on our country present stage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in order to better work to project cost for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should establish a set of perfect system of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companies are wildly beating gongs and drums to the investment of fixed assets,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oject cost risk, so a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cost, saving investment, will be a lot of cost management personnel need to think about problems.

Key words: project cost risk; settlement; effective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指合理的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但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环境复杂、施工周期长、政策性变化多、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大,增加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难度。且我国现行造价管理体系不很健全,近年来一些企业为了牟取私利,造成工程预决算编报比较混乱,工程报价、计价中高估冒算现象层出不穷,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成为摆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的工程造价人员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工程造价冒算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造价人员素质不高:

施工单位工程造价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导致在工程报价中多估冒算现象的产生;建设单位造价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职业道德缺失,导致未能及时地在审核造价过程中发现并解决多估冒算的现象,未能及时避免其产生的不良影响。

(二)勘察资料不够准确:

建设工程前期准备不充分,地质环境勘测不深入、不准确,导致直到施工过程中才发现特殊不良地质的现象,处治特殊不良地质的工程费用因施工技术条件相对困难而增加,出现许多设计内容以外的项目,从而增加工程计价的难度。

(三)设计图纸深度不够:

设计图纸质量差、详图不全,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水平,致使施工过程中变更、签证增多,从而导致工程计价过程中产生多估冒算现象。

(四)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选择不合理:

施工组织设计是由施工单位编制,经建设单位审定的,不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仅给工程建设造成相关的工期、质量损失,也将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混凝土施工中模板的选择,土方开挖时的护坡处理及放坡比例,土方外运距离的确定,垂直运输工具的确定是用卷扬机还是塔吊等。

(五)合同条款规定不明确:

在合同签订时,建设单位没能将合同条款规定明确,为施工单位留下许多条款漏洞。如在包干工程项目中,对包干范围、调整条件、调整方式等条款没有规定明确,导致包干项目包不死,合同形同虚设,最终项目成为按实结算工程。

二、解决工程造价冒算问题的措施: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为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和建筑安装企业经营效果,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显得尤为重要。现提供一些解决工程造价冒算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建设项目前期监管:

1、提高勘探基础资料的准确度,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工程内容、设计范围、设计深度、图纸内容、设计进度,明确设计标准和设计质量要求,严格审查设计单位的资质等级,杜绝无证设计和出卖图鉴的设计。同时要求人选设计单位推行限额设计,充分发挥和调动设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挖掘设计的技术经济潜力;

2、加强工程投标、招标管理,招标的透明度,坚持优选施工单位的原则。建设单位做好工程投标招标工作,优选施工单位是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

3、依据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资料,建设单位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设计方案,合理及时的纠正施工单位为赶进度而忽略工程造价的施工设计方案。

(二)加强建设项目过程监管:

1、施工单位签证必须有建设单位驻现场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的签字,否则视为无效。

建设单位现场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需要对施工单位的签证数据负责,这不意味着要求他们要对全部计算过的工程量负责,而是要求他们对现场实际签证的数据,比如长、宽、高等数据进行复核,如发现现场工程师及监理未履行相应的职责则对其进行经济处罚。

2、对于签证高估冒算的处理意见可采用审计审减额超过实际造价的百分比的方式来处理,比如规定审计进行审减的额度超过实际造价5%及以上时,发生的审计费用由施工单位来承担,相应的条款列入合同文件,这样也可以有效的控制施工单位的签证高估冒算现象。

(三)加强从业人员监管:

建设单位选用业务水平高,有责任心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工程的预算、结算工作,严把工程预、结算审查关,要做好工程竣工结算的审核,这就要求既要熟悉施工图纸的内容,又要了解工程施工现场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三、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一)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控制造价不是一个单面的问题,而应该是一个多因素的问题,应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

(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这是投资者的意图由想象向现实转变的一个过程,因此设计阶段是造价控制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建议此阶段工程监理参与进去,排除不利因素,一般可排除80%的错误。在建设全过程成本控制中,施工开始后充其量只能节约投资20%,因此应以设计阶段为重点进行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

(三)施工招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施工招标阶段造价的控制应以设计图纸为准,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具体分析编制招标文件,确定工程标底;通过评标定标,选择中标单位,并确定承包合同价。合理地确定工程标底是施工招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工程标底的确定往往因设计图不全,材料的变更,或因市场价的不断变化,难于有一个准确的数值。当上述情况发生时,可以采用模糊式识别、模糊聚类分析、计算机模拟技术(蒙特卡洛模拟)三种数学方法,对工程造价进行较为准确的确定。

(四)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可以从以下几点控制:仔细审查合同标价和工程量清单、基本单价及其他有关文件;结合工程进度和质量,正确进行工程计量,按规定进行工程价款结算;正确理解设计意图,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对设计不妥的地方及时更正;加强工程索赔控制,进行全方位合同管理;熟练运用概预算定额,合理进行现场签证;审查施工组织设计,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加强工程建设监理。

(五)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竣工结算超施工图预算是造价管理待解决的问题。应认真做好以下几点:核对合同条款,审核竣工结算编制范围,审核竣工内容是否符合合同条款要求、验收是否合格,审核计价方法、优惠条款是否符合合同。

四、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一)工程造价是工程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外,真正建立了造价、工期、质量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三者的统一综合管理,就是我国今后努力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要求政府要对企业真正放权,搞好宏观调控,为企业走向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政府只起监督、产业导向作用,政府对工程造价管理职能就应该转型。实际上,并不是不要定额,而是定额的转性和改良问题,改定额法定指令性为计划指导性,改单价计算法为实物计量计价法,改实施阶段造价管理为建设全过程的造价跟踪管理,改单纯的价格管理为质量、工期、造价的综合管理。

五、工程造价人员应把握未来:

工程造价师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管理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为适应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市场应变能力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随着竞争市场的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造价师必须掌握和了解全国各地区的造价资料以及发展趋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参与工程造价管理活动,总结经验,分析造价变化因素,把握造价的真实和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工程造价向更广泛的发展。

总之,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工作。只有在政策的指引下,大力提升造价人员综合素质,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才能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解决当前工程建设中随意压价,高估乱算、投资失控等问题,节约国家建设资金,提高建设投资收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工程造价领域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l]蔡益新.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J].建筑,2002,(2).

[2]张秀莲.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深化改革[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1,(8).

[3]刘伊生.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4]宋国防.工程经济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5]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6]刘伊生.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angmuguanlilw/16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