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逐步向国际化接轨,各行各业的服务对象也越来越广泛,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不断改善教育模式,构建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培养模式。
摘 要:为了迎合就业市场的需求,目前的高职院校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培养与就业未到校的教学模式。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如何构建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将进行了分析。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内部进行仿真实训等来进行。并以会计专业为例进行介绍,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
关键词:核心期刊发表,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就业导向
一、高职教学实践体系的建立
近几年,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已经向多元化发展,教课内容也与实践接轨,已经打破了传统的纯理论教学,实现了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践培训、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师资队伍等途径来实现。
笔者通过对已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模式的研究将其定义为“一二三四”高职实践教学:一,以就业为导向;二,校企合作;三,单项、综合、顶岗的阶段是教学来提高就业技能;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的综合培养。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1.为了迎合人才市场需求,高职院校不断构件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具体来说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市场对人才的技能需求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清楚每一个专业,并针对具体的专业来培育具体的专业技能。
2.应加强校企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加强校企合作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并在高职院校进行模拟实验室的建立,在实验室里对学生进行仿真培训。比如说会计专业的培养,可以通过张贴会计核算流程图、工艺流程图、职业守则等来进行环境的模拟和仿真,并应准备足够的仿真教学中使用的原始凭证、业务说明、空白的记账凭证、空白报表、空白帐页等。除此之外,还应该进行岗位的综合实训,在训练过程中对实际会计工作进行进一步划分,使其更符合实践操作,改善了传统理论教学中所出现的以实践脱节的现象,是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真正掌握会计电算化以及手工会计,并可以灵活的运用到工作中。
以培养会计成本核算人员为例进行介绍,为了保证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的要求,能在职场中游刃有余,高职院校在培养成本核算人员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教学。
实现创新经营方式,跟进时展的步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一定要在经营方式上不断创新,根据时展的要求,找出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经营模式,相应的成本核算的方法也要跟进时代步伐,勇于吸取先进的成本核算经验,了解国内外会计行业发展趋势,吸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手段,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不断地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新方法,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激烈的市场环境。
由于许多行业具有保密性,因此很少有单位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高职院校为了构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就业模式就必须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让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践,让其真正参与到会计工作中,通过真实的工作体验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发一些经济项目,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复杂的经济问题,来为企业谋利益求发展。企业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帮助,实现双赢的合作。
3.教学过程应进行三段式的技能培训
(1)单项技能培训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提高学生的准也技能,在培养过程中应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第一阶段应进行会计基础实训(包括对会计工具的使用和会计程序的掌握)、财务会计实训(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长期股权投资、存货等)、审计实训(报表审计、货币资金审计、审计报告、债权债务审计等)、成本会计实训(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损失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等)以及财务管理实训等单项技能的培训。
(2)综合技能训练
当学生完全掌握了单项技能之后就应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在综合训练过程中应该以实际工作为原型进行训练,通过对企业中工作的某一个具体环节进行模拟。在进行综合实训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际、实践、实用、实效原则进行,并且应该建立以就业指导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来进行。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科学的教学手段、开放的教学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的综合技能训练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进行基础知识的实训,让学生的实训过程中达到初级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第二个阶段是进行工业会计的综合训练,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小型工业企业的工作;第三个阶段,要求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训,通过在校外试验模拟基地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四个阶段,要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第五个阶段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培训,是学生能够达到专业人员的水平,保证学生在就业以后可以独立工作,独当一面。
三、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规划
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为适应市场竞争,高职院校就必须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制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学以及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率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校企合作开发项目的规划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以及增加企业效益的产出是实现企业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为企业快速赢得市场占据有利优势,创造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1.合理规划校企合作项目体系
为了实现校企双方的双赢,就应该建立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校企合作项目的体系,可以通过共同构建合作课程的要求、共同制定会计人才的专业培养计划、共同建立科学的教学团队、互派管理人员等方式来构建校企合作项目,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习经验的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更大的空间、为实现共同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在校企合作课程中将专业课发展为专业拓展课和专业方向课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培养过程中在校企合作课程中应将会计专业课程,如:会计基础、成本核算与控制、 财务管理、会计信息
化 、会计业务核算与报告等会计专业课程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中不断发展为专业拓展课和专业方向课,实现会计专题、审计、证券投资实务、管理会计、财务网络等课程的全方位发展。
3.定期修订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多变性,会计发展面临了很大的挑战,对会计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为了保障所培养的会计人才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会计就业市场,就应该根据会计行业的现状对校企合作课程的教材进行定期的开发和修订。
4.邀请专家加入到校企合作课程中
为了进一步保证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够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修订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时应该邀请专家参与到教材的修订以及人才的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进而保证所培养出的人才有更好的就业前景。
结束语: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应不断改善就业模式,努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培养教学体系。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高职教学实践体系的建立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从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模拟基地、阶段式学习等方面并结合人才市场对工作人员的最新要求对如何构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体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规划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希望对高职院校培养就业性人才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梁瑞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09,26:90-92.
[2]郭江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5-6.
[3]孙晓辉,林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S1:151-152.
[4]赵立娥.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18: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