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亢
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智能建筑工程越来越常见。在智能建筑工程中,弱电安装是一个涉及面广泛并且安装过程技术含量高的工程,而且弱电系统在智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重要性也越来越显现出来。所以需要对电气智能化弱电系统施工工艺进行重视,努力提高弱电系统的质量,确保弱电系统效能的最优化。基于此,本文就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工艺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能够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设计
一、设计原则
1.设计前准备工作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在设计之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设计中又常常被设计师忽视。设计方案的确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以业主的实际需求确定方案是最基本的原则。弱电系统在设计前必须针对业主的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初步的设计方案,同时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所以,设计师应该针对业主的实际需求与业主进行反复沟通,理性分析业主需求的可行性、科学性,不断调整设计方案,从而形成更科学具体、符合业主需求的设计方案。弱电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就是在对业主的实际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来对建筑弱电系统进行设计,对整个系统以及各个环节在规模上以及性能上都要进行论证,再做可行性评估。初步的设计方案主要是从业主的实际要求出发的,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就是对弱电系统的技术性以及必须性等要求做出科学的分析。
2.总体设计
在确定了设计方案并通过可行性分析之后就是弱电系统的总体设计,总体设计仍是本着从业主的实际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并根据实际经济因素以及实际情况等确定最后的总体设计
方案。在确定总体设计方案时,设计师应该针对设计的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全面分析,以提高建筑弱电系统的实用性。总体设计在尽可能满足业主的实际需求的同时,设计师还要按相关的规范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并且要符合系统平面布置的具体要求,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二、智能弱电设计思路
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的关键是系统集成,这种集成不仅反映在整幢楼或整个小区,更重要的是反映在每一住户单元。任何一种集成都要求各系统、各设各有开放的通信协议,在大家认同的标准下进行通讯及控制,系统集成的最终S标就是让用户得到满足其要求的最优方案,将原来相对独立的资源、功能等有机的集合到一个相互关联、协调统一的完整系统中。作为智能建筑弱电设计人员,我们所必需解决的问题是技术要求、技术指标以及广泛适应的走线条件。在此先分析一下结构化综合布线的优点。首先,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使用了标准化的线缆和接插头模块,非常便于各楼层及本楼层间的信息点管理,哪怕因办公室搬迁等因素造成的大量终端设备也仍能得到合理的使用。而传统布线,没有统一的标准,当设备需要移位时,会带来很多管理上的不方便或需要重新布线,且会对建筑物造成较大的破坏。其次,结构化综合布线有很强的扩展能力,同时结构化综合布线线缆还可以提供高速的倍息传输能力,除了满足当前各种网络的需要外,还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对策
1.明确了解用户需求,全面进行现场勘察
在进行弱电系统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客户的需求,包括要求弱电工程需要哪些子系统,要求各个子系统分别实现什么功能,客户成本预计等方面。设计者首先要与客户面谈,就客户的设想、要求和问题进行材料收集,并结合现有的产品和各类相关技术对业主的要求明确化、定量化,形成科学的、严格的、可操作的具体目标,避免出现达不到客户要求或者超出客户预算的情况。弱电工程必须在动手设计前进行现场勘察,重点研究建筑物的功能,必须要对拟建设的各个重点部位做出记录,画出草图等,以备设计方案时作为重要依据。
2.控制成本,提高系统性价比
设计阶段规定了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同时也决定了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的大小。设计时要考虑在满足使用要求前提下,尽量简化系统方案、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通过因素估算法,基于wbs的全面详细估算来估计成本,通过设计招标、限额设计等方式来控制成本。设计招标通过应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选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既满足功能和工艺要求,又满足降低工程造价的设计方案;限额设计则通过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实行,确保在设计阶段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投资估算内。设计人员必须树立经济意识,牢固树立效益观念,从用户利益这个基本目标出发,提高设计质量,优化设计,减少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并明确规定设计单位,逐级控制工程造价的责任制,使所设计的建筑产品达到建设工期最短,投资最省,质量最高,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3.保证兼容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在设计时要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以实现智能建筑的系统联动、正常运转,对机电专业设备接口、控制/通信协议的详细标准和要求进行明确规定:以硬线直接联接方式控制的设备要求智能系统控制模块在设计时,要注意输出/输入端口工作电压应相同,要核实其带负载能力和容量大小是否足够,同时应注意与被控设备的电气隔离或电气共同问题,避免出现不相匹配造成设备无法正常驱动,或者设备毁坏带来的损失;基于控制/通信协议的系统、设备应注意设备端口的实际接法会随实际产品有所不同,设备和系统间的通信和控制协议要求应相互开放。通信网络系统发展较为迅速,在设计时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提高设计标准与要求;综合布线系统遍布于智能建筑各处,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今后发展需要,多增设一些信息点,同时配套电源插座或配电设施,按照智能建筑标准要求适当增加些系统余量,为今后用途变化留有余地;在适当的部位要考虑留有光纤信息点或增容管道,也可采用吹光纤技术进行预留;对某些分期实施的系统,预埋件、预留孔洞、预埋管线要提前设计留设,便于以后安装施工。
4.确保设计稳定及可靠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关系到建筑物内各类活动以及人身安全,因此在设计阶段要考虑到各种保障措施,例如:双机热备份、软件备份、热插拔硬盘或使用RAID、增加系统冗余量,增设UPS电源,采用强制散热、快速恢复措施等。要求7×24小时运行的特殊系统,更应强化可用性、应急管理、安全保护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另外在弱电系统线路设计上建议采用较可靠联接方式,例如采用环形总线接法、
适当增加回路或备用回路、限制单一回路设备接入数量等。工程设计上应注意,受产品质量和现场条件的限制,同一回路串联/并接多个触点连锁或联动控制设备的数量不宜过多。还应注意主干回路上线管、线槽中电缆和导线的密度、分隔铺设的要求,避免出现施工困难,使用过热,相互干扰等问题。对于长距离多负载传输回路,设计时要核算线损引起的电压降,提醒调试时检查回路末端的工作电压,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结束语
智能建筑在为人们提供舒适、便利的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同时,安全性也被人们提到了日程,而弱电系统就是保障智能建筑安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要求弱电系统设计师要在大数据时代不断更新专业知识,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结合实际情况,融合建筑费用、使用的功能、性能等等,设计出更实用的弱电系统。
参考文献
[1]雍安佶.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工艺研究[J].江西建材,2017(12).
[2]文林川,王进.试析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系统设计与质量控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9).
[3]王鹏.研究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与管理要点[J].科技风,2016(18).
上一篇:通信工程项目的优化方法
下一篇:5G核心网的网络切片实现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