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项目管理论文

浅析疾控机构的预算管理-经济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1-05-30 08:48:50更新时间:2011-05-30 08:49:41 1

浅析疾控机构的预算管理
 付振芝

[摘要]针对疾控机构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组织建设、内部控制、绩效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疾控机构预算管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疾控机构 预算管理 建议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财政拨入资金大幅度增加,在这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疾控机构的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执行力,就成了摆在疾控机构面前的现实课题。
  一、疾控机构的特征及其预算管理的现状
疾控机构是防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的卫生服务机构。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疾控机构承担着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疾病控制相关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的指导服务等职能。由于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国家对疾控机构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新机制基本建立,作为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疾控机构,其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首先是对预算重要性认知不够,普遍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 没有调动业务部门的积极性,预算管理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其次是预算朝令夕改,随意现象严重,预算执行缺乏分析与考核,经常第一至三季度执行进度慢,第四季度突击花钱,资金使用效益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第三就是预算执行缺乏系统、动态、连续的监督管理,不能保证预算真正落到实处。
二、完善疾控机构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预算编制理念。
对于疾控机构管理者来说,要树立正确的预算编制理念,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单位预算。其次,要增强干部职工的预算法制观念,强化预算约束,不能朝令夕改,疾控机构预算管理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与其预算管理观念落后,约束机制不健全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彻底改变预算管理中“重分配、轻管理”的情况,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将预算的执行情况与部门的绩效相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二)正确实施预算编制。
  疾控机构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在遵循“一要吃饭,二要建设,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下,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实施预算的编制。一是合理安排预算编制时间。预算编制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部门多,时间跨度长,短期内是不可能满足大量调查研究、目标预测、论证分析等的需要,因此充足的预算编制时间是必须的。二是选择科学的编制方法。零基预算是目前比较科学并切合实际的编制方法,它取消了往年基数,一切从零开始,按照预算单位和部门的职责、任务目标等,区分轻重缓急,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不仅能压缩经费开支,而且能切实做到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三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首先要成立由财务部门和预算经费归口管理部门组成的部门预算编制小组,人员结构要基本保持稳定,一般情况下,各部门不要随意更换人员,其次由财务部门牵头,加强对各部门负责人和预算编制人员的技术培训,人员配备是提高预算的必然要求,人员素质也制约着预算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预算编制小组对各部门上报预算经费方案进行审查、评价、汇总、协调,提出综合平衡建议,达成共识,组织预算的编制。对发现问题提出初步调整意见,并反馈给执行部门予以修正。
  (三)加强预算执行分析与考核。
  预算编制仅仅是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始,更重要的是预算的执行和落实。一方面,制定合理、客观、公正的考核奖惩办法,激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部门预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督促基层预算单位将部门预算编制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主动在细化预算编制上下功夫,强化预算的约束。另一方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上要及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与全面审核,出现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差别较大或资金使用效益不理想的,要查找原因,分析情况,作适当有效的评价,为今后预算项目的编制和执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如若发现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或者挪用资金的,应严肃进行处理。再次,实行预算执行信息化管理,将预算从指标的建立、执行、调整、考核到信息传递都通过管理软件完成,一来缩短了预算管理信息在各部门各层次之间传递的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来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迅速反馈预算执行信息,随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纠正执行偏差,将事后控制,提前为事中或事前控制,化解了预算和财务风险。最后,应该将预算控制的端口前移至预算的编制,从源头上控制预算资金的投放和使用。使各部门负责人及时了解预算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合理做出相应决策,总结经验或分析偏差及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财务部门,为下一年合理编制预算提供可靠依据。
  (四)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监督。
  没有监督,预算将无法正常执行,再好的预算管理模式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部分疾控机构对预算管理还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虽然有些单位也设立了相应部门,但检查频率和深度还不够,多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动态、连续的监督管理,监管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了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应该在单位内部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考核, 并负责处理和分析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追究责任,奖优罚劣。其次,实行外部复审制度,引进外部审计监督制度,定期对预算工作进行抽样复查,以检查预算管理机构的工作质量,检查预算管理的合规性,并借此监督预算管理机构的工作。再次,引入社会监督机制。每年预算执行情况和下年的预算安排经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后,将预算执行情况和下年的预算安排进行公示,接受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公众监督,同时,做好意见反馈机制建设,及时反馈处理意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xiangmuguanlilw/1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