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大青水利枢纽引水通道设计方案比选
潘辉李宁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06
摘要越南大青水利枢纽工程需要将水库蓄水引至电站取水口,但在主坝与1#副坝之间、1#副坝与2#副坝之间及2#副坝下游地区地面高程均较高,为满足发电用水的需要,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原计划需要在地势较高的地区采取适当的引水方法,为电站修建一条人工的引水通道。本文就引水通道设计方案选择问题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连接渠优化隧洞暗涵
越南大青水利枢纽工程为引水发电工程,主要任务是水力发电,在工程完成后并入国家电力系统,其装机功率将达141MW,每年发电量将达6.083亿千瓦时。
此外,工程还能加强下游河流流量的稳定性,满足下游地区日益增长的水源需求,提高下游各水利工程的经济、财政效益。工程完工后,还能改善区域景观、环境,为区域经济、文化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1工程级别
工程按(越南)现行国家标准设计。工程级别依照越南285-2002建设标准的规定确立。根据拦水堤坝样式、堤坝高度、建筑材料和基础地质条件,各工程段的方案均在报告中进行了评估,工程级别确定为Ⅱ级。
堤坝最高达55米。设计洪水P为0.5%,校核洪水P为0.1%。
2引水通道方案比选
工程需要将水库蓄水引至电站取水口,但在主坝与1#副坝之间、1#副坝与2#副坝之间及2#副坝下游地区地面高程均较高,为满足发电用水的需要,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原计划需要在地势较高的地区采取适当的引水方法,为电站修建一条人工的引水通道。
为了达到经济节约的目的,考虑了三个优化方案,一是连接渠方案;二是暗涵方案;三是隧洞方案。
2.1连接渠方案
1号连接渠:
位于主坝与1#副坝之间,长度为450米。
表面的土层厚度从几米到20米不等,下面是强风化bazan岩石,渠道高程为599米,此处挖掘最深的地方约38米,一部分渠道将在含有砖红壤土、岩块的红土层中开挖,尾部近一半的渠道大部分将通过微风化岩。
渠道底部位于地下水水平线以下,由于bazan岩的侵蚀性很小,所以估计流入地基坑的水量不大,尽管如此仍需要又排水的方法,特别是在雨季。
2号连接渠:
位于1#副坝与2#副坝之间,长度约为425米。
土层厚度从5—10米至20米,下层是bazan岩的风化带。渠道底部的高度为599米,挖掘渠道最深处约32米,几乎整条渠道将在含有砖红壤、岩块的红土层中开挖,渠道底部将位于地下,剩余的部分位于bazan岩的剧烈风化带,此带含有bazan岩的碎块。
在粘土、半粘土的排水试验中其侵蚀系数平均为3.0×10-4cm/s。地下水水位分布深度为20—25米,因此渠道底部将位于地下水水位以下,由于bazan岩的侵蚀性很小,所以估计流入地基坑的水量不大,但是仍然需要又排水的方法,特别是在雨季。
3号连接渠:
位于2#副坝下游地区,土层较厚达33米,渠底高度约599米,其地质多为土层,即粘土夹杂砂土,底部多为砂石,引水渠挖掘深度最深为25米。
粘土的渗水系数平均为2.0×10-4cm/s,在地理位置最高处即马鞍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地面以下约12米以下,因此渠底主要都处在地下水以下部分,由于砂土渗水性不强,因此较为坚固,即使是雨季也能保证良好的排水性。水渠14号国道北面处渠底有一部分在地下水渗透层以下,由于有良好的排水设计,也能保证相对通畅的排水。
1#、2#、3#连接渠底宽5.0m,底高程为599.0m,边坡由下至上分别为1:3.5、1:3.25、1:3.0,中间在610.0m、620.8m处设3.0m宽马道。在正常高水位618.0m以上两侧边坡采用草皮护坡。
