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外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范文两个善妒的女人

发布时间:2015-05-13 14:58:32更新时间:2015-05-13 15:00:10 1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范文,论述了《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和《源氏物语》中的六条妃子的性格特点。选自期刊民族论坛杂志于1983年创刊,是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主办,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协办,面向国内外发行的一份集新闻性、权威性为一体的综合性 时政、财经、文化期刊。
  摘 要:《红楼梦》通过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写出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封建家族的兴衰,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源氏物语》成书于十一世纪初,反映了摄关时代的政治面貌,尤其是宫庭内外争权夺利的斗争。这两部巨著中,出场人物不胜枚举,但《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和《源氏物语》中的六条妃子,以其独特的性格,跃然纸上。

  关键词:王熙凤,六条妃子,女性形象

  《红楼梦》通过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写出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封建家族的兴衰,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名著,被誉为日本物语文学的最高峰,有“日本的《红楼梦》”之称。两部作品中,王熙凤和六条妃子都以善妒而闻名。两位女主人公都不择手段迫害情敌,但最后都没有摆脱悲剧的命运。

  1、相似之处

  1.1、她们都善妒

  王熙凤自幼被家里“当男儿教养”,传统儒家文化中封建的伦理规范、三从四德等观念对她的影响有所减轻,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在曹雪芹笔下,王熙凤有着饱满立体的形象,她“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精明过人,不识字却管理才能出众,惯于发号施令,喜欢争强好胜,心狠手辣,以自我为中心。但说到她性格中让人印象最鲜明的特征,恐怕就是嫉妒了。

  王熙凤是贾府有名的“醋缸醋瓮”,“凡丫头们二爷多看一眼,她有本事当着爷打个烂羊头”。嫁来之前,贾琏本来有两名小妾,但她嫁来不到半年,都找借口撵出去了。她对贾琏“像防贼一样”管束得很紧。

  六条妃子16岁入宫为皇太子(即“藤壶院”之弟)妃,诞有一女(即后来得到光源氏大力支持而得以成为皇后的秋好皇后)。她出身高贵,不仅容貌出众,且情趣高雅。不幸的是太子早逝,于20岁盛年之时便寡居于六条,人称六条妃子。六条妃子以盛年之身而出宫寡居,万分失落。此时年轻英俊的光源氏闯进了六条妃子平淡的生活,给她带来了新的期待和热情。她对光源氏的恋慕日久弥笃。光源氏之于六条妃子,是她所有对爱的期盼与渴冀,是她生命中全部的光辉与色彩;而光源氏只把六条妃子当作其众多伴侣之一。从年龄上来说,六条妃子长于光源氏,从辈分上说,六条妃子是光源氏的婶母。因此,面对光源氏的求爱,敏感多疑的六条妃子曾踌躇难决,但最后还是无法抗拒光源氏的追求,与之结下了情缘。孰料不久之后,光源氏的热情便渐渐冷却下去,开始疏远她。原因是六条妃子生性多疑,即便是对极小之事也要留意,甚至长记于心,这才是令光源氏最为苦恼的地方。若对她开诚解怀,只恐被她看轻;而若过于谨慎小心,两心之间又不免产生隔阂。光源氏不胜其累,终于移情于天真烂漫、温柔可人的夕颜。面对光源氏的拈花惹草,六条妃子一方面心怀嫉妒,怨恨光源氏的薄情寡幸,另一方面却又要自矜身份,默默愁恼。

  1.2、两者都不择手段迫害情敌

  王熙凤深受贾母宠爱,贾母吩咐贾府上下凑了份钱给王熙凤过生日,但在王熙凤生日那天,贾琏却把仆人鲍二的妻子偷偷带回家偷情。王熙凤因高兴,在宴席上多喝了几杯酒,中途回家想休息一会,刚好撞见丈夫和鲍二家的奸情,王熙凤又气又恼,乘着酒劲,打了放风的两个小丫头和无辜的平儿,又踢门进去,抓住鲍二家的一阵厮打,并堵门破口大骂,还一头撞向贾琏,引发了一场激烈冲突。鲍二家的又羞又怕,自缢身亡。

  贾琏为美色所迷,偷娶了尤二姐,并在贾府之外安排了住所。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王熙凤感到了空前的威胁,因为贾琏和尤二姐的这次婚姻影响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要是尤二姐生了儿子,那么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就会受到很大影响。王熙凤决定除掉尤二姐,她利用尤二姐急切想得到合法名分的心理,乘贾琏受父亲贾赦差遣去平安州办事的机会,将二姐诱入贾府,表面上待之如宾,暗中却倍加折磨。王熙凤无子,她请胡庸医暗中为二姐堕胎,“将一个已成形的男胎打下”,又安排丫头在日常生活上冷落二姐、挑拨秋桐每天吵闹骂街,尤二姐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于是吞金自尽。

