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砌体房屋墙体裂缝的种类,分析了引起裂缝的原因,阐述了裂缝控制的原则与措施,并介绍了对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砖混结构 温度裂缝 预防
砖砌体房屋的施工简单,特别作为多层住宅,因使用的净面积大、结构简单、施工工期短、造价低,是大宁煤矿的生活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但在使用过程中,房屋墙体裂缝现象也很普遍。
通过对房屋墙体裂缝结构安全的分析,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担心不安全感;进而对结构安全造成危害的裂缝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达到消除隐患、治理缺陷、安全使用的目的。
房屋墙墙体裂缝的结构安全与其原因是紧密相关的,下面就几类常见的砌体房屋墙体裂缝原因分别进行结构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 房屋裂缝情况
大宁煤矿1#宿舍楼建于2004年,四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260m2,层高3.3m。建成2年后,宿舍房间的墙体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裂缝是从顶层两端的内墙开始出现,呈45度的斜向,最初为1道,后渐增为4至5道,数月后,中部的房间也开始出现裂缝。
2裂缝种类与分析
裂缝从结构上可以分为沉降裂缝、温度裂缝、干缩裂缝和其他裂缝四种。通过下面的分析,以明确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1沉降裂缝
当地基不均匀、建筑体型复杂、结构布置不当时,建筑物容易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沉降裂缝。当地基不均匀沉降后,建筑物产生相应的整体变形,墙体产生附加弯曲应力和剪应力。当墙体的主拉应力超过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墙体中便出现斜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斜裂缝大多发生在房屋纵墙的两端。裂缝一般由拉应力引起,产生于墙体较薄弱的截面,所以多数裂缝的宽度是下宽上窄。裂缝的数量和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一般来说当地基沉降曲线为凹凸形时,墙体裂缝呈正八字形;当地基沉降曲线为凸形时,墙体裂缝呈倒八字形。
本工程基础直接坐落于稳定的砂砾层上,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建筑体形为简单的“一”字型,并每层设计有圈梁与构造柱,从地基承载力与结构设计上避免了不均匀沉降的产生或均匀沉降很小,另外裂缝的形状也非八字形,故判断裂缝不是由于地基沉降引起的。
2.2干缩裂缝
砌体浸水时体积膨胀,失水时体积收缩。收缩变形较膨胀变形大,而干缩变形会引起附加应力,致使砌体出现干缩裂缝。烧结粘土砖及其他材料的烧结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一般不考虑砌体干缩变形会引起附加应力,轻骨料块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这类干缩变形会引起的裂缝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现裂缝;在建筑底部1层、2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裂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轻的竖向裂缝。
本工程为机红砖砌筑,不存在轻骨料砌体,裂缝位置与形状也与干缩裂缝不同,因此裂缝不是由干缩引起的。
2.3其他裂缝
其他裂缝主要是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筑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以及缺乏经验造成的。如对混凝土砌块、灰砂砖等新型墙体材料,同有针对材料的特殊性,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注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仍沿用粘土砖使用的砂浆和相应的抗裂措施,必然造成墙体出现较严重的裂缝。
本工程严格质量管理、工程监理严格,因此排除了上述原因引起的裂缝。
2.4温度裂缝
这种裂缝主要发生在砖混结构房屋两端顶层墙体,包括屋面上的女儿墙,屋面下的山墙,外纵墙和内隔墙等;究其原因主要是顶层墙体与混凝土屋面板相连接,而混凝土与其上下墙体是不同结构材料,且线性膨胀系数差别大(混凝土约为砖砌体的两倍),同时屋面因直接受日晒,其温度高于板下墙体的温度,这种温度差与材料线性膨胀系数差导致板墙的不同变形,由于二者紧密接触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当此应力超过砌体结构的抗拉与抗剪强度时,墙体即产生上述各种形状的裂缝。主要分为八字形与水平裂缝两种。
八字形裂缝一般出现在顶层纵墙的两端1个~2个开间范围内,严重时可发展到房屋1/3长度范围内,有时在横墙上也可能发生,裂缝多沿窗口对角线方向产生;八字形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顶房屋顶层纵墙面的两端。
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下2皮砖~3皮块的灰缝位置。裂缝一般沿外墙顶部断断续续的分布,裂缝深度有时会通透墙体,两端较中间严重。在转角处,因纵、横墙水平裂缝相交而形成包角裂缝。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会稳定,不再继续发展,并且裂缝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本工程裂缝形式符合温度裂缝的各项征状,并且排除了另外几种裂缝的可能性,可判定为温度裂缝。宿舍楼由于设计外挑500mm的挑檐,并且外挑部分未设计保温隔热层,使屋盖在挑檐受热膨胀时变形,造成温度裂缝的产生。
3预防温度裂缝的措施
工程出现温度裂缝,是由于在工程设计中重视强度设计而忽视抗裂构造措施造成的。应该遵循“防”、“放”、“抗”相结合的原则,从三个方面进行采取预防措施:
3.1设计方面
(1)房屋顶端墙体内适当增加构造柱。这样可以提高砖砌体的抗剪强度,使砌体在进一步满足抗震要求的前提下,更有效的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2)屋面保温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屋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间距不宜大于6m,其缝宽不小于30mm。这样可避免屋面面层的温度变形顶推女儿墙。
(3)在顶层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墙体圈梁的接触面设置水平滑动层,滑动层可采用油毡夹滑石粉,在建筑两端的2~3个房间设置, 样不至于过多削减屋盖的整体刚度,又能避免墙体对顶层屋盖温度变形的约束。
(4)保温隔热层应从檐口泛水根部作为起止点,屋檐檐口板抹保温隔热砂浆。
(5)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6)顶层墙体内设置钢筋网片与构造柱连接。
(7)顶层及女儿墙砂浆强度不低于M5,对于完全暴露于室外的女儿墙砌筑砂浆等级不低于M7.5,首选和易性好的混合砂浆,不宜用水泥砂浆。
3.2建设方面
屋面板封顶时间的温度对房屋投入使用后的温差有重要影响,在安排封顶时间宜避开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以秋天时节封顶最佳。
3.3施工方面
(1)砌筑时,砂浆配合比要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下料要严格计量,灰缝在均匀、饱满;湿砖上墙,洒水养护,防止出现干缩裂缝,养活砌体实际强度与设计强度的差距,圈梁支模时应防止扰动、破坏砌体。
(2)屋面板浇筑完成后,尽快做保温隔热层,切不可拖延时日;保温隔热层材料的各项指标要满足标准要求,特别是含水率;铺筑的厚度和范围要到位,并好防雨防潮措施。
屋面板封顶时间的温度对房屋投入使用后的温差有重要影响,在安排封顶时间宜避开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以秋天时节封顶最佳。
3、裂缝的治理方法
砌体结构一旦出现温度裂缝,当不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时,一般可不做处理。较为严重时可先用水泥砂浆填缝,再重新粉刷面层。
参考文献:
《1》肖亚朋,砌体结构裂缝与控制问题研究综述;
《2》郭风安,砖混结构温度裂缝探讨及防治对策;
上一篇:施工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