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市政给排水工程管理,可以保证城市各种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并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保证。因此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管理研究具有社会意义。如何加强市政给排水工程管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如何运用项目管理以及各种方法应用到市政给排水管理中,目前没有相关文献,因此,应该加强该方面理论研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和人口的不断扩大,国家为了提高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对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做了大规模规化。
关键词:给排水;给水管道;造价控制
一、市政给排水工程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
1重结算,轻预算,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目前,对于给排水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侧重于事后核算,即对竣工结算进行审核,对其他阶段的控制则比较薄弱,甚至于不控制,这就会导致对工程中前期的成本造价管理工作的弱化,难以实施全面的、贯穿整个工程项目始终的成本管理理念。我们应当看到,市政工程中前期的成本造价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胡报乱报工程预算数额、结算期审计不规范、行业垄断现象的频频出现,导致整个工程造价超过预期标准,给国家经济利益带来损失。
2工程招投标阶段转承包问题突出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有一些市政工程项目的承包商缺乏相关建设资质却仍旧坚持承包,然后再转包给其他建筑商,或者是一些有资质的承包商承包下工程以后,转包给资质欠缺的建筑商,这样通过层层盘剥,最后承包商能够拿到的承包价格已经非常低了。在这种状况下,建设队伍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开支,赚取利润只能选择那些廉价的劳动力以及质量较差的原材料来进行建设,这无疑会给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带来巨大的隐患。
3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随意性大设计阶段是整个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最关键的环节。但是,就我国目前市政工程设计阶段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建筑单位对项目设计人员的监督与管理力度还是比较欠缺的,很多建设单位急于项目开工,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造成边施工边变更,对施工中的工程一再更改,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
4工程造价实施过程中超标现象严重就我国当前市政工程项目的发展现状来看,基本上依旧沿用的是工程完工后再进行造价结算的成本核算方式。这就会导致对工程中前期的成本造价管理工作的弱化,难以实施全面的、贯穿整个工程项目始终的成本管理。此外,近几年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作为一种新兴行业,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询人员素质差、业务行为不规范、不公平竞争比较突出,针对这种状况做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咨询行业的领导,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咨询服务企业应加强对咨询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二、给水管道工程各阶段的造价控制
1工程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
众所周知, 造价的控制重点在工程的前期即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据有关资料统计,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达到80%~90%,在决策正确的前提下,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的影响程度达到75%以上,因此重施工、轻决策与设计的传统观念必须转变。
首先,对于给水工程中管材的选择应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出发综合考虑,主要考虑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管材机械性能可靠, 能承受运行要求的内外荷载;
② 管材的卫生指标必须符合GB/T17219-1998的要求,并且要有市级以上卫生防疫部门的卫生许可批件。
③ 使用年限长,管件配套齐全,安装维修方便。
④ 内壁光滑,水力条件好,能长期保持良好的输水能力。
⑤ 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前提下, 造价最低。在进行造价分析方案优选时,不但要比较管材、管件的价格,还要比较施工安装费用高低。再次,就要考虑给水管道工程中管材选择的先后顺序。目前, 自来水公司给水管道主要有球墨铸铁管、高密度聚乙烯管、聚氯乙烯管、夹砂玻璃钢管、预应力钢筋砼管等, 它们都能满足安全可靠性、卫生性能等指标, 但在造价上却有高低,甚至差别较大。我们应通过工程实践,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出发综合考虑, 选择管材。
第二,对于给水管道选材管径确定应考虑远近期结合, 同时照顾经济性和可靠性。我们要综合考虑管网造价与管理费用,确定经济流速,从而确定经济管径,使管网造价与管理费用之和为最小。在进行施工设计时一般采用平均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当100≤D<400mm时,平均经济流速取0.6~0.9m/s;当D≥400mm时,平均经济流速取0.9m/s~1.4m/s。对大管径的给水管道来说可取较大的平均经济流速,而对于小管径给水管道则可选用较小的平均经济流速。
第三,对于管道阀门的合理设置要从经济性来考虑,管线阀门(阀井)越少越经济,但这样就造成日常管理维修很不方便。阀门( 阀井)设置过多造价势必增大,维护管理费用加大,在满足使用管理及给水设计规范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少的设置阀门。
第四,在管线的定位与平面布置方面,我们要设计在满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 管线首先考虑布置在道路外侧的绿地内,再依次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下。因为管线在道路下,施工时一般采用反开槽施工,沟槽的回填土密实度要求高,势必增大了工程造价,同时对以后的维修管理带来困难。管线应根据城市规划适当设置一些甩头,以满足沿线用水的需要。但供水主干管上不宜开口过多,否则不但会增大工程造价,也给以后的管理带来不便。再次,管线埋深城市管线综合规划都应本着“有压让无压”的原则,在管线交叉时,一般要求将给水管线深埋。但在实际施工中,给水管线因此会造成起伏较多。这样不仅会增加很多的排气点、增大水头损失,还能增加隐患。管线在穿越多个障碍时,坡降尽量从全段角度综合考虑, 少陡坡变化, 多平缓过渡; 少一些曲折, 多一些顺直。这样可以减少管件的使用和排气阀的设置,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和管理成本。管线在满足冰冻和荷载的情况下,埋深要尽量浅。
2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
自来水给水管道铺设工程的实施周期长、内容多、地域广, 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多。要做好施工建设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 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达到对自来水公司给水管道铺设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第一,要严格实行招标投标制。自来水企业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严格按照招投标的程序, 对工程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和施工队伍实施招投标, 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和设备,挑选技术力量雄厚的施工队伍,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与材料设备供应厂家签订供应合同, 与施工队伍签订施工承包合同, 明确每一处工程的合同价款, 并及时将中标单位的工程造价资料录入微机管理系统, 确定造价控制目标。
第二,要合理确定材料设备的经济采购批量。因为自来水给水管道铺设工程的施工时间长, 使用的材料设备的种类多、数量大, 材料设备的投资额占整个工程投资总额的比重大。因此, 在材料设备采购前, 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以往的施工经验, 在保证采购周期、批量、存量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使采购费和保管费综合最低, 据此求得总费用最省时的经济采购批量和供应间隔期, 编制材料设备的采购计划。
第三,要严格实行施工监理制, 加强施工管理。给水管道铺设工程建设中实行施工监理制, 这对搞好工程造价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对正在进行工程项目要及时地进行检验、测量,再进行分项验收, 利于准确地确定工程进度, 核实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控制工程整体的造价。
3竣工验收及工程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
我们要及时**竣工验收, 使管线顺利交付使用,可进一步降低建设管理费用, 使工程早日发挥效益。调整竣工结算审计的流程,增加重复审计环节。将审计流程调整为:工程部-预算部-首次外审-第二次外审的四次审计,来取代通行的一次审计完成的做法,使工程审计漏洞减少,进一步降低造价。
三、结束语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公用设施,无需经过**,均直接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同时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它虽不是直接销售的商品,但又都具有商品属性,因此也必须按照价值规律进行生产。我们要把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给水管道工程的造价不是一成不变的,还与管道施工环境如现场土质好坏、障碍多少等因素都有很大关系。只有认真对待,严格把关,才能真正把给水管道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 尹贻林.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 严玲,尹贻林.工程造价导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3] 严煦世,范谨初.给水工程(第4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下一篇:浅析人防工程给排水设计