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除了重视学生知识方面的学习之外,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这使得小学体育在教育领域的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因此要求体育教师运用合理的方式优化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事实证明,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呢?基于此,本文就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析,并提出具体的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众所周知,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之一。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兴趣爱好,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将体育知识与游戏相结合,为体育课堂增添趣味,确保每个学生对体育运动都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短跑教学过程中,为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加强学生的短跑训练,笔者就创设了一个“红绿灯”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规定区域内短跑,当老师喊到“红灯”时,要立马停下,而当老师喊到“绿灯”时无需停止,可继续跑步。在这一游戏情境中,如果有学生反应慢,没有跟上老师的节奏,则需要按照游戏规则进行一定的惩罚,如让失败的学生表演一个节目或者进行高抬腿、蛙跳等体育练习。通过创设这样的游戏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对体育知识充满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创设竞赛情境,构建活力课堂
体育是一门具有较强竞技性特点的课程,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所以,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开展竞赛活动,不仅能使体育课堂充满活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体育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有效结合学生特点和体育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竞赛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比赛来完成体育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体育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30厘米跳高、1米跳远或者50米赛跑等教学中,教师就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锻炼,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当小组获得胜利时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当小组失败时也应受到一定惩罚,通过体育竞赛的方式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在体育课堂上创设竞赛情境,可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促使学生形成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达到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创设多媒体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音频兼备的特点,将其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创设多媒体情境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真实性等效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多媒体的讲解与展示学习体育知识,探索体育运动规律的奥秘,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体育教学,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而且生动有趣的视频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体育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进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体操训练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体操动作有更直观的了解,笔者以多媒体为支撑创设了直观的教学情境,通过播放标准的体操视频,让学生对体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为学生播放了体操的动作分解视频,将每个体操动作进行分步播放,以让学生对具体动作要领有更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动作标准度,使学生对体操学习有更高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陆佩红.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中的运用探究[J].田径,2019(09):12-13.
[2]吴吉贵.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9(18):116-117.
[3]樊腾飞.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际运用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191.
《情境教学法对小学体育的运用》来源:《田径》,作者:徐晓鹏
上一篇:小学篮球教学运动损伤现状分析
下一篇:探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