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项目管理论文

小议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发布时间:2012-05-31 14:41:28更新时间:2012-05-31 14:42:31 1

摘要: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整个建筑的基础,因此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应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本文阐述了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 混凝土施工 质量控制

前言

在现代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时最常用的一种混合材料,使用率最高,但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给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对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的要点进行了阐述。

一 对原材料的检验 .

由于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会对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削弱骨料与水泥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二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控制

(一)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而不是改变试验室配合比。调整量=(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一(次一级超径量+上一级逊径量)

(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三)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

水泥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5cm,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9cm,对于桥梁施工中的箱梁采用泵送施工,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10­­—14cm,初凝时间在4小时以上,强度为45mpa的缓凝早强混凝土;灌注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凝结时间在10小时以上,坍落度一般为18cm­­­—22cm的大坍落度超缓凝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灌注桩用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当水泥用量为420kg/m3(水灰比为0.56)时,混凝土的强度才能达到35mpa,但由于坍落度(18cm)过大。均质性差,和易性不好,凝结时间也达不到缓凝10小时以上的超大型缓凝要求,应在配制混凝土中掺入1%的减水剂优化配合比。水泥用量每1立方米混凝土可节省40公斤左右,而且在坍落度达到18-22cm情况下,均质性、和易性良好,凝结时间也可以缓凝到10小时以上。优化配合比后的混凝土和易性、缓凝作用良好。在灌注桩混凝土施工中消除了卡管或断桩等事故,保证了顺利施工,并且混凝土的7天强度也比通常不掺外加剂配制的混凝土提高20%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系统的配制混凝土,将使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三 混凝土的浇筑振捣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科准确、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易引起重视,但由于振捣不良,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特别是混凝土振捣工)足够重视,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四 混凝土的和易性

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当混凝土拌和和易性不良时,则混凝土可能振捣不实或发生离析现象,产生质量缺陷。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混凝土易振实,且不发生离析,能够获得均质密实良好的混凝土浇筑质量。通常一些人配制混凝土选用低水量、低坍落度,强调以振实工艺来保障混凝土质量,其实这样易产生蜂窝、孔洞等质量缺陷。实践表明,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才便于振实,且应具有大些的流动性或可塑性,以利于浇筑振实,且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以免产生离析,沁水现象。现在通过掺高效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应根据使用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原材料的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实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低温时产生结晶的外加剂在使用前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防冻措施。

五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适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曾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高温季节时,应及时加强覆盖养护,以防止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裂缝。

六 系统的预防混凝土缺陷的发生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由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混凝土质量的好坏,除外观上的蜂窝、麻面缺陷外,主要是混凝土强度能否达到要求。当混凝土强度达不到工程要求时,监理人员只能要求拆毁重作。而确定混凝土强度常是在混凝土浇筑后28天后进行。在这段时期,还可能浇筑出大量劣质混凝土。这样一来,拆毁的工程量将很大,所以每一位负责质量的人员必需注意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或尽早地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以不误时机地采取补救措施,所有的施工人员、监理人员都应当随时监控混凝土的配制、搅拌、浇筑和养护等过程。监理人员、承包商质检人员按时检查配制的混凝土材料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检查施工中混凝土的成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配合比,运输、浇筑和养护是否符合施工工艺规定,同时要检查是否按时做混凝土坍落度实验等。坍落度是最简易、最快速判别混凝土质量的指标,坍落度过大,过小将会产生振捣不实。出现蜂窝、孔洞、发生离析、分层或强度是否按技术规范的要求做混凝土强度试验.并检查试验结果。特别是7d龄期的强度表明28天强度有可能低于该工程部位所要求的强度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在强度不合格工程部位停止混凝土施工,等到28天有试件测验后再定。

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安全性方面起了绝对性作用,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显得尤其重要。在施工中,要对混凝土的质量严格控制,以保证整个建筑物的质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angmuguanlilw/15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