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当前国内水体污染,即水生态环境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详尽探讨,同时与之提出了城市水体污染治理措施。
关键词:城市;水污染;水体;生态
前言
随着国家能源化工等工业产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人口总量的逐年递增,生活污染废水与工业经济生产废水的排放严重超过环境监管监测指标。为此,国内水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更加需要国家及地方区域政府重视的同时,社会群众也能提高法制观念,积极看待城市水污染治理问题。
近年来,国内水体资源匮乏一直是影响国家生态建设国策执行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国内人均资源分配占有量不足2490m3,约合全球水资源人均分配水准的四分之一,且这一不荣乐观趋势还在逐年递增。也就是说,国内近些年城市经济、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水资源紧缺、城市水体污染问题极为严峻,需要采取科学决策加强治理,以保证水污染困境得以缓解、水体资源供应充足。此外,就目前全国将近700个城市中,就有400多个城市水体资源供应不足,更有100多个城市水资源严重供应不足。当然,最为主要的主导因素和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不断积聚有着重要关系。不可否认,城市水污染问题严峻,亟需迫切改变现状,解决城市水污染这一严峻问题。
1、城市水污染现状分析
1.1 地表水污染:我国地表水经过城市区域范畴内的河段持久性有机污染相对严重,同样对于城镇居民日常供应水以及生活排放的污水而言,也曾检验出含有工业废水中的大量重金属、以及有机物等。此外,在不少工业废水中也曾检验出具备毒性明显、含量较多的合成有机物,且成分以农药、有机染料为主。因此,国内为数不少的城市中,其流经地表水河段内存有着大量有机污染,特别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相对严重,进而促成城市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下降趋势明显,以及污染处理成本增加。由此见得,国内城镇居民用水是否会影响到自身健康确实是一件值得深思的重大问题,而城市水体污染治理问题也与水资源紧缺形成了较大矛盾,在很大程度上会给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不利。
1.2 地下水污染:国内地下水体污染可以归纳为四个类别:其一是淡水资源地下的过度开采造成的沿岸城市及海水流域的海水引入;其二,地表水应引入与农耕作业造成的化学酸盐污染;其三,石油化工能源工业造成的工业污染,对地下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其四,垃圾堆积、填埋、渗透造成的水体污染。其中,农耕作业带来的农药制剂以及相关因素造成的地下水污染,覆盖的污染范畴较广,主要和氮肥经过地质结构、生物、化学盐类转化成的亚硝酸盐类水体污染非常严重。如果经城市居民长期饮食可能造成食道癌变、氰紫症等顽固疾病发作。此外,全国不少水体监测站点及环境监管数据资料显示,地下水体污染在控制平稳的基础上逐步显现出恶化趋势发展,且不少城市水体区域存在一定比例、一定覆盖范畴的点状或面状污染。而最为明显的污染区域多半以密集型人口、工业化污染程度较高的城市为主。
2、城市水污染原因分析
引起城市水体污染的成因有多重,有综合因素,有人为观念因素,但造成城市水体污染最为严重的因素和工业废水排放指标超标、固体垃圾大量积聚不无关系。因此,造成城市水体污染严重,且面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两类:其一是自然因素形成的自然污染:由于地址结构的溶解特性体现,在水汽、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的冲刷,就会携带各种污染物质进入到水体结构中,自然而然形成水质污染;而另一种类则是人为因素造就的水体污染,这种原因综合因素促成水体污染的局面或成分居多,形成原因也比较复杂、涉猎因素较多,如果按污染源划分,又可将其归为工业废水与城市污水污染。如石油化工厂、生产制造工厂生产废水,农耕作业回流水污染,固体污染物积聚,以及其他人为因素造就的城市水体污染等。
2.1 工业废水污染:工业供水主要用于生产产品的洗涤、冷却设备、蒸汽用水、生产用水、以及用以输运废渣等。所以,由此可见,工业用水多数生产工艺都可能用到水资源,其耗费程度也十分巨大。据环境监管数据统计显示,工业用水量会占用人们生活用水的八成以上。如,一吨钢产生的水量为30吨,一吨石油、或者一千度电量等则要200到500吨不等,甚至制造一吨人草纤维则能耗费水用量为一千吨以上,这种耗费程度令人发指。而生产用水耗费程度巨大,所以其相对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很多。此外,每年产生的工业废水耗费量也占据了总体废水量的60%以上。因此,城市水资源处理及时有着相关政策、处理措施加以控制,对于国内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制造而言,这些措施的实施也力不从心,更难以为继。
2.2 城市污水污染:工业经济产业的不断改革及发展,加速了国内城市化建设步伐。而城市用水问题也由于此显得十分严峻。据统计,城市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动植物脂肪、尿素和氨、肥皂及合成洗涤剂等物质外,还含有细菌、病毒等使人致病的微生物。这种污水会消耗接受水体的溶解氧,也会产生泡沫妨碍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中,使水发臭变质。
