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水利论文

武汉东湖学院发表

发布时间:2014-10-20 11:30:39更新时间:2014-10-20 11:32:04 1

武汉东湖学院

  武汉东湖学院坐落于江城武汉的汤逊湖之滨,是湖北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首批入选和牵头高校,是经教育部评估通过并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 历史沿革

  武汉东湖学院前身为武汉大学走读部,由武汉大学举办,组建于1980年6月;1992年12月更名为武汉大学专科部;1998年9月,在武汉大学专科部基础上组建武汉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以新的机制和模式成立本科层次的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是我国最早设立的4所独立学院之一;2003年7月,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学校改制,由我国高科技企业田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与武汉大学合作办学;2011年4月,学校经国家教育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由田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

  ☆ 办学理念

  学校秉承“厚德、笃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质量至上、和谐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始终围绕建设一流普通高校的奋斗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特色、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科学办学新路,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独树一帜。

  ☆ 办学方向与公益属性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办学的公益属性永远不变。

  ☆ 办学定位

  办学目标定位:办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普通本科高校。

  办学类型定位:应用技术类型普通本科高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校已与武汉纺织大学、新疆大学等联合开展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水平。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以思想政治素质、文化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为“一体”,以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两翼”,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湖北、面向中部、辐射全国,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 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1493.3亩、总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建有功能齐全的教学区、行政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教师宿舍区、生态绿化区,拥有公寓式学生宿舍、一次可容纳2万人上课的教学楼群、可容纳4000人阅读藏书量达125万册的图书馆、可容纳5000人的体育馆、面积4.3万平方米的田径场运动场、占地5.1万平方米的设施齐全的科技大楼和多学科实验楼。校园网络已实现全覆盖。

  ☆ 教学机构

  学校现设有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文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11个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基础课部2个课部。

  ☆ 学科与专业

  学校秉承“应用性、集群化、差异化、有特色、高质量”的专业建设理念,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类、机电工程类、生物工程类、传媒艺术类、经济管理类、文法语言类六大专业集群。

  学校现设有70个普通本、专科专业,涵盖文学、法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拥有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3个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

  ☆ 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41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1人,教授116人,副教授202人。中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学校每年引进20名博士。

  我校是全国同类高校中首批取得国家外国专家局认可的聘请外国专家资格单位。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工作人员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报考国外研究生和出国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打破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分类模块,构建了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工程技能培训和创业能力训练组成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课程体系;瞄准新兴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发展领域,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 “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学校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学校教师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

  ☆ 科研与社会服务

  学校创新“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上水平”的思路,采取“走进行业,带出项目,形成合力,共同发展”等举措,构筑科研平台,现建有工程技术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组建了新农村建设信息服务协同创新、软件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艺术设计等10个科研团队,正在实施“2011计划”,组建了2个省级研究中心——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和湖北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承担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和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

  ☆ 国际合作与联合办学

  学校与英国、美国、新西兰、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的大学以及大唐移动、东软集团、阿里巴巴、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湖北中石特管、湖北神农制药、广发银行、嘉鱼县人民政府等企业、机关、媒体、银行、政府建立了校校、校企、校政等合作办学、联合办专业、共建实验室、学生实习和就业合作关系,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出国留学、考研、就业等提供便利条件。

  学校联合国外应用技术型大学,实行学生游学、互派交换生、课程对接、学分互认。学校着重与法国里昂天主教大学、法国亚眠高等电子与电工技术工程师学院、法国高等矿物与有机化学学院、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建设“武汉中欧应用技术大学”,打造中西合璧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 招生

  普通招生: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学生1.5余万人。

  学校从2014年起,招生录取批次由“第三批本科”调整为“第二批本科”。

  “专升本”:学校从湖北省普通高校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学生,在环境设计、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金融学4个专业开展“专升本”工作。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部批准我校与美国南新罕布什尔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教外办学函〔2014〕5号)。

  我校与美国南新罕布什尔大学、韩国又石大学可互派免费交换生。

  ☆ 奖助体系

  学校建有以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项奖学金为激励,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以学生勤工俭学和助学金为基本途径的奖助体系。完善的“奖、助、贷、勤、补、免、减”的资助学生的政策和制度,使学生困有所助、优有所奖。

  ☆ 育人成果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有效结合,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综合素质整体提升,成绩显著。近三年来,师生在各级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3700余篇;承担教研、科研项目500余项,出版教材265部,获科技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2项;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竞赛获国家、省、部级奖711项;英语专四、专八考试一次性通过率高出全国高校平均15.03%- 37.4%;胡军、祝浩、王龙、杨于、郑胜东等一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发明之星”、“创新双杰”、“长江学子”等不断涌现;3200多名学生被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欧盟伊拉斯谟”计划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录取为研究生。建校以来,350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毕业生的优秀表现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中国月期刊网给武汉东湖学院学生及教师提供了  武汉东湖学院毕业论文发表  武汉东湖学院教师职称论文发表的平台,为各位师生提供论文发表、写作指导、文献参考,期刊征稿代理,职称,核心期刊,论文检测,Sci,医学,教育,科技论文发表等服务。

  本站编辑部会不定期面向武汉东湖学院招聘校内兼职编辑,有意向的师生可直接咨询在线编辑老师,点击咨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shuililw/4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