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特殊教育论文

免费论文思想教育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4-01-24 16:39:59更新时间:2014-01-24 16:40:24 1

  当前,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形势,使我国处于世界的经济大潮中,各种社会思潮、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冲击着人们,对在校大学生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其中对大学生实施“党员导师制”是有益的探索。“党员导师制”是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按照亲情化、个性化、科学化的原则,将教师中的党员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可分配一定数量的学生,让他们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得到更为细致、全面和多方位的关爱和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党员导师制是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的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党员导师制的实施具有一定的过程和阶段,要规范导师的德育行为,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反思。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党员导师制

  一、实施大学生党员导师制的积极意义

  1.党员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更细致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员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可以直接在思想上给予关心、学习上给予指导、工作上给予指点、生活上给予关怀,做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人。学生通过党员导师制,接受更全面、更深入的指导,得到身心素质、专业素质、社会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2.党员导师制扩充了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队伍。传统的教师党员主要是在教师队伍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当前高校扩招,一线辅导员力量不足,党员导师制的实施不仅弥补了辅导员年轻、人生阅历不足的欠缺,而且填补了辅导员带班量大所带来的管理上的漏洞,成为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队伍的有效补充。

  3.党员导师制具有突出的亮点。党员导师以党员“先锋模范”的形象,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促进大学生进步与发展;同时,党员导师制工作与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更赋予党员组织活动实践意义的工作内容,使党员教师得到了锻炼,完善了自身人格,提升了党员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能水平。

  4.党员导师制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以辅导员为主,通过党员导师与辅导员的协作,有利于构建分工不同、优势互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合力,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党员导师制的实施具有一定的过程和阶段

  第一阶段:导师队伍的选拔。做学生的导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业务素质:第一,较强的政治素质,要选拔优秀党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以他们较强的党性、较高的思想觉悟、坚定的政治方向影响、带动大学生,促进学生政治思想的发展;第二,较高的道德品质,大学生的发展不但有思想政治上的要求,还要有道德情操方面的标准,要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促进其形成完善的人格,就要求选拔的党员导师要道德高尚、人品出众,有较高的德行;第三,一定的业务专长,大学生应以学习为本,一切活动和发展都要围绕专业学习进行,作为大学生的导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引导大学生潜心进行专业学习。

  第二阶段:与大学生“结对子”。学校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将他们交由不同的党员教师,实行学生与党员导师“结对子”,使党员导师承担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任务。学校应将心理障碍、学习不佳、遭遇挫折、家庭困难、单亲或父母双亡的特殊学生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有针对性地指派有经验的党员教师进行重点帮扶。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党员教师做导师后,应主要从工作措施实施和工作方式选择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从工作策略来看,导师要深入分析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工作措施:一是从学生出现问题的外部因素采取措施。要从学生家庭、社会、学校成长等外部影响因素出发,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采取帮困措施。二是从学生内在问题的根源采取对策。学生出现问题自身内在的因素是主要的,要从大学生出现各种问题的本源入手采取对策。三是从个案情况来寻找对策。每个学生个体情况是不同的,要从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条件出发,采取不同的措施,开展德育工作。四是借鉴先进经验采取措施。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是有规律可循的,要积极借鉴他人的先进教育经验,重视对经典教育案例的研究,从中汲取有益的工作方法,提高学生教育的水平。从工作方式的选择来,导师要实现对大学生教育的有效性,就要重视工作方式的选择:一是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方式。导师应每月至少与学生深谈一次,每周至少约谈一次,并通过网络、电话与学生做好日常的沟通工作,先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再开展工作、反思总结。注重理论探索,填写工作手册、撰写教育方案、教育个案和工作随笔、总结经验。二是做好党员导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党员导师之间应当经常进行工作经验交流,挖掘他人优点、寻找他人亮点,努力实现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党员导师要与辅导员做好日常沟通,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四是与家长沟通。通过与家长的经常联系,使家庭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日常表现,有利于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巩固党员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实施过程中规范导师的德育行为

  1.导师应当遵循基本的工作原则。第一,个性化工作原则。导师的工作不能一刀切,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阅历、思想状况,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第二,亲情化工作原则。导师面对学生,应充分发挥非正式场合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与学生加强闲暇时间交往,以亲情化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导师,促进学生接纳教师的意见。第三,渐进性工作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工作积累和学生思想转变的过程,因此,导师要采取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逐步进行思想转化。第四,实效性工作原则。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搞形式,要真正从学生思想转化出发,根据学生实际去做。

  2.党员教师要坚持基本的工作制度。第一,要建立学生情况档案制度。随着不同阶段的工作进展,要准确记录工作对象的基本情况、动态表现、成长轨迹,描述自己的工作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第二,坚持日常沟通制度。导师应经常与学生谈心工作。不要囿于每月一次的谈心,要尽量多抽出时间,与学生见面,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和障碍,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三,认真执行家长联络制度。导师应认真履行家长联络制度,通过与家长的电话联络、网络联络、信件联络,见面约谈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密切沟通,形成与家长互动的合力,促进学生在学校的发展。

  3.党员教师要履行基本的工作职责。一是要发挥党员教师的先进性影响作用。帮助学生在政治上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促进他们在政治上尽快成熟。二是要发挥党员教师的为人师表作用,影响和带动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标准,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三是要发挥党员教师的导学作用,促进学生在学业上有所发展,学术上有所建树、实践上有所提高。四是要发挥教师个体特长作用,鼓励和影响学生多方面发展,争取获得一技之长,提高学生的精神情趣和生活品位。

  四、加强党员导师制实践工作的反思

  1.存在的问题。第一,重视形式、轻视过程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高校虽然实行了党员导师制,但导师措施没有落到实处。有的高校给党员教师分配了任务,但由于没有采取相应的督察和激励手段,使党员教师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当然这与课程多、任务重有关,但是,学校没有在认识上重视党员导师制的意义是问题的关键。第二,党员导师的工作缺乏生活化。生活化的工作是最有效的,但当前很多党员导师大多是在办公室里以谈心的形式开展教育引导工作,效果并不理想。党员教师最好能深入学生的家庭,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深入学生宿舍、朋友中,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实现与学生的情感互动。

  2.导师制实行的基本出发点。学生成长导师制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必须扎实做好这项工作。党员导师制度的目的是达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力求使学生对象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要通过导师制,使党员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获得与老师交流的幸福体验,使师生通过党员导师制,实现良性的互动交流,推进党员教师先进性作用的发挥,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teshujiaoyulw/30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