2.3 农业回流水污染:农耕作业用水量最多的为灌溉,且有60%—80%的水分会产生蒸发损失效果,而剩余的水含量则会通过地表流以及渗入地下方式流失。此外,在农忙耕种季节、施肥喷药等环节中,也会使这些水质参杂进去很多矿物质盐类,且多半富含的富养肥料居多,由此导致水质污染生成。
2.4 固体废物污染及其他形式造成的污染:农业、工业、以及城市垃圾、城市用水造成的污水含量较多。如果这些废水或污水转入到人们正常的食用水中就会演变成污染水质,同时其污染程度也相当复杂。如,工业排污废水中的SO2,一旦随水汽或降雨转入到水体中,就会产生化学盐类,故而带有很强的危害物质。而城市中的大量垃圾未经过正规渠道加以处理,产生过量堆积,也有可能随着雪化后转入到水中,或者这些垃圾经过化学作用而产生更具毒性或其他危害性质的有机物、化学盐类等,并借着地势、孔洞等逐渐渗入地下,自此造成地下水污染。而这些污染都是通过固体废物或者其他化作作用等形式产生。
3、处理国内城市水污染的实行对策研究
3.1 强化法制约束效用:工业污染与工业产业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生产等脱离不开关系。而作为地方政府机关单位,就必须对城市水体污染加以严格控制并积极治理。因此,对某些违规产业内的中小企业或加工厂而言,应加强监督执行力度,强制要求其进行技术工艺改造或改进生产管理模式,以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也就是说,不能准许这些工业产业在内的中小企业将治污成本转嫁给社会来分担。此外,对于完善、健全、更新水环境的法规、政策文件等,也要按照其严格标准要求加以贯彻,以达到预控、防治城市水体污染的大面积生成。与此同时,严格执法、加紧治理的实践贯彻不能流于形式,需要社会各界在内的城镇居民、工业企业等严格约束自身,以此才能将水环境保护建设真正意义上付诸于实践中来,促进工业经济与水污治理的和谐发展。
3.2 严把污水控制排放标准:当前,国内不少城市农业灌溉粮田都没有经过正规污水处理手段对其污水进行处理,这不仅直接造成粮田的产出质量受到影响,同时也对地下径流水及人们的饮食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危害。因此,农业灌溉虽然没有工业生产所耗费的水资源产量多,但同处在资源紧缺、供应不足的条件下,用正规、科学手段对农田灌溉污水加以科学处理,一方面可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人们的饮食健康提供安全保障。因此,为了良好解决此类问题,地方政府单位要加强监督执行力度,制定符合地方农田灌溉污水处理的科学管理方法。于此同时,农田灌溉污水处理涉及到水利、农业、以及环境监管等部门直接参与,故而地方参与单位要全面配合,能够相互协调的积极解决此问题,于此才能保证农田污水灌区的水土资源流失控制在可控范畴内,并确保污水得以及时治理。
3.3 构建合理水价补偿机制:目前,城市上游农村地区化肥、农药的使用和水土流失,以及农村畜禽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的贡献率,已经超过来自城市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和工业的点源污染,发展有机农业是解决城市上游水体污染的根本措施。城市可以向农村提供适当的资金,作为农村有机农业的启动资金和由此造成的农业暂时性收益损失的补助金,这样既达到了清洁水源的目的,又能达到促进农村经济和生态健康发展的目的,真正实现了城市与农村、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3.4 加大控制执行力度,处理城市污水:城市污水同工业超标排放工业废水问题一样,对其加强治理已势在必行。因此,城市污水处理科学手段应坚持集中和分散处理相结合。即是说,这样处理城市污水所实行的手段目的是为了保证处理单位的投资成本降低,且便于管理。但是,如果过于集中处理,污水传输成本幅度也会上升,会逐渐使投资处理成本的优势降低,因此这就要适当结合分散处理。此外,大城市的污水处理由于可以形成规模效益,可以和供水结合引入市场机制,吸引外资,实行企业化经营;中小城市污水处理暂时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均无意经营,只能由政府进行经营。
4、结束语
城市污水治理问题在当下产业经济提高、城市经济迅猛发展的前提下,解决此严峻问题已迫在眉睫。因此,不论是地方政府、企业工厂,还是对社会民众而言,都应提高节约用水、自觉自律的责任意识,以此才能有朝一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为子孙后代的繁衍提供充足水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姚澄宇. 我国城市水污染现状剖析与对策初探[J]. 给水排水, 2010,(S1) .
[2] 蒋静,申鹏. 城市水污染起因及其防治对策研究——以江苏省水污染事件为例[J]. 改革与开放, 2010,(02) .
[3] 高珊,黄贤金. 发达国家城市水污染治理的比较与启示[J]. 城市问题, 2011,(03) .
[4] 沈竞,林振山. 大中城市水污染状况及治理措施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12) .
[5] 郭韦,王昱,王昊,马润水. 城市水污染现状和国内外水生态修复方法研究现状[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0,(02) .
[6] 宋序彤,吕士健,吴彬彬. 我国城市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综合整治标准体系框架结构的研究[J]. 给水排水, 2010,(03) .
下一篇:水利工程高级级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