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在读大学女生,大学女生作为高校和社会的特殊人群,她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大学女生未来的任务特别繁重,女性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重担,担负着承上启下的神圣使命。她们的健康状况和体育的态度、行为将直接影响到自身未来事业成就的实现,影响到祖国的未来。
【摘 要】体育锻炼态度的研究属于新兴的体育与心理学交叉学科的研究,研究的历史比较短,国外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目前国内在体育行为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经检索文献(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 CNKI数据库等),本文针对长沙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长沙师范大学女生比例占绝大多数的特定学校情况下)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以揭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这对于当前提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发展适合女大学生锻炼的项目,在课堂上有意识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养成锻炼的习惯,将体育锻炼纳入其生活方式当中,达到终生体育锻炼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福州论文发表,调查问卷,体育锻炼,分析,整理,体育教育
一、研究对象的特点
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就其健康状况而言,却不容乐观,据相关统计,在我国白领阶层女性中身体素质下降明显,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均提前出现,这与她们在大学时代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长沙师范大学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7%和93%,选取长沙师范一年级至三年级5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体育锻炼态度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故此本文将以女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实现方法
本文主要依据“合理行动理论” (Fishbein, &Ajzen,1975)和“计划行为理论”(Ajzen,1988),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调查问卷选用毛荣建2003年在前人的基础上、遵循标准化心理量表的编制程序,经过两轮预调查重新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对调查问卷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并对获取数据进行整理,从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行为态度因素。本文通过发放《锻炼态度量表》整理得到《长沙师范女大学生业余时间安排调查表统计表》、《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统计表》、《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统计表》《大学生运动项目的选择情况的调查问卷统计表》等。
通过对长沙师范女大学生业余时间安排调查表(双选)统计表见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女生个人课外时间的安排依次为:专业学习41.7%,去图书馆看书41. % ,体育锻炼11%,上网39%,听广播看电视电影26%,参加社交活动19%,做家教6%,其他16.3%。无论是从首位选中的结果看,还是从前三位选中的结果来看,高校女生用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大多数时间安排在专业学习、去图书馆、上网、电影电视上。
通过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双选)统计表(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而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1%,以调节大脑、消除疲劳为目的而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1%,41.6%的女大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健美减肥,32%的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让丰富可与文化生活。丰富可与文化生活和健美减肥的动机目标所占比例也较大,这与女大学生自身的需要关系密切。另外,增进交往、个性发展和应付考试的动机也都超过了20%,这说明了大学生已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和功能,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有较正确的认识,这正是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因素和动因[2];从另一个角度讲,大部分学生还仅仅把体育作为一个辅助,一个辅助学习文化课的手段。同时有29.4%女大学生为了应付体育达标考试而被动参加体育锻炼,说明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不深刻。
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表(表3)显示:每周参与三次以上的为91人仅有16.3%的学生,49%的学生每周1-2次,每月 1-2次的占11.6%,天天锻炼的占10.5%,偶尔参加的体育锻炼的占12.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参加每周不少于三次的体育活动。每次运动必要的运动时间是20min-60min,少于或超过锻炼效果都不好。调查的结果确是很令人担忧。女生体育锻炼的时间达到30分钟或30 分钟以上的占44.0%,60分钟或60分钟以上的占11.7%,30分钟以下的占26.2%,不确定的占18.1%。调查结果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争取实现学校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学生总数的80%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种类具有多样性,对某些运动项目具有明显的偏爱,通过《长沙师范学校大学生运动项目的选择情况的调查问卷》统计表(表4)可以得出,大学女学生对健美操、体育舞蹈270人,占总人数的48.2%,小球140人,占总人数的25%,大球80人,占总人数的14.3%,其他项目70人,占总人数的,12.5%等,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于运动量小,动作变化较多,有一定美感和非对抗性运动较偏爱,对于运动量大、存在危险性的运动却少有人参与。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依据对《长沙师范女大学生业余时间安排调查表统计表》的分析,我们得出高校女生用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
依据对《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统计表》分析,得出大学女生已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和功能,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有较正确的认识,但同时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不深刻。
依据对《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统计表》分析,得出大学女生平时锻炼时间多少。
依据对《长沙师范大学大学生运动项目的选择情况的调查问卷》统计表分析,我们得出大学女生对于运动量小,动作变化较多,有一定美感和非对抗性运动较偏爱。
(二)建议
(1)学校体育教育应转变长期以重技术轻理论的教学模式,在以后教学中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注意及时消除避免学生运动厌倦心理。
(2)学校应根据学生运动的需要,在大力投资建设体育场地、场馆的基础上。
(3)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做到有趣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结合,引导开发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将运动精神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重视学生健身运动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涛等.应用系统观点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在学校体育中协调发展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5)
[2] 张志勇,杜林英.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和目标的社会取向[J].中国学校体育,1998,(6)
[3] 邱亚玖. 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J ]1 中国学校体育,2004,2
上一篇:网球俱乐部期刊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