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本质及意义的理解,对其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新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师论文发表,课外体育,体育兴趣,学生主体
0 前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党中央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而明确的要求,必将对我国学校体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课外体育活动入手,针对课外体育如何影响学生体育兴趣进行研究。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有浓厚的体育兴趣,就会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全身心的投入,并通过体育活动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体育兴趣是一切体育参与的原动力,它能够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内容及强度。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不仅仅是在体育课上,更应该注重于通过课外体育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应该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自主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1 课外体育活动的本质
1.1 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课外体育活动是利用课余时间,以各种形式手段参与体育活动,进行经常性有规律的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兴趣,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的目的。辅助体育课完成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
1.2 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
(1)以健康为目的,追求积极的情绪体验。课外体育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体质,追求娱乐身心,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及才能,使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
(2)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课外体育活动应有明确的针对性,应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性别进行活动,还应注意体质强弱的差别,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也是相当丰富,但活动内容要求各不相同,承担负荷的能力不一。因此,在自主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要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区别对待。
1.3 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则
(1)自觉性原则。课外体育活动的自觉性有原则体现在其能够引起学生的运动兴趣,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自觉的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自觉性原则的的基础,有了兴趣,才能够是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体育活动。(2)适量性原则。在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中,应注重适量性原则,应在了解自我身体情况的前提下进行调节,在锻炼的过程中生理负荷强度在中上等强度就可以,在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情况下适当加大强度。在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中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系统的自我调节,把握好训练的量和度。(3)针对性原则。课外体育活动应遵循针对性原则,让学生在有较强兴趣的前提下自主的学习自己喜欢的项目,不拘泥于体育课中的大纲内容,不千篇一律,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在锻炼的过程中应有目的的编排锻炼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能够切合个人的实际情况。
2 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
2.1 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
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例如体育训练、体育游戏、体育竞赛等,不仅仅增强了学生的竞赛技能,而且还能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有集体荣誉感,增加学生的归属感,最为重要的作用是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课外体育训练。课外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由学校组织的有计划的进行体育锻炼,为体育竞赛或为国家竞技体育输送人才做储备。课外体育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增强体质;课外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更自由的掌握体育技能;更多的接触体育,了解体育;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课外体育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的兴趣,是完成育人总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外体育训练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较强,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标更为明确。(2)体育游戏。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体育游戏占有很大一部分,体育游戏可以有很多的形式,野外生存、爬山等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不能只是单纯以体育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3)体育竞赛。以体育竞赛的形式,更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以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根据竞技体育的特点,在校园内展开竞技性的比赛活动,如篮球、足球、排球、会操比赛,拔河等集体性竞技比赛,让多数学生参与其中,感受运动的快乐,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
“兴趣是参与一切活动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参与活动的动机。终身体育是一个需要毅力坚持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长期艰难的习惯过程。它是一种取得成功和满足的情绪体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趣味性极强,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进而,随着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次数的增多和时间的延续,学生对体育活动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都会更加深入,也会产生积极的兴趣。对体育的关注程度的增加就会直接或间接的调动学生对体育参与的兴趣,也是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最重要的内部动机。
3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新方法
3.1 外部因素诱导
(1)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教育,营造体育运动的文化氛围。学校应注重营造体育氛围,例如,在较为明显的位置摆放一些体育类的宣传板,介绍体育的起源,和一些有一定意义的运动员简介。其次,在大课间时间可以集中学生观看一些体育赛事或与体育相关的教学片,通过体育明星的明星效应,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组织一些体育项目的比赛,丰富学生的爱好。体育竞赛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组织一些形式不同的体育比赛,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多的关注体育,比赛的形式不仅仅是单一的田径运动会、足球、篮球等,也可以增加一些校外比赛,例如,越野跑、野外生存等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比赛的举办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也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增长书本以外的知识,提高了参与体育的兴趣。
(3)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良好的体育环境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硬件基础,场地设施和器材的完备是前提,课外体育活动可以邀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做一些简单的踢毽子、跳绳、羽毛球,慢跑等项目,既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又能培养学生与父母共同的体育爱好。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校外的时间也可以由家长督促参与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兴趣打下基础。
3.2 内部动机培养
外部因素的完备固然重要,但内部动机的培养才是首要问题,抓住这一重点才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体质,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类型,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不同的体育项目,对于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可以引导其参加如长跑、滑冰、登山、游泳等运动项目,磨练其意志品质。而对于较为活泼的学生,可以引导其参加注意力集中的一些体育项目,如乒、羽、网三小球,提高其注意力。
4 小结
课外体育活动不单纯只是学校体育的一部分,它能够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能够辅助完成学生的培养目标,以更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戴敏华.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价值[J].辽宁体育科技,2003(8).
[2] 席连正.课外体育活动对终身体育的影响.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7.
[3] 黄安泉.中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习惯的调查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1):102-103.
[4] 王红,王东桥,孙鲁.论养成锻炼习惯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540-541.
上一篇: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发表
下一篇: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