  六条妃子是光源氏最早的情人之一。她把真情奉献给光源氏,而光源氏在得到她之后反而与她若即若离。她强烈的妒火化为怨灵出窍,毫不留情地置情敌葵姬、夕颜等人于死地,乃至作祟于光源氏一生最钟爱的紫姬。每当光源氏不来,孤衾独寝之时,总是左思右想,悲愤叹息,不能成眠。这样的妒忌与怨恨日积月累,终于使得她灵魂出窍,袭击情敌。

  2.相异之处――报复手段不同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仅写出了女性们的悲惨遭遇,还刻画了从贵族小姐到女奴的各种女性的反抗斗争,王熙凤为了维护自己尊严而用极端手段逼死情敌、并置敢于轻薄冒犯她的贾琏族弟贾瑞于死地,虽然心狠手辣,却也算是对男权社会的抗争。除此之外,《红楼梦》中的众多女性都在对封建社会做着抗争。比如,林黛玉敢于蔑视腐朽政经学问、把北静王赏赐给贾宝玉的御用手串斥为“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晴雯坚持精神上保持与主人平等、宣称“谁又比谁高贵了”。鸳鸯痛骂劝她嫁给贾赦当小妾的兄嫂、宁可出家最后在贾母去世后自缢也不愿当“姨娘”和“半个主子”。司棋与表弟潘又安勇敢相爱不慎遗失绣春囊、从而成为抄检大观园风波导火线,但即便被当众抓住她也神色自若,连王熙凤都觉得罕异。当柳湘莲听信流言解除婚约时、尤三姐毅然当场横剑自刎以证自己清白……这些女性都在以不同形式、做着不同程度的反抗。

  而在《源氏物语》中,紫式部却很少表现妇女们的反抗斗争。这些女子们面对种种不幸,要么麻痹自己,逆来顺受,要么就逃避现实,到“佛门净土”中去,把出家遁世作为摆脱苦难的归宿。因此,她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柔弱的性格特点。就算是最受源氏宠爱的紫姬,面对源氏的随处留情也非常痛苦,以致到了要求出家为尼以期摆脱烦恼的地步。六条妃子以其鲜明的个性,使她在作品中的存在引人注目。但囿于自身的思想限制和当时的社会观念,紫式部没有写出六条妃子在现实中的实际反抗,没有赋予六条妃子像王熙凤那样在现实中大胆的“杀伐决断”,只是寄托于离奇荒诞、不切实际的生灵出窍、鬼神魂灵之说。紫式部笔下唯一的一位激烈反抗不合理社会的女性,采用的手段也居然只是鬼怪作祟,而这可悲的一点点反抗,又被庞大黑暗的现实社会吞噬殆尽,犹如石投入海,搅起的只是微不足道的涟漪,随即又恢复了死寂的平静。这就更加深了悲剧的气氛。只要这不合理的封建社会制度还存在,不管哪个国家,女性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命运就不会改变。    3.两者采用极端手段报复情敌的社会原因

  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夫多妻的畸形婚姻制度,毒害女性,长期禁锢着女性的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早已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深处,成为女性评判自己、要求自己的标准。很多女性固守着这些所谓的“道德标准”,为自己套上沉重的镣铐,纵使心中有再多的不甘,哪怕自己受到再多的委屈,也都默默承受。她们的悲剧是封建社会的畸形婚姻制度造成的,但同时,造成她们悲剧的另一个刽子手却是她们自己。封建社会要求女性奉行“ 三从四德”,女性只能完全按照男性的统治思想生活,顺从、容忍成为女性必须奉行不悖的法则,这事实上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压抑。然而,自幼就按照严格的封建女诫成长起来的女性,她们不但不可能认识到传统道德的残酷性、危害性,反而还会将这些教条视作必须遵守的“法则”,对它们予以由衷地肯定,让它们深深根扎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中。

  在传统的社会家庭环境中,渗透着父权制的意识形态,婚姻制度只单向对妇女约束,妇女必须严格遵守贞操,她们扛着礼教的枷锁对丈夫从一而终,而男人可以有外室而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丈夫娶妾合法合理。在这样的环境中,妇女的处境是艰难的,自己的丈夫为了财富、权势和美色可以另有新欢抛妻弃子,社会却要求她们忍气吞声甚至强作欢笑。谦卑谨慎沉默是传统文化下妇女的道德标准,大多数女性就接受了服从的地位,成为男性理想中安分守己的贤妻良母。但总有女性会打破沉默,拒绝服从的地位,不甘心成为男性满足欲望的牺牲品,用与传统观念完全相悖的行为对男权至上观念和体制进行强烈的反抗,她们奋起抗争的对手是男权社会,这就注定抗争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悲剧。由于无法依靠社会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她们的反抗采取的是残酷的复仇手段。

