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特殊教育论文

生物教师晋职称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4-01-15 16:30:42更新时间:2014-01-15 16:31:20 1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等方式,获得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这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但长期以来,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实验的结果,而学生小组成员之间,往往会出现忙的忙(个别同学包揽了全过程),闲的闲(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闹的很闹(闲着不如趁机取乐)的现象。如何使生物实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角色很重要。

  摘要:学生进入中学以后,生物实验课是他们首先接触到的实验课,上好实验课,对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生物实验活动中教师担当的角色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生物实验,角色,组织者,探究者,激励者

  一、实验前的组织者角色

  1、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说,实验课的时间都比较紧,实验前,教师要布置学生预习,通过预习弄清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根据实验报告册,主要明确①做什么,即实验目的和内容;②怎么做,即依据实验原理,制定实验方案;③为什么这样做,即:搜集、分析有关实验资料,制定具体的操作步骤,确定信息收集后的分析方式,以便实验的得心应手。同时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实验纪律,注意事项等,以免实验时盲目操作,损坏仪器,浪费药品。

  2、教师备好实验课。教师要从研究实验内容和仪器等着手,深刻领会实验设计思路,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对实验原理、方法、操作步骤以及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的原因等进行研究,找出实验难点、关键所在,并进行课前实验。如: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课前笔者查阅了实验的相关资料,了解实验成功的关键点是捆绑鲫鱼的材料,在进行课前实验时,笔者分别用布条、纱布条、细线对鲫鱼的背鳍进行逐一捆绑实验,结果证实,使用纱布条效果最好。因为纱布条摩擦力大,捆绑鲫鱼时不会被挣开。通过预做实验,确保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

  3、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能力差异,结合实验课的特点,预测学生实验情况:哪个环节容易出现问题,哪个环节需要教师讲解指导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合理划分实验小组,力求各个动手,人人参与的原则,安排好课堂结构,选择恰当的实验教学方法。

  二、实验过程中的探究者角色

  实验的结果是动态生成的。例如:使用不同材料做同一实验,实验的现象可能不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做同一实验,实验现象也可能不同;不同学生做同一实验,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现象。

  例如:观察蚯蚓的实验

  实验目的①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②观察蚯蚓的运动

  问题:观察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的更快

  方法步骤: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①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上,观察它的体形,看看身体是否分节,区别前端和后端。

  ②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

  ③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什么感觉?用放大镜观察,腹面有许多小突起是刚毛,并想想刚毛的作用。

  2、观察蚯蚓的运动:蚯蚓在纸上、玻璃上是怎样运动的?运动速度怎样?

  虽然都是蚯蚓,由于同学们是随机取样,所以有的大有的小,查找环带,区别前端后端的难度不同,速度就会有的快有的慢。观察过程中,要求经常使用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但是同学们操作动作有轻有重,造成个别蚯蚓受伤。而作为探究者的笔者,一方面借助放大镜跟同学们一起观察蚯蚓的体节,寻找环带,确定前端和后端,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亲手触摸蚯蚓的皮肤,感受黏液和刚毛,真正体验出蚯蚓如何靠体壁的协调作用和刚毛的支撑作用,相互配合完成它的蠕动运动。针对蚯蚓在不同物体表面的爬行速度的实验,笔者采纳了同学们的建议,用计时、比赛、观察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组实验,用事实说明由于纸张粗糙,有利于刚毛的附着,蚯蚓在纸张上比玻璃面上爬行速度快的科学道理。作为一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亲身体验实验的惊奇、充实与兴奋,经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受益匪浅。

  三、实验后的评价者和激励者角色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归纳概括,对实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进一步拓宽对实验的研究和认识。

  例如:探究实验“生物分类”

  教师课前给学生发放了各种物品的标签,同学们根据对它们的了解进行分类。在分类之前,介绍自己分类的依据。

  学生1:按照它们的用途分类,可分为化妆类、饮料类、洗涤类等。学生2:根据物品的成分,可以分成人工合成类、自然产出类等。学生3:按照食品的差异,可以分为肉类、蛋类、奶类、点心类、调味类等。学生4:根据包装的不同,可以分成瓶装类、袋装类、桶装类等。……

  教师:不管是何种分类,只要有一定的道理或按照一定的规则,能被大多数人接受,我们就应该认可。但是,你们的分类方法必须接受同学们的质疑或咨询。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同学们大胆的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各种各样的分类探究实验。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具体的问题,经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探讨得到解决,运用“自主设计→探究实验→表达交流”等方式,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对生物分类的认识更加充分。教师运用开放式的评价方式,激励着同学们的创新精神,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春明.中学生物教学.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5(5):10-11

  [2]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16-1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teshujiaoyulw/2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