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外文学论文

中国语文杂志

发布时间:2014-06-10 11:41:34更新时间:2014-06-10 11:42:00 1

  《中国语文》最初由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合办的汉语语言专业学术性刊物,1956年以后编辑部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单独承担。《中国语文》主要刊登汉语现状、历史以及应用、实验等的调查和研究,语言理论、语言政策的研究,汉语教学、汉外对比研究,语言学和其他学科交叉课题的研究,汉字现状、历史以及应用调查和研究,语言文字著作的评论文章等。

  《中国语文》初期的总编辑是罗常培,韦悫任社长,1955年4月总编辑改由林汉达担任,1956年至1960年常务编委周定一主持编辑部日常工作。1961年3月起由丁声树任总编辑,韦悫仍任社长,陈章太任社长,陈章太主持日常工作。1978年复刊后,吕叔湘任主编,陈章太、侯精一任副主编。《中国语文》从1952年创刊至1962年为月刊;1963年至1966年4月为双月刊;1966年5、6月为月刊;1978年至今为双月刊。中间1960年7月至9月休刊,1966年7月至1978年4月停刊。1978年5月复刊,至今。

  1985年9月,由侯精一任主编,徐枢、饶长溶、王伯熙任副主编,徐枢为常务副主编。1994年3月,侯精一任主编,徐枢、施关淦任副主编。1996年1月,侯精一任主编,施关淦任副主编,2001年5月,侯精一任主编,刘丹青、方梅任副主编。2005年1月,沈家煊任主编,刘丹青、方梅任副主编。

  《中国语文》自1952年7月创刊至今已过去50个年头了。50年来《中国语文》在广大读者、作者、出版者和编辑部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中国语文》在国内外语言学界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为促进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创刊50年来总共出刊288期。(1966年6月至1978年5月停刊)发表总字数约三千多万。中国语文编辑部同时还编辑出版《中国语文》丛书50余种及《中国语文通讯》后改名《中国语文天地》。《丛书》至今还在出版。《丛书》的内容涉及语言学科的诸多方面。其中,《语法研究和探索》就出版了11种。还出版《方言和普通话从刊》《少数民族语文论集》等多种专著。

  投稿指南

中国语文

  中国语文来稿事项

  一、来稿请使用在线投稿系统投寄电子本。来稿审读时间一般为半年,半年内未接到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作者也可随时在中国语文网站看稿件当前审读的进展情况。

  二、在线投稿请同时用WORD(DOC)格式和PDF格式各寄一份,请勿上传压缩文件。稿件中请勿署名。

  如果文章用到特殊字体,请用附件形式把相应的字体文件发送过来。

  如果文章用到自造字、图表或其他特殊形式,请做成图像文件发送过来,或者另附上一份说明文件。

  将WORD文件转换成PDF文件时,请确认文章内容可以在PDF文件中正确显示。

  如果文章中有手写的内容,也可以扫描或拍照后做成PDF文件,请确认PDF文件内容可以清楚显示。

  如有必要,编辑部会通知作者寄打印本。

  三、所有论文需要提供英文题目。八千字以上的稿件请提供二百字以内的中英两种文字的提要和关键词。

  四、稿件每页40(行)×40(字)。本刊体例如下,务请按此体例上传稿件。

  (一)文题

  1.论文题目:

  正题:二号标宋,占一行。

  副题:三号仿宋,另占一行,前加破折号(——)。

  题注:在正题末右上角加星号(*)。题注注文排当页下,与正文之间加一细线,占10字。注文小五号宋体,起行空一格。前加星号做注码,后空一格。

  (二)提要关键词

  “提要”二字小五号黑体,后空一字空,接排提要正文。提要正文居中,左右空3字空,小五号宋体。

  “关键词”三字小五号黑体,后空一字空,关键词小五号宋体,各词之间空一字空,回行齐关键词。

  (三)正文

  1正文,通栏,五号宋体。如例句较短,可排分栏。

  2文章分节小标题,序码用汉字,五号黑体,占2行,居中;占1行,齐左,起行空2字空,序码用汉字、阿拉伯数码均可。

  3例句:

  有序码例句:序码用阳文码排序,后空半字空。起行空2字空,回行齐汉字。序码原则上一排到底,酌情可分节编排。如果例句接排,例句间空二字空。

  无序码例句:起行空3字空,回行空3字空。较短的可接排,中间用竖线隔开。

  4引文:起行空5字空,回行空3字空。

  5例句、引文等的出处(书名、报刊名)一律用书名号,外加圆括号。

  书名依次为:作者、书名、出版社、时间。例: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修订本),35页)

  报刊名依次为:作者文章、报刊名称、时间,例:

  (周培红《今生今世》,《收获》1991年第1期)

  古文依次为:朝代、人名、书名、篇名、章节,例:

  (唐•李白《古风•十九》)、(《诗经•硕鼠》)

  6国际音标括号用直方括号“[]”声调一律用数码标在右上角。

  7数字:公历年、月、日用阿拉伯数字,其他参考《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视情而定,一篇文章内要统一。

  8正文中引述文献标注顺序:作者、年代,中间加逗号,外加圆括号。例:

  (朱德熙,1986)

  参看文献:参看,作者,年代,外加圆括号。例:

  (参看金克木,1996)

  如果引述或参看文献不止一个,中间用分号隔开。例:

  (参看金克木,1996;朱德熙,1982)

  9文中图表一律小五号宋体,图表名用小五号仿体,位于表格上端,齐表头。

  10随文的注文,六号宋体,齐下。

  (四)脚注

  1.正文中的注码用阳文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编序码。小五号宋体,居文字右上角。如果后面有标点符号,则放在标点符号后边。

  2.脚注排在当页下方。

  3.注文小五号宋体,另起一行,空2字空,回行顶格。注码用阳文码序排,空半字空。

  (五)参考文献、参考书目、引用书目等

  排在正文后,有附注的排在附注后,空一行。“参考文献”等,小五号黑体,顶格。所引文献、书目等,小五号宋体,另起一行,顶格,回行空汉字7字空。参考文献等根据所引文献的类别采用不同的书写格式:

  1期刊中的文章,书写顺序为:作者或编者(2人以上,中间空一格)、出版年份(前后各空一格)、文题(加书名号)、刊名(加书名号)、期数;

  2专著,书写顺序为:作者或编者(2人以上,中间空一格)、出版年份、书名(加书名号)、有关章节的编号、出版社及地点。

  3外文参考文献等书写顺序同中文。文章、书名排斜体。

  4古代文献书写顺序,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社、出版版本年代。

  同一作者如有数条文献的,逐条分行排列,名字只见首条,其余以细线(占三格)代替。中文目录的编排顺序以著者(或编者)姓氏的音序排列;译著按中文目录格式写。外文目录一律排在中文目录后,顺序先日文(文献顺序按作者姓氏中文读音排序)后西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waiwenxuelw/39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