  形成王熙凤逼死情敌这种悲剧的根本原因,是那时以男性为中心的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王熙凤反对贾琏拈花惹草、反对娶妾,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王熙凤和尤二姐本不相识,也无深仇大恨,就因为她们走进了一个家庭,成了一个人的妻子,从此有了种种的利害冲突。在那个时代,母以子贵。赵姨娘虽地位低下,但因有儿子贾环做资本,所以也常常做向上爬的努力,也正因如此,王熙凤经常压制赵姨娘,把赵姨娘视为奴才,以维护自己姑妈王夫人的地位。对王熙凤来说,没有儿子,是她的一个心病。如今贾琏娶了一个尤二姐,“模样俊,性格也好”,又怀了孕,这对她该是多大的威胁。如果不及时阻止事态发展,尤二姐会威胁王熙凤的地位。王熙凤出身高贵,又在贾家掌权,其足可倚恃的富贵双全的娘家及争强好胜、唯我独尊的性格,决定了她不会像邢夫人和尤氏那样顺从。她想反抗可又不能公开,因为她所面对的是以男性为核心的男权社会。不管娶了尤二姐会对王熙凤构成多大威胁,在公开情况下,王熙凤只能顺从不能反对,这就是那个时代给女人规定的荒诞生活模式:丈夫纳妾合法、合情、合理。而王熙凤要维护自己的地位,和牢不可破的男权社会相抗争,并在斗争中取得胜利,她只能采取秘密的方式,用心机权术,乃至残忍不择手段。妻妾原本都是一夫多妻制下的受害者,但是宗法关系又把她们分出贵贱等级,“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同样都是受害者,强的一方依靠等级权势维护了自己地位,弱的一方却连自己性命都保不住。但反过来考虑,如果失败的一方是王熙凤,她也许同样会受气乃至被迫自尽。战争是不会怜惜失败者的。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使王熙凤心狠手辣,因为她已经把尤二姐定位为不能共存的敌人,王熙凤认为对敌人怜悯就是对自己残忍。

  而在日本,“访妻婚”是日本古代社会早期的主要婚姻形态,这种男女结婚却不共同居住的婚姻方式,助长了男子朝秦暮楚的可能。在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许多贵族家庭以女儿为政治婚姻的工具,以期和更有权势的豪族发生联系。“访妻婚”在日本流行了1000 多年,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给女性带来了长久的伤害。《源氏物语》反映了在“访妻婚”制度下女性的不幸,这些女子都是一夫多妻制度的牺牲品。女性的地位低下,造成了她们始终处于被支配的命运。源氏的情人们不管内心如何痛苦、波澜起伏,表面上行为上还都是柔顺隐忍的,至多是在源氏面前表现出苦闷、烦恼和冷淡,以希望挽留源氏的爱情。而六条妃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强烈个性与众不同,让人震撼。她渴望专一的爱,为了这一点,她可以成为伤害情敌性命的凶手。她对平等爱情的追求,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控诉。这样女性的反抗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社会不过是杯水车薪,她们依然无法挣脱悲剧的命运。将同性也视作仇敌,她们的反抗很大程度上是自私的。但是,与那些唯唯诺诺、一味忍受的女子相比,她们的反抗精神弥足珍贵。六条妃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柔顺隐忍的,出身高贵,才貌双全,情趣高雅,得到许多贵族的爱慕,差一点就得到了一个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最高地位――皇后。但她出窍的生灵却是那么心狠手辣,恨不得置每一个情敌于死地而后快。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许那个凶暴地向源氏身边女子袭击的生灵,才是六条妃子真正的自我。而她自小所受的教育与她的身份地位,又使她不得不违心地压抑着自我,扮演着世人赋予她的、同时也是世俗中的她自认为应当扮演的角色。六条妃子将痛苦哀愁郁结于内,而外表还要竭力装出若无其事,温柔谦和之状,种种嫉妒怨恨,不得发泄,最终导致生魂祟人。

  4.结语

  相似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相通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日两国女性具有共同的悲剧命运。两部作品写成的当时,中日两国统治阶层不仅淫糜成风,盛行着一夫多妻制度,为上层贵族男子玩弄女性提供了特殊的权力,而且当时的所谓男婚女嫁也往往不是男女爱情的结合,而是成为政治斗争的手段,或者包含着明显的门当户对的因素。再加上中日两国都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伦理道德传统,导致当时两国的女性有许多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姚继中.〈源氏物语〉与中国传统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2.

  [2]姚继中,刘华曦.走进〈源氏物语〉(六)――多少泪珠何限恨[J].日语知识,2005,6.

  [3]陈生永.封建时代中日两国妇女的悲歌――试比较〈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中的女性形象[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7(3).

  [4]杜鹃.〈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比较谈[J].连云港职业大学学报,1995.(3).

  [5]李桂云.王熙凤的撒泼:对封建男性权威的挑战[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8(5).

  [6]张志杰.被男权社会扭曲的灵魂――从“弄小巧用借剑杀人”事件评说王熙凤[J].学术交流,2006,(8).

  [7]丁燕.颜色如花命如叶――浅析〈源氏物语〉中的女性悲剧[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

  [8]孙景尧.简明比较文学――“自我”和“他者”的认知之道[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waiwenxuelw/52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