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研究》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报,原名《西方语文》,是我国外语界第一家学术期刊,创办于1957年6月。起初每季一期,1959年第1期始为双月刊。自1959年第4期起,更名为《外语教学与研究》。1962年第1期起复为季刊,出至1966年第2期。此后因文革而停刊12年,至1978年9月恢复出版,刊名仍作《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起,刊期改为双月。
《外语教学与研究》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审稿制度和编辑体例均严格遵从国际惯例,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由北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语言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负责编辑,并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本刊由北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排印出版,邮局订数长期保持1万份以上,近年平均每期印数1.5万份,在全国各类学术期刊中首屈一指。
我国外语界著名学者王佐良教授、许国璋教授等曾先后担任本刊的主编。学报设有语言学、外语教育、翻译研究、中外文学与文化比较研究等栏目,涵盖外语学科的各个主要方面。其中语言学和外语教育两大块是本刊的品牌和强项,尤以2005年初首批进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的外语教育专栏享誉全国外语界。
办刊五十多年来,《外语教学与研究》秉承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兼顾的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成为具有高学术水准和高编辑质量的全国语言/外语类著名学术期刊。本刊在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科评价中心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SCI)”、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研究中心研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北京大学研制的“我国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和清华大学研制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征报告”这四大评价系列中,均连续多年稳居本学科领域首席。此外,本刊入选“国家期刊方阵”,连续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以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历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等重大奖项。本刊还因较高水准的学术和严格规范的编辑而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为美国《语言学与语言行为文摘》(LinguisticsandLanguageBehaviorAbstracts)、《社会学文摘》(SociologicalAbstracts)等国际著名文摘检索刊物收录(是国内最先被其收录的外语类期刊),为国外境外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订购。
本刊主要栏目有:
语言学研究:对语言学各领域和各边缘学科的原创性研究与评述;
语言研究:对各国语言和文化所做的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单独研究以及与中国语言文化的比较研究;
外语教育:关于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实验和调查报告;
翻译研究:对翻译史、翻译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对外国文学作品、作家思潮的分析与评论;
书刊评介:与上述内容有关的书刊评介、札记、报道、访谈等。
投稿指南
外语教学与研究投稿须知
1.稿件构成
论文中文标题、中文提要、中文关键词、论文正文(含参考文献)
论文英文标题、英文提要(另页)
附录等(如果有)
作者姓名、单位(中英文)、通讯地址、电话号码、Email地址(另页)
2.提要与关键词
论文须附中、英文提要;中文提要200—300字,英文提要150—200词。另请择出能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词2—4个。
3.正文
3.1结构层次
正文分为若干节(section),每节可分为若干小节(subsection)。
3.2标题
节标题、小节标题独占一行,顶左页边起头。
节号的形式为1、2、3…,节号加小数点,然后是节标题;或一、二、三…,节号后加顿号,然后是节标题。
小节号为阿拉伯数字,形式为1.1、1.2、1.3…,1.1.1、1.1.2、1.1.3…。小节号后空1格,不加顿号或小数点,然后是小节标题。
小节之下可以采用字母A.B.C.,a.b.c.,(a)(b)(c)或罗马数字I.II.III.,i.ii.iii.,(i)(ii)(iii)对需要编号的内容加以编号。
3.3字体
正文的默认字体为宋体五号。
中文楷体用于字词作为字词本身使用,如:
“劣字怎么念?”
英文倾斜字体的使用范围主要是:
(1)词作为词本身使用,如:
ThemostfrequentlyusedwordinEnglishisthe.
(2)拼写尚未被普遍接受的外来词,如:
JiaoziisaverypopularfoodinChina.
(3)书刊等的名称。
图表的字体可根据需要换为较小的字号。
3.4图表
图标题置于图的下方,表标题置于表的上方。
图号/表号的格式为“图/表+带小数点的阿拉伯数字”。
图表的字体一般为宋体小五;如果需要,可以适当采用较小的字号。
图表的行距为单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