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水文站是双阳河重要控制站,石头口门水库入库站,集水面积1028平方公里,位于双阳河中下游,区域地势低洼,植被以农作物为主,河床由黑土或黏土组成,冲淤变化不大,一般情况下不易产生塌陷,涨水时无大型漂浮物,只有少量的淤柴,对测验影响不大。
摘 要:水文缆道是进行水文测验的主要设备,所谓水文缆道就是把水文检测仪器送到测量断面的任何一个指定位置测量而设置的缆道工具系统。它是由缆索系统、驱动系统及信号系统组成,岸边负责操控,进行各类水文资料测量工作的水文站专用设备。本文以吉林省新安水文站为例,介绍水文缆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些经验和方法,为与之相同的测站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职称论文期刊,缆道,水文站,测验
一、新安水文站概况
测验河段中高水顺直长度为300-500米,低水200米左右,河滩宽度为300米,主槽宽度为35米,水位达到99米时开始串沟,100米时开始漫滩。
饮马河涨水时对双阳河产生严重的顶托作用,水位流量关系主要受涨落率影响,呈现绳套曲线,建站以来实测最高洪水位为101.07米,最大流量为205立方米/秒,最大流速为1.59米/秒,最大水深为5.87米。
二、测验设备基本情况
该站1976年就已经开始使用缆道,当时设计为多跨,320米三跨,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当时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迎测测洪水,因此利用率极低,1978年改为开口式手摇缆道,跨度40米,两岸支架使用5米水泥柱,悬吊50公斤铅鱼。1999年再次对该站缆道进行技术改造,同时提高了测洪标准,由原来20年一遇设计洪水提高到50年一遇,两岸塔架均采用自立式钢架,高度为6米,操作室设计到塔架顶部,视线良好,控制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主索直径采用直径16mm,循环索直径为3mm,驱动采用淮阴产50公斤手摇绞车,信号采用山东产864型无线水下信号[1]。
三、起点距及水深比测
1.地点距比测
缆道测验起点距比测的方法有测定循环索运行长度法,测距索固定起点距法,我们采用的是测定循环索运行长度法,在绞车的循环部分上装有传感轮和测距计数器,当水平运行时带动传感轮计数器开始工作,起点距即可记录。当计数器上的读数和实际起点距不同时,必须进行比测,并率定出计数器的读数与实际的起点距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不是简单的一元关系,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主索的垂度,一般情况下,随着起点距的增加差值不断增大。
在比测时将钢尺的零点固定在左岸的零米处,将钢尺拉平后,右岸固定在钢架上,这时将缆道行车摇到左岸钢架对准零点,起点距计数器复位归零,然后缓慢匀速将行车回摇至右岸钢架,每运行到钢尺的整米数时同时读取计数器数据,从左岸测至右岸,在逐米地从右岸测至左岸,当往返两次测的计数器读数基本一致,则比测结果认为是可靠的,符合缆道测验规范的要求。成果可以采纳。为了工作方便,并供查对水深起点距,在缆道操作室内绘制缆道断面图,在相应的起点距下方用不同颜色注明起点距和计数器读数,如:起点距20米,计数器读数为2012厘米,比测合格投入使用后应将水平计数器的复位按钮固定,防止中途复位,给测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水深测量方法
水深的比测方法采用的是钢尺直测法,钢尺的零点与铅鱼底部托盘平齐,当行车带动铅鱼运行到要测量的垂线位置时,摇动起重绞车并下放铅鱼。当铅鱼入水至鱼脊时,产生水面信号,音响器发出声音,此时将测深计数器复位归零,然后继续下放铅鱼。当铅鱼到达河底时,托盘带动磁钢,触发干簧管吸合,河底发射出河底信号,此时计数器上的读数即为测量水深,加上山东信号至托盘的距离常数即为实际的水深。
四、使用好缆道的几项措施
1.要想充分发挥缆道测验的优越性,保证测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对缆道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和保养,保持绞车和计数器的洁净,缆道的各运行部件要经常涂油并保持干净,运行灵活,固定牢靠,循环索的松紧必须适度,严防绞车或者循环索打滑,停车后铅鱼至型车架的距离不宜过长,一般50厘米为宜,距离过程时铅鱼容易在空中旋转损坏循环索[2]。
2.为了提高测验精度,在断面的右岸应设置一处起点距固定标志,每次测验的开始要进行一次校对,如不符合应查找原因,再进行流量测验。
3.缆道行车水平运行时要匀速前进,尽量避免回车,减少因回车次数而产生的起点距误差,测深时应轻提轻放,当铅鱼接近水面时更要注意,为了提高成果的质量在现场必须对测量水深及流速进行分析,认为无误后方可(下转第158页)(上接第156页)进行记录和计算。
4.缆道操作室内应设有缆道断面图和各级水位下测深测速布置图,要求测站的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缆道的操作,尤其大水期间,快速进行水深和测流的测验更是至关重要的。
五、结束语
新安水文站使用缆道测验有将近4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测取了建站以来的最大洪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非常适用于东北地区的季节性河流,尤其是跨度在100米左右,特别位于大山深处无电力供应区域,手摇式缆道更能凸显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使用缆道测流不但可以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更主要的是由于避免了涉水作业,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身安全,符合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振贤.水文缆道的架设安装[J].广西水利水电,2008.2(3):101.
[2]李维华,吉辛望,郑玉峰.水文缆道设计过程及要点[J].水利信息化,2011.2(1):126.
(责任编辑:李振峰)
收稿日期:2013-07-08
作者简介:李登民(1978-),男,汉族,吉林梅河口人,本科,科长。研究方向:水文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