2.2暗涵方案
1#((连接渠)暗涵位于主坝与1#副坝之间,涵长260m。2#(连接渠)暗涵位于1#副坝与2#副坝之间,涵长290m。3#(连接渠)暗涵位于2#副坝下游,涵长360m。
2.2.1结构设计
1#((连接渠)暗涵
1#((连接渠)暗涵长260m,入口为桩号KN1-0+080,出口为桩号KN1-0+340,为反拱混凝土底板双孔现浇钢筋混凝土矩形结构,过水断面为41.73m2。涵底板顶高程为599.0m。开挖断面地质结构较为均匀,从下至上包括弱风化岩、强风化岩、全风化岩以及第四系沉积、洪积、残积土层。除弱风化岩面开挖临时边坡采用1:0.75外,其余强风化、全风化及第四系沉积、洪积、残积层开挖边坡为1:1.5,。暗涵施工完毕后回填原土不得超过原地面高程。进出口明挖段除弱风化岩面开挖边坡采用1:1.0外,其余强风化、全风化及第四系沉积、洪积、残积层开挖边坡有下至上依次为1:2.5、1:2.25、1:2.0。高程609.0m、621.0m、631.0m处各设一3.0m宽的马道。为保持进出口边坡的稳定性,在正常高水位618.0m以上两侧边坡采用草皮护坡。
2#((连接渠)暗涵
2#((连接渠)暗涵290m,入口为桩号KN2-0+090,出口为桩号KN2-0+380,为反拱混凝土底板双孔现浇钢筋混凝土矩形结构,过水断面为42.57m2。涵底板顶高程为599.0m。开挖断面地质结构为第四系沉积、洪积、残积土层。临时开挖边坡采用1:1.5。暗涵施工完毕后回填原土不得超过原地面高程。进出口明挖段开挖断面地质结构为第四系沉积、洪积、残积土层,开挖边坡采用1:3.0。
3#((连接渠)暗涵
3#((连接渠)暗涵长360m,入口为桩号KN3-0+080,出口为桩号KN3-0+440,为反拱混凝土底板双孔现浇钢筋混凝土矩形结构,过水断面为42.57m2。涵底板顶高程为599.0m。开挖断面地质结构为第四系沉积、洪积、残积土层。临时开挖边坡采用1:1.5。暗涵施工完毕后回填原土不得超过原地面高程。进出口明挖段开挖断面边坡采用1:3.5、1:3.25、1:3.0。高程610.0m、620.8m处各设一3.0m宽的马道。为保持进出口边坡的稳定性,在正常高水位618.0m以上两侧边坡采用草皮护坡。
与中心线夹角约56.4°的道路与暗涵斜交,路顶宽45.0m,路顶高程620.8m,路两侧边坡为1:1.5。
2.3隧洞方案
以1#连接渠轴线作为隧洞轴线,土层厚度从几米到20米不等,下面是含有许多中空小孔bazan岩层,渠道高程为599米,此处挖掘最深的地方约38米,一部分渠道将在含有砖红壤、bazan岩块的红土层中开挖,尾部近一半的渠道大部分将通过坚硬IB带坚硬的bazan岩,依照规范要求的岩石深度,只有不到一半的地质条件可成洞,其余仍要开槽明挖,技术上比明渠复杂,施工困难。
以2#连接渠轴线作为隧洞轴线,土层厚度从5米至20米,下层是bazan岩的风化带。渠道底部的高度为599米,挖掘渠道最深处约32米,几乎整条渠道将在含有砖红壤、bazan岩块的红土层中开挖,地质条件不适合开挖隧洞。
以3#连接渠轴线作为隧洞轴线,土层较厚,达33米,渠底高度约599米,其地质多为土层,即粘土夹杂砂土,底部多为砂石,引水渠挖掘深度最深为25米,地质条件不适合开挖岩洞。3#连接渠段改成土洞引水,土洞施工比岩洞施工困难,经济上明显高于岩洞。
3#连接渠改成土洞,洞长248.36米,入口及出口均为明渠开挖。
3结论
从理论上,隧洞方案较连接渠方案在地质结构上难已实现,依照规范要求的岩石深度,只有不到一半的地质条件可成洞,其余仍要开槽明挖,技术上比明渠复杂,施工困难。1#、2#为连接渠,3#(连接渠改成土洞方案较符合要求,但经济上,渠洞结合方案较连接渠方案投资高2351万元。
连接渠方案与暗涵方案的工程量相比,主要工程量中,节省了土方开挖14.2万立米、混凝土浇筑2.5万立米、钢筋制安2554.2吨、浆砌石1007立米。总造价节